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 ní
基本解释
尼的基本解释
尼 ní
1.尼姑:~庵。僧~。
2.姓。
详细解释
尼的详细解释
〈形〉
(会意。从尸,匕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个人亲昵的样子。本义:亲近,亲昵)
同本义。后作“昵”
尼,从后近之也。——《说文》
尼,近也。——《小尔雅》。按,近昵之意,字亦作昵。
不避远尼。——《尸子》
安定,平和
尼,安也。——《尔雅》
尼,和也。——《广雅》
竟界尼康。——《隶释·祝睦后碑》
〈名〉
尼姑,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是梵语“比丘尼”(Bhidsunt)的简称
人道为尼,遂居此寺。——《洛阳伽蓝记·胡统寺》
又如:僧尼(和尚和尼姑);尼寺(尼姑所住的寺院);尼房(尼姑所居处);尼坛(尼姑受戒的地方)
尼山 [Ni Hill,believed to be birthplace of Confucius] 。
如:尼丘(尼邱。山名,即尼山,在山东曲阜县东南。相传为孔子出生地。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尼圣(对孔子的尊称);尼轲(孔子和孟子的并称);尼聃(儒家创始人仲尼和道家创始人老聃的并称);尼首(谓人头像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另见 nǐ
〈动〉
阻止;阻拦
淫嚣不静,当路尼众。——《墨子》
又如:尼行(停止或阻止前进);尼阻(阻止,阻碍)
另见 ní
康熙字典
尼的康熙字典解释
尼 【寅集上】【尸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𠀤女夷切,音泥。【說文】从後近之也。从尸匕聲。【徐鍇曰】尼猶昵也。【廣韻】又和也。又先師孔子仲尼。【家語】顏氏禱於尼丘,而孔子生,故字曰仲尼。尼丘,山名。 又女僧也。【釋典】有比丘尼。 又【集韻】【類篇】尼質切【韻會】【正韻】女乙切,𠀤音匿。【爾雅·釋詁註】尼者,近也。引尸子,悅尼而來遠。【孔穎達曰】尼,近也。通作昵。 又【五音集韻】乃禮切,音伱。【爾雅·釋詁】尼,定也。【註】止也。止亦定也。【孟子】止或尼之。今讀泥去聲,義同。尼猶曳止之也。別作柅。
说文解字
尼的说文解字解释
從後近之。从尸匕聲。
從後近之。尼訓近。故古以爲親暱字。高宗肜日曰。典祀無豐于尼。釋文。尼女乙反。尸子云。不避遠尼。尼,近也。正義。釋詁云。卽,尼也。孫炎云。卽猶今也。尼,近也。郭璞引尸子。悅尼而來遠。自天寶閒衞包改經尼爲昵。開寶閒陳諤又改釋文尼爲昵。而賈氏羣經音辨所載猶未誤也。尼之本義從後近之。若尼山乃取於圩頂水澇所止。屔之假借字也。孟子。止或尼之。尼,止也。與致遠恐泥同。泥濘之假借字也。从尸。匕聲。女夷切。古音葢在十五部。
字源字型
尼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