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大纲文学接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理解作品与读者间的文学接受关系以及读者在接受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够运用文学接受的理论,解释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诸种心理现象。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接受、批评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文学接受的条件、过程、效果的相关理论,了解与掌握文学批评的意义及具体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
一、消费是文学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
(二)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
二、文学的消费与传播
(一)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
(二)文学传播发展三阶段
三、文学消费的主动与受动
(一)购买、占有阶段的主动与受动
(二)阅读、欣赏阶段的主动与受动
(三)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第二节 文学接受及其主客体条件
一、文学接受者的素质
(一)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
(二)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
(三)接受者的审美能力
二、作为主体条件的接受心境
(一)接受者的兴趣
(二)接受者的审美心态
(三)接受者的对话愿望
三、作为客体条件的文学作品
(一)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
(二)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三)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第三节 文学接受过程
一、期待视野与预备情绪
(一)期待视野
(二)预备情绪
二、接受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
(一)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
(二)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
三、召唤结构与接受的创造性
(一)召唤结构
(二)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与理解
第四节 文学接受效果
一、审美效果与文学功能
(一)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
(二)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
(三)认识空间的拓展
(四)人格境界的提高
(五)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心灵沟通与社会交往
(一)心灵共鸣与文化认同
(二)社会交往
第五节 文学批评
一、文学批评的意义
(一)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
(二)文学批评对接受者的影响
(三)文学批评对社会的影响
二、文学批评的方式
(一)审美体验
(二)理性分析
(三)价值判断
三、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方法
(一)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
(二)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文学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各个环节;
2.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3.文学批评的意义;
4.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的联系与区别;
5.文学接受的主体条件;
6.文学接受的客体条件;
7.文学接受的过程;
8.文学接受效果;
9.文学批评的意义与诸种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论述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家;
2.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的各种概念与定义。
(二)领会
1.文学生产、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诸环节的联系与区别;
2.文学接受者的素质与心境;
3.作为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学作品;
4.文学接受中的期待视野与预备情绪;
5.文学接受心理的顺化与同化;
6.召唤结构与接受的创造性;
7.文学接受效果及其条件;
8.文学批评的意义与方式;
9.文学批评的方法问题。
(三)应用
1.结合作品分析说明接受主体的素养与心境的重要性;
2.结合作品分析说明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
3.结合作品说明文学接受中的共鸣与再创造;
4.文学批评意义的解析。
【2015年全国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大纲文学接受】相关文章:
★ 2015年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上古传说文学
热点推荐:
教材大纲
- 2020-11-17【教材大纲】2005年高自考全国统考课一月七月时间安排
- 2016-09-01【教材大纲】2017年4月浙江自学考试用书目录
- 2016-09-01【教材大纲】2017年湖北调整更新部分自考课程考试大纲和教材的通知
- 2016-09-01【教材大纲】2016年10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华东区协作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
- 2016-09-01【教材大纲】2016年10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教材书目表
- 2016-06-29【教材大纲】2016年10月福建自考面向社会开考专业理论课程考试使用教材目录
- 2016-06-29【教材大纲】2016年10月四川省自学考试使用教材
- 2016-06-29【教材大纲】2016年10月云南自学考试开考课程使用教材目录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考务考籍】辽宁2011年自考考生免考课程规定说明
- 【考试安排】2015年4月上海市自考课程安排表(第一周)
- 【考试安排】2015年上半年青海自考考试时间安排表
- 【考务考籍】北京2011年7月商务英语考试调整通知
- 【考务考籍】2011年北京7月自考通知单开查
- 【考务考籍】安徽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免考英语(二)有关通知
- 【考务考籍】广州2011年报名和毕业登记特别要求专业
- 【考试安排】2015年上半年河南自考考试课程安排表
网友关注视频
-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