膻 shān dàn
基本解释
膻的基本解释
膻 shān
像羊肉的气味:~气。~味。腥~。
膻 dàn
1.袒露。
2.胸中:~中(a.中医指胸腔中央,心包所在处;b.针灸穴位名,位于前胸部正中)。
康熙字典
膻的康熙字典解释
膻 【未集下】【肉字部】
【唐韻】徒旱切【集韻】蕩旱切,𠀤音袒。【說文】肉膻也。从肉亶聲。詩膻裼暴虎。◎按詩鄭風,今作襢。【集韻】或省作胆。 又【集韻】【正韻】𠀤尸連切,音羶。【說文】羊臭也。本作羴。或作羶𦏫。【列子·周穆王篇】王之嬪御,膻惡而不可親。 又【正字通】音誕。素問,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王冰曰:在胷中兩乳閒。朱肱曰:心之下有鬲膜,與脊脅周回相著,遮蔽濁氣,所謂膻中也。
说文解字
膻的说文解字解释
肉膻也。从肉亶聲。《詩》曰:“膻裼暴虎。”
肉膻也。釋訓,毛傳皆云。襢裼,肉襢也。李巡云。脫衣見體曰肉襢。孫炎云。襢去裼衣。按多作襢,作袒,非正字。膻其正字。素問膻中,謂氣海。从肉。亶聲。徒旱切。十四部。詩曰。膻裼暴虎。鄭風文。今詩作襢,作袒。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膻”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三“羊”,用很多羊表示羊臊气。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膻”,从肉,亶声。
《说文·肉部》:“膻,肉膻也。从肉,亶声。《诗》曰:‘膻裼暴虎。’”(膻,脱衣露出上身。从肉,亶声。《诗经》说:“袒(tǎn)露身体,空手打老虎。”)
“膻”的本义为羊的臊气。如《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引申指类似羊臊的气味。如《列子·周穆王》:“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
字源字型
膻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