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体验学习的意义和引导

小编: :admin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编写教材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专题”,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评价要根据“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体验学习竞引起如此重视。它和语文学习关系到底有多密切?

“体验”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成“体验、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在心理学中作为重要概念,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有些心理学家认为、“体验状态是一种多水平要素的整合。有感觉水平、认知水平和意志水平。”“内心体验具有加工、深比扩展和升华的功能”。我国一些教育专家也认为:“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可见,体验既有情感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吻合的。体验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落实三维目标,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呢?

课文特点不同,体验学习的方法也应不同,有时以一法为主,有时多法综合应用 。

整体感受法。就是整体阅读,在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认知、探究其中事物或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多元知识和整体性感受体验的过程。这种方法适合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的课文,如《荔枝》《燕子》等课文。

角色体验法。就是深入课文的某一角色,进行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它适合角色意识很强的课文,如 《倔强的小红军》《丰碑》等。对反面角色,一般不要引导学生体验。如,《狼和小羊》,不要引导学生从狼的角度体验狼的凶狠,而应从小羊的角度去体验狼的凶狠和小羊的弱小无助。

模拟体验法。就是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让学生在再现情景中体验。它适合像《捞铁牛》《田忌赛马》这类课文。如,《捞铁牛》一文,就可以引导学生模拟捞铁牛的实验,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怀丙的智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联想体验法。就是在阅读中想开去,回忆相关知识、过去有关事物或某段生活经历.触发对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或生活经历的感悟,从而使认识深化、情感升化、经验提升。课文描写的情境距离学生比较远,或要说明的道理不大容易体会,可以用联想体验法来加深理解。如《挑山工》《桃花心木》蕴涵的哲理不容易体会,可以借助生活经验体验、理解。

想象体验法。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表象或经验,对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或意境展开再造想象,还可以就课文的描述进行创造想象,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意境更丰富 。课文描写生动、意象丰富的课文可以在想象中体验。如《月光曲》,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月光下的大海,从而体验贝多芬的不平静的内心。

移情体验法。就是学生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位移到他人(包括拟人化的事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分析问题,移情性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的反应的过程。哲理性课文,情景交融的散文,可以用移情体验来理解课文。如《跳水》,对站在桅杆顶端横木上摇摇摆摆的儿子,船长为什么威胁开枪、命令跳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儿子怎么想?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船长或孩子,想象他们当时会是怎么想的,从而体会到船长处理紧急事件的的智慧。

高峰体验法。就是少年儿童获得的体验达到全身心醉神往状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称此为高峰体验。学生会对和自己经历相近的课文、能激起强烈共鸣的课文和自己向往已久的事物产生高峰体验。如,有的学生对父母之爱体会最深,或渴望父母之爱已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类课文会引发他们的高峰体验;又如,有的同学特别喜欢风景名胜,对景物描写逼真、意境悠远的课文,如《桂林山水》《五彩池》一类课文产生高峰体验;又如,……高峰体验不可能每个同学每节课都有,但可以通过老师的努力,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获得高峰体验。

期待体验法。就是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争取成功,并通过积极尝试成功、自主成功和屡屡成功,激起新的更多更大成功欲望的体验过程。各种类型课文、在不同教学环节都可以应用期待体验法。

体验学习,除了根据课文特点外,创设适宜体验学习的氛围,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以入情”,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不再赘述。

    相关推荐

    体验学习的意义和指导 引发·体验·转化 引发·体验·转化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导学案1 在体验中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 移情体验,引发想象 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和显示意义 关注学生主体 引导自主学习 关注学生主体引导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在习作中有创意表达的实践和体会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表格式导学案2 顺学而导 重在体验 《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 “前”作文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引导学生创意表达初探 体会窃读的意义──《窃读记》教学案例 低年级语文课引导学生倾吐的做法和体会 苏轼于学生的意义 人生的指导 体会窃读的意义──《窃读记》教学案例 体会窃读的意义——《窃读记》教学案例 体会窃读的意义──《窃读记》教学案例 体会窃读的意义——《窃读记》教学案例 学习书法,意义何在? 体验和感悟教学例谈 阅读的主体间对话和陌生感体验 语文实践活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导学案3 《故乡》中宏儿和水生的意义 引领学生在作文体验中学会做人 引领学生在作文体验中学会做人 “意义”的翻飞 引领学生在作文体验中学会做人 感悟诗歌意境 体验诗歌灵动 体验时间流逝 增强生命意识 注意学生的朗读体验──《山中访友》教学随笔 注意学生的朗读体验──《山中访友》教学随笔 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情境中体验中学习 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读书的真意义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法导引 语文学习与审美体验 体验情感 习得方法 试论布鲁纳节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的基本策略 放手引导自主学习 “金蝉脱壳”的本义与引申义 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 关于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教学建议 《春》的美学意义初探 谈教学的情感体验 开放习作教学 体验习作乐趣 “柳树”的象征意义 《乡愁》的文化意义 《拿来主义》学习指导. 《拿来主义》学习指导 《登鹳雀楼》的意义 科学对于教育的意义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 体验快乐 体验之思 高考语文复习导引 巧设计的体验——《一株紫丁香》导入设计 《约数的意义》(沿海版) 让儿童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让孩子体验脑力劳动的欢乐和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 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将相和》教学片断 《实践活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教案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体验赏识与表达体验作文设计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审美情感和体验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 主动体验,乐于体验,善于体验 ——《我的空中楼阁》案例分析 教案教学设计 多途径引导习作,激发习作的乐趣 《拿来主义》学习指导2 联系生活体验 学习汉语拼音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导学案3 01窃读记教学片段赏析:体会窃读的意义教学反思 《我的信念》学法导引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导学案4 体验——写作的内驱力 《黔之驴》的寓意及含义 体验教材特点享受学习乐趣 《一次成功的实验》近义词反义词 联系生活体验 学习汉语拼音 如何引导小学生探究学习 体验教材特点享受学习乐趣 白杨的形象、品格和象征意义_语文论文 以朗读激起学生课堂学习的高峰体验 《马》学法引导 引入意境练悟性 语文课改经验总结————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语文课改经验总结——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的体会和意见 《致女儿的信》反思体验 《第八次》中的角色体验 体验型活动教学方式的探究与实验 有意义接受性学习方式策略的案例研究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