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和详尽的发展性信息。但我不是医生,不能给你孩子做任何诊断性判断。只有医生确诊后,我们可以就孩子的行为和教养问题相关做探讨。
孩子在常识、动作、语言和社会性情境理解上略低于同龄孩子,这其中,外界的训练和干预容易显效的是常识。所以,多给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由于他现在能够听你们给读的书本,以及能看电视,这些也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在校学习方面,你可以加强和老师的联系,孩子在校不喜欢的教学活动,比如集体操、画画等,可以在家里多练习,方式方法你们自己选择,以孩子愿意配合为基点,动作类以游戏为主。老师会提供每周的教学活动内容的,这方面可以求得老师的支持。
孩子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资源,通过结识这些同学的父母,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自然会拉近。一方面,可以填充老人带孩子的不足,把你们夫妻照看的空白时间中的活动丰富起来,比如上学前、放学后大家一起玩,即便你们家老人不会,其他孩子的监护者也会进行策划。
你文中所说的感统之类的,可能也仅仅是一种说法,或许可以解释你孩子的发育现象,但目前还没有确定的学理支持。可以肯定有效的是,在孩子现有的动作发展能力前提下,一些相关的活动是可以促使孩子的对应技能更精细——熟能生巧,只要不闲下来,总会以一些活动来填补,尽量减少孩子的空白时间。至于你是否采信医生的说法,你自己也检索一下相关的学术信息,主要是看关于感统发生的机理,估计你自己会有个明确的辨别的。这不需要高深的生理学尝试,一般高中的相关知识就足以支持你的判断了。
关于孩子坐下来腿抖动,你还是带孩子看一下脑神经方面的医生,看是否是中枢异常放电所致。这个难度不大,只要医生有相关的经验就可以。通常,先进行影像学的检查(你前面说给孩子做过ct,哈哈,这方面需要医生具备足够的经验,医生间的差异特别大),看主要中枢是否在灰质或者某些功能区活动异常;再看孩子相关的神经髓鞘是否发育良好。这些是医生的事情,医生会根据你的描述来假设并逐一排除的,我说的仅仅供你参考。
当然,孩子抖腿也可能是一种自我刺激——一种习惯。你自己观察一下,看孩子的姿势是否有规律,比如,坐时脚尖着地,脚跟提起等,如果是,则改变孩子的姿势看是否还抖动;相对于移动性活动,是否是孩子在“安静\"的时候抖腿?比如,看电视、听课。如果是,则需要加强外界和他自己的提示,除姿势外,还需要一些附加的措施,比如换上硬底鞋、脚腕部挂铃铛、把腿和周围物体缚在一起等,一切可以改变他的意识水平的策略都可以尝试。
回到前面,我感觉还是要先带孩子看医生,确定孩子究竟怎么了,或者是什么。不在乎医生给出的干预方案,这是基本的心态。然后,我们再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这些是否是要及时干预、哪些干预或者何种方式更合适。
祝好运,开心。
关于孩子说“不能”,这是一种词语和语法的习得反应,说明他理解了。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会频繁使用新近学习到的词汇或者语法,这是正常现象。对于真正理解词语/语法意义具有很好的分化作用。如果孩子有使用错误的时候,你可以纠正,并多范式举例。
抖腿如果是习惯的话,就好矫正。由于多发生在头脑“相对空白”的情境下,在学校可以让老师提示。提示的方法很多,比如提问、不知其他活动、眼神等,在学校语言提示的副作用最大。在家也多使用改变活动的方式,比如让他为你拿个东西、到室外活动等,一切减少空白时间和改变情境状态的举措都会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