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_精选读书笔记1100字
如作者在书中所说“鼠疫就是生活”,其实整个故事就是生活的一个剪影,并没有什么特殊,也没有啥必须要去歌颂和赞扬。
很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听到或看到一个观点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对于土地来说仪式感催不了肥,对于果树来说仪式感挂不了果,对于鼠疫来说仪式感也请它不走。
对于生活,对于一切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沉浸其中,然后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去将你所经历的或暂时拥有得一切打上属于自己的烙印,继而获得属于自己的记忆和见识。
读《鼠疫》这部作品,我其实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灾难去看,毕竟在看过马洛伊•山多尔的《失明症漫游记》后,我不在觉得有什么作品在描写制度的冷漠、人性的残虐方面还能甚于他的,这也算是一种对灾难的免疫吧。书中的政府并不坏,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精于世故的人,他时刻在维护着自己的利益,做起事来谨小慎微,啥啥都显得僵硬的,这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现实中类似的例子不少,其实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至于书中的人物,更是众生百态。医生的善良和坚守,塔鲁抗争与慈悲,格朗的懦弱和坚韧,朗贝尔的自私与觉醒,科塔尔的世故与无知等等。每一个人物的性格或行为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他们就是我们中的一部分,而我们所以的一切就是生活。
以前听说过一个词叫“集体无意识”,后来又看书知道群众是不做决策的,看这本书时我又想起了这些。鼠疫发生时群众感觉到到只是流放感,并没有去想着如何处置,也并没有对每天的逝去生命的数字感到触目惊心,那不过是一个数字,一个没有概念却可以自由缩放的数字而已。对此我们不能说群众麻木,原因如上面两个观点,至于随着鼠疫的发展群体的各种表现,我都觉得正常。
正如加缪在书中强调的鼠疫就是生活,而生活就像心电图一样,只要还想继续就必然是波澜起伏的。对于这波澜壮阔的大生活,若总是一惊一乍我想是过不好的。生活就是如常。就像大夫一样,塔鲁去了、妻子走了,他还是要去看病,还是要面对疾病帮着病人减轻痛苦,那是他的平常也是他的生活。
有人说好的作品就是抓住时代的痛点,也有人说好的作品要让人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有了这些指导思想,就看如何运用文字了。文字不是为了要搭一棵巨大的圣诞树,然后供人们去合影留念,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外衣,它应该或必须是一座桥梁或一种交通工具,带你去离开现有的生活去体会不一样的,这是文字的魅力,也是阅读的力量,读《鼠疫》就有这样的感觉,于是乎读完了我也成了一位架桥工人或司机。
是为读后所想,停笔叩谢!
201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