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 jí
基本解释
嫉的基本解释
嫉 jí
1.忌妒:~贤妒能。
2.憎恨:~恶如仇。
详细解释
嫉的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女,疾声。本义:忌妒才德地位等美好的人)
同本义。泛指忌妒
嫉,妒也。——《广雅》
各兴心而嫉妒。——《楚辞·离骚》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众女嫉予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又如:嫉诬(因嫉妒而诬告);嫉病(忌妒指责);嫉心(嫉妒之心);嫉毁(嫉妒毁谤)
憎恨
荀卿嫉浊世之政。——《史记·荀卿列传》
屈平既嫉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嫉恶(憎恨邪恶的人。也作疾恶);嫉邪(憎恨邪恶);嫉俗(憎恨不良的社会习俗)
康熙字典
嫉的康熙字典解释
嫉 【丑集下】【女字部】
【廣韻】秦悉切【集韻】【韻會】【正韻】昨悉切,𠀤音蒺。【說文】妎也。【屈原·離騷註】害色曰妒,害賢曰嫉。【史記·外戚傳】褚先生曰:傳曰:女無美惡,入室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亢倉子·用道篇】同道者相愛,同藝者相嫉。 又【集韻】疾二切,音自。義同。 亦作𡜍。通作疾。或作㑵𢞱。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嫉”是形声兼会意字。小篆从人,疾声,疾兼表痛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嫉”。
《说文·女部》:“嫉,妎也。从人,疾声。一曰:毒也。或,从女。”(嫉,嫉妒。从人,疾声。另一义说:嫉是憎恶。嫉,的或体,从女。)
“嫉”的本义为忌妒才德地位等美好的人。后泛指忌妒。如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嫉妒使人生恨,所以“嫉”又引申指憎恨。如成语“嫉恶如仇”,意思是嫉恨坏人坏事就像嫉恨仇敌一样。现在一般写作“疾恶如仇”。
字源字型
嫉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