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 luǒ
基本解释
裸的基本解释
裸 luǒ
露出,没有遮盖:~露。~体。半~。赤~~。~着身子。
详细解释
裸的详细解释
〈名〉
露出的身体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形〉
动植物外面没有毛、羽、鳞、甲或其它东西包裹的
地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吕氏春秋·观表》
又如:裸芽(植物学名词。无鳞叶保护的芽称为裸芽);裸虫(指没有羽、毛、鳞、甲的动物。包括有人类、蚯蚓等)
兽类短毛的 [short-hair]。
如:裸物(短毛的动物);裸见(没有遮蔽;显露于外)
康熙字典
裸的康熙字典解释
裸 【申集下】【衣字部】
〔古文〕𡑤【唐韻】郞果切【集韻】魯果切,𠀤音卵。赤體。【說文】袒也。【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左傳·僖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騈脅,欲觀其裸。【魏志·裴松之註】襧衡爲漁陽摻撾,不易衣,吏呵之,衡乃脫衣裸身爲之。 又人曰裸蟲。【晉書·五行志】裸蟲,人類,而人爲之王。 又川名。【述異記】桂林東南邊海有裸川。【桓譚·新論】呈衣冠于裸川。 又海上有裸人鄕。 又館名。【拾遺記】靈帝初起裸遊館千閒。 【韻會】作𧝹,別作倮臝儽。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裸”的本义为赤身裸体,光着身子。如“裸戏”。又引申指露出的身体。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后泛指无毛、羽、鳞、甲的动物。如“裸虫”,指没有羽、毛、鳞、甲的动物。包括有人类、蚯蚓等。
字源字型
裸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