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不可破
成语解释:牢:牢固。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与拆开。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非常坚固。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示例:茅盾《子夜》:“杜竹斋的主意~。”
典故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近义词:稳如泰山、坚不可摧
反义词:溃不成军、一触即溃
英文翻译:indestructible <unbreakable; as firm as a rock >
日文翻译:確固(かっこ)不抜(ふばつ),確固不動
俄文翻译:нерушимый <несокрушимый>
其他语言:<德>unzerstǒrbar <unverbrüchlich><法>indestructible <imprenable>
成语谜面:越狱失败;楚人说盾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北方前秦王苻坚发动入侵东晋的战争,晋朝大将朱序奉命镇守襄阳,前秦军将襄阳围得水泄不通。朱序的母亲韩氏登上城楼察看地形,组织妇女另造一座城内新城,它非常坚固,牢不可破。苻坚对新城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