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题大全
孩子的问题
提问时间:2016-06-05 23:08:20 15人问答
问题描述:
王老师您好,孩子的问题很多,慢慢来,先就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请教您: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一个多月来,看情绪还不错。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他的数学作业,一开始都有老师的批改,最近却没有,问他怎么回事,孩子一开始说:老师都是课间十分钟批改作业,他要去厕所,还要喝水,等他拿着本子要老师批改时,下一节课就要开始上了,老师就会说“不改了,没改的回去吧”。我问他,以前怎么能赶上老师批改的,慢慢地,他又说,“因为你让我把作业写快,写得不好,我不想让老师看见。”我说“我感觉你写得挺好的,让老师看看,如果老师说写得不好,我们再把速度放慢点。”(孩子以前写作业磨蹭),今天中午一问,还是没给老师看。您说这事,该怎么解决,用不用跟他数学老师沟通?
还有早晨吃饭磨蹭。刚开时,光怕晚了,慌慌张张去得很早,现在也不怕了,说很多遍也听不进去。这又是怎么回事,是有点厌烦吗?
谢谢您,以后还有好多问题陆续请教您。
回答详情:
尊姓大名:
提交答案
王文革回答:
哈哈,这个班级也够超级的,托拉斯之类的班级。这样多的孩子,老师是忙不过来的,只要不是很严重的问题,索性就忽略。 另外,不是每个老师都愿意应和家长的。一方面老师可能气质有些内向,另一方面老师避免和家长过度接触是防止大家的贿赂和过分的诉求,这些都可以理解。不要认为每天和家长聊在一起的就一定是一个好的老师,就一定会对你孩子的发展有利。 你可以向其他家长了解一下,也许这个考试就是一个小阶段验收,不会计入成绩的。 另外,你们既然有qq群,就顺便和老师聊聊补考是否必要。对老师而言,qq群可能不是很喜欢,你还是加老师飞信比较便利。
王文革
2016-06-06 09:49:47
点赞0
王文革回答:
1、见面打招呼和礼貌 见面打招呼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轻松做到的,孩子不打招呼就不打呗,没有必要强迫他。你可以尝试分手时说再见之类的,这个十分容易。 不打招呼也不代表不礼貌,打招呼的人未必就是对你友好的。 2、成功的经验 多来自与你们平时教授和训练的一些优势能力、知识等,孩子能做到人前显胜就算成功了。读书后,要紧跟学校的教学内容,超过均数就会有很多成功体验。 当成功比较少时,就不要拿自己的劣势和人家的优势比。可以帮助提高的,就要悄悄地在家多下功夫;不能提高的,则可以另辟蹊径,选择一些其他有发展性的。 3、交往的机会 很对规则的习得和运用都是在实战中进行的,你大人多结交一些同学或者同龄孩子的父母,孩子自然会结交起来。多牵头搞些活动或者多参与别人的活动,自然也会增加交往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同伴或者游戏交往过程遇到的挫折会淡化孩子对其属性和社会意义的关注,逐渐拓展了孩子的心理空间。比如,如果你突然和调皮的孩子在一起会很反感,久了就感觉无所谓了。 你们夫妻交往少,这个需要你们自己主动改变。你们都做不到,还要求一个孩子做到,这个不太厚道了。为了孩子,你们要扩展交往范围。等你交往起来就知道了,同学或者同龄孩子的父母都很容易交往的,他们也有类似的需求。 4、柔化 这个是行为基调,既可以是你的教养风格,也可以是具体对孩子的行为指导。 电子琴是一个技能,还谈不上柔化的手段。 柔化不一定就是非暴力或者高的规则价值强调,而是一种积极的,宽容地对待别人的行为,不主张争强,不去用道德规则评价其他人,能够把自己的退缩行为美化——“吃亏是福”就是这样的。 我遇到的家长都是教孩子一些强势人方案,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吃了别人才能活下来,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除具体的行为和价值观外,情绪的积极控制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不发脾气,一笑了之等。这个对孩子是有难度的,需要你们生活中多做榜样。 先唠叨这些,说不清楚的你再提示我。
王文革
2016-06-06 10:52:39
点赞0
王文革回答:
看来是换装了?马甲不少呀。 看不出你们的应对存在问题,可能像你说,有些倔强而已。只要发生的频次不多,也没有什么。 倔强的孩子认死理,所以一般的社会规则教育与市井规则教育(主要是占便宜之类的)尽量少强调,有学校的社会教育就足够了。教育多了,孩子就会认真去遵守,但他发现的多是相反的,于是就会以道德高人的姿态加入冲突。 倔强的家伙还比较冲动,容易激惹。这需要在孩子成长中尽量创设多样的成功经验和对各种人的交往经验,必要的扶持是肯定的。但在行为方式上一定要绅士化教育,强调非暴力和积极的情绪表达。 这些虽然在孩子读大学之前不会对他自己有伤害,但以后会有的,所以,相关的柔化行为方式需要提前渗透。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也不能说这样的个性就绝对不好。如果他是成功者,这些都没有问题;如果他是失败者,则自己也不容易接受自己。苹果的乔布斯就是这个类型的表达之一。 公车争抢时,你可以告诉他这是危险的,我们最后一个上,如果这辆坐不上就换成其他的,顺便多看一下站台的风景。这就是强调退让和忍耐的变式,你和丈夫说一下,生活中多琢磨。
王文革
2016-06-06 07:49:00
点赞0
王文革回答:
你说的4个冲突例子都是家人在场的,那他在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会怎样?是否有明显的区别? 当你们孩子受委屈的时候,你们家通常会做怎样的反应?
王文革
2016-06-06 09:15:51
点赞0
王文革回答:
这个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在生活中如果你单独见到这个男孩子,可以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让自己表示以后不做这样的事情了,那就让他来和孩子玩呗。 家里来人多,还是把贵重的物品放的隐秘一些。如果条件满足了,可能很多人都会做出类似的行为来,包括大人。 只有极少数人是有偷窃癖好的,大部分偷窃是因为自己缺(穷)或者特别喜欢而自己弄不到。 孩子之间玩也需要在大人的视线范围内的,尤其是异性的孩子间玩,这样会少很多麻烦。
王文革
2016-06-06 03:38:52
点赞0
王文革回答:
现在的家长其实和老师交往不多,包括生活中的,这也是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个条件。 你后面说的也都是常理,有的老师故意冷落学生,学生也未必就喜欢每个老师。我说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出喜欢老师,因为这是一个避免孩子对抗老师或者放弃学科的防御行为。这类行为,有未必就成就我们的学业,但没有会对孩子的伤害较大,正如你现在还记仇于你的数学老师。 老师很中性,喜欢与否多源于我们的倾向性感受。同样一个冲突事件,如果你能降低身价,去诚意地解决问题,那老师就不反感我们,我们也会很便利地获得老师的支持。由于每个人的知识量不同,有时老师会显得有些笨拙或者错解,这其实都是正常的,但对我们的学习影响不大。 我相信以后人们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似乎每个要求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受益的人永远是那些配合性好的家庭。 师德是否高,这也和时代变化有关。他们也是常人,在道德水平上会和时代或者同龄人相仿的。绝对意义上的师德可能都是古老的传说,纠结于此不值得。
王文革
2016-06-06 15:41:40
点赞0
王文革回答:
同学也好玩伴也好,未必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对什么是朋友,大家的理解可能分歧会很小很小。人们对玩伴的选择是有倾向性的,且和个人的价值有关。如果这个玩伴能促进孩子的发展,对你们个人有好处,那称作朋友也无妨。如果我们换个位置,我绝对不允许孩子和这样的人玩在一起。 从你后面的补充来看,你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是很宽容的——行为教育和知识教育都比较宽容。 孩子的教养参照有两个,一个家长自己的,一个是学校老师的。如果自己的教养是社会意义上的成功,那就多坚持自己的。如果学校的教育更符合社会标准下的成功通路,那就向学校靠拢。两者会有冲突,至于选择哪一个,那你要结合自己的权衡来选择,我即便说了也不具备个性发展的意义。
王文革
2016-06-06 17:31:32
点赞0
王文革回答:
你的策略都很好,只是这些行为孩子不一定到时就做得出。 当孩子“不能”的时候经常发生,那你就要参与了。接送孩子的时候,看到这几个同学,你可以当面和这些同学说明情况,告诉他们-你孩子是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玩或者画画,但他也有自己的事情,如果不能参加可以改天画,不能强求于人。一般他们的家长也会在场,这样说也算得体,对方的家长也会嘱咐自己的孩子。 向老师核实一下,如果情况属实这些也不算什么大的问题,如果不是这个,而起其他的,那你和老师一起来处理,免得孩子总被欺负。
王文革
2016-06-06 00:36:16
点赞0
王文革回答:
1、你和孩子都要喜欢老师 这个是铁定的,一定要执行。 但你选择拒绝老师的时候,你就拒绝了最有利的支持,也远离了社会常道。 不是因为我是老师才这样说,而是看多家校对抗,很清楚老师和家长都做了哪些破坏性互动,最后买单的是你自己的孩子。 告诉孩子,不要挑老师的板书。很多老师的即兴板书就是一种提示,简略和夸张的很多。你关注这些本身就是不对的,而要跟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写的再好也没有印刷体好看,但比起ppt/事物投影来说,孩子更喜欢老师的鬼画符。 2、寻找目标=榜样 这个作用是现实的,不用是浪费。这不是说多大才应该有,而是我们出生3个月后就有了。学别人是一种天生的技能,但学好的,学不好的,是个人的一种选择。谁都不学的学生不存在,只是很多时候是零散的和应景没有准备的。 小学阶段学习别人的有效学习的样子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关系好的孩子间。你要多给孩子选择那些可以结成好朋友的同学家长,让孩子间进行良性互动。 目标当然越具体越好,但前提是越细小越有操作性越好。还要定位于学习过程中的样子,而不要学结果。老师说的那个是结果,这个孩子没有办法操作,是老师鞭策你的。 3、学不好的行为 这个肯定的,不一定非要学,至少他们之间对这类行为都接纳。 送礼物。这个需要你让孩子给他制作一个生日贺卡,签上你们家长和孩子的名字,这样对方家长就会笑纳。 偷窃之类的事情在孩子身上容易发生,所以老师不主张孩子带钱上学。每次发生你都正常教育孩子就可以,只要不频繁就不要严厉惩罚。可以用孩子向受侵害者道歉的来抑制他的行为。 带为保管“赃物”的事情也要严肃处理,一般你直接给班主任打招呼就行,班主任会在班级处理的。 同桌的教育由他自己的父母进行,你管好自己的孩子就ok了。
王文革
2016-06-06 01:14:28
点赞0
王文革回答:
如果孩子的同桌这样,那就不用和他的家长说了,家长也控制不了他。你可以把这些事情和老师说一下,如果老师确认这些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老师会给予调换座位处理的。 一方面多和老师接触,只要和老师的私人感情好了,孩子的腰杆也会硬起来。同时,你可以和孩子模拟一下类似的冲突场景,让孩子自主做出选择,然后在指导他。 别批评他,否则他会不和你说在学校的事情。 问题不大,一切都是运气不好造成的。
王文革
2016-06-06 15:11:16
点赞0
王文革回答:
分享是有条件的,正常情况下孩子不会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放到学校和同学分享的,同学关系和他们之间的情感水平还达不到这个地步。我是当老师的,经常进班级,也留意孩子放到公共阅读的书籍。这些书的特点我不说了。你据此就认为孩子自私肯定是不太合适,就名词和理想价值较真没有什么意义,包括你本人也不会愿意分享你的东西,更不要说孩子了,只是你不认为自己是自私的罢了。 孩子守规矩甚至是比较刻板地守规矩是一个好的适应性行为,而不是少变通的表现。在我们国家,只有大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够做到,这已经是很珍惜和可贵的。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价值,我想这种价值在孩子读书阶段还是不要越过学校的教育期望,离开学校以后再影响可能更安全和现实。虽然不守社会和道德规矩的人容易成功,但还是不要把这个作为学校的价值,否则这个社会会很恐怖。
王文革
2016-06-06 07:17:40
点赞0
王文革回答:
孩子间的一些小冲突都是可以接受的,孩子对此敏感,光逃避或者妥协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你做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孩子对结识朋友,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孩子的心理容纳空间就会拓展。目前主要是同学间的交往,这很容易,只要你们大人间交往起来,孩子自然就多在一起,彼此间也会很友善。 不能靠父母的说教来指导孩子,还是融入到常态的交往中,让孩子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对应的应对经验。
王文革
2016-06-06 13:53:53
点赞0
回答:
Wwwhhhhjjhggghbjjj Thhhgghjjhbvggghjjjjjjhh
2020-03-05 13:24:16
点赞0
热门问答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