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 辛弃疾 沁园春·叠嶂西驰

小编:

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日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在山水词中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词约写于宁宗庆元二年(1196),时稼轩投闲置散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滨。灵山,位于上饶境内。其于《归朝欢》词序云:“灵山齐庵菖蒲港,皆长松茂林,独野樱花一株,山上盛开,照映可爱。”所谓“九华五老虚揽胜,不及灵山秀色多。”可知这是个绝佳去处。词作于灵山齐庵,新筑之偃湖尚未落成。

一起写山,如万马奔腾,呼啸而来:层岚叠嶂的群山向西奔驰,突然又掉头而东,有如万马回旋之势。西驰,东奔,寂静的群山,变静为动;拟以“万马回旋”,恍如见其奔腾跳跃,盘旋凌空,气势再进一层。远在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在“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的《菩萨蛮》开篇亦云:“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但却后来居上,想象更为丰富了。接由远而近,“正”字总领连用四个四字句,前二句写水:飞泉瀑布,急流奔泻,水珠迸溅,极见动态;后二句写小桥:如一弯弓形的新月(或谓小桥如新月,如弯弓),静境毕现。这里与写山的壮美不同,一变而为一派清新疏朗,爽气逼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如此山水佳境,出现了作者的身影:“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老了本应当过闲散的生活,偏又老天爷多事,却教我来管理这十万株高大的青松。此与上引“灵山齐庵菖菖莆港,皆长松茂林”合。“检校”:巡查、查核。作者《清平乐》(连云松竹)题曰:“检校山园,书所见。”此处引申为管理。看似淡语、浅语,实为愤语、激语。稼轩原任福建安抚使。先是谏官黄艾“言其残酷贪饕,奸赃狼藉,”罢帅任,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后又被御使中丞谢深甫奏劾,降充秘书阁修撰,而后开始了他家居上饶的生活。这期间的词,如《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兰陵王·赋一丘一壑》“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均或显或隐地表现出这种郁勃幽愤情怀。“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写了远景的山,近景的水,便凝集到眼前的一点──灵山齐庵。“龙蛇影”,喻松树。白居易《草堂记》:“夹涧有古松,如龙蛇走。”苏轼《戏作种松诗》:“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不见十余年,想作龙蛇长。”无论松影洒地的晴天,风雨敲竹的阴天,坐在这座小屋子里,遥望连绵雄伟的青山,急湍奔流的瀑布,和那如悬空中的小桥,投闲置散,检校十万长松,能无感慨?但一切皆在不言中。处于十万长松之中,则庐之小更见奇趣了。

词通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词上片写景由远至近,由大至小,景已写足。不想转入下片不仅仍写景,而且仍写山。“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夜雾消散,群山“争先”露出与人“见面──山不仅有动态,还有了感情。群山带来清新气息,使人精神爽快。《世说新语·简傲篇》称:王子猷为桓玄的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辛用其语,不见痕迹。于是一反上片的写山之“形”而写山之“神”,连用三个立意新颖,构思别致的比喻:“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从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东晋谢家是门阀世族,谢安一家子弟杰出。《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赞》曰:“安西英爽,才兼辩博。宣镇,流声台阁。太保沈浮,旷若虚舟。”以谢家的超群出众,以形容挺拔轩昂的山峰。又,《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美)。”此将山拟人化,谓其态度大方,从容不迫。又,《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八《柳宗元传》:“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坐废,遂不振。然其才实高,名盖一时。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这里又以雄放、深邃、高雅、刚健的文风,形容群山的美姿。谢榛论情景有云:“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间也“(《四溟诗话》卷三)。“观”者,景也。结伴登高,所见皆同;“感”者,情也。发为思致,则人言言殊,而诗人的胸襟、气度在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由于稼轩的磊落胸怀,故用典取事,驱遣自然,语既超旷,意又和平,新奇健雅,韵味无穷。最后,以景结情:“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似问非问,姿态、情韵,两臻其妙。杨慎独赏其用典,赞曰:“且说松(按,应为“说山”),而及谢家、相如、太史公,自非脱落故常者,未易闯其堂奥”(《词品》卷四)。范开云:“故其词之为体,如张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稼轩词序》)。如为“故常”所缚,便不会得见其笔力之峭了。

    相关推荐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沁园春·杯汝来前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暮春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醉太平·春晚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汉宫春·立春日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祝英台近·晚春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生查子·独游西岩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清平乐·春宵睡重 宋词赏析 刘子寰 沁园春·西岩三涧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送人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锦帐春·席上和杜叔高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最高楼·吾衰矣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山鬼谣·问何年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浣溪沙·细听春山杜宇啼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题雨岩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春入平原荠菜花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贺新郎·赋琵琶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清平乐·茅檐低小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永遇乐·烈日秋霜 宋词赏析 汪莘 沁园春·忆黄山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忆王孙·秋江送别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东阳道中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踏莎行·夜月楼台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生查子·独游雨岩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游清风峡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过眼溪山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八声甘州·故将军 《西江月 遣兴》(辛弃疾)高考诗词赏析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倦客新丰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踏莎行·进退存亡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念奴娇·倘来轩冕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敲碎离愁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粉蝶儿·和晋赋落花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 宋词赏析 刘氏 沁园春·我生不辰 宋词赏析 刘过 沁园春·斗酒彘肩 宋词赏析 刘克庄 沁园春·梦孚若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感皇恩·案上数编书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千年调·卮酒向人时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词赏析 李曾伯 沁园春·饯税巽甫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 宋词赏析 刘将孙 沁园春·流水断桥 宋词赏析 李曾伯 沁园春·天下奇观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万事到白发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 宋词赏析 刘过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作 宋词赏析 陈人杰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蝶恋花·谁向椒盘簪綵胜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掩鼻人间臭腐场 宋词赏析 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对比赏析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沁园春·长沙》赏析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长沙》赏析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贺新郎·用前韵赠金华杜叔高 宋词赏析 辛弃疾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沁园春 雪》赏析及答案 阅读:《定风波·暮春漫兴》【宋】辛弃疾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阅读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阅读答案附赏析 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阅读答案附赏析 毛泽东词《沁园春 长沙》鉴赏 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阅读答案鉴赏赏析试题 辛弃疾《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赏析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