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_读书笔记1900字
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杨照
28个想法
◆ 那些音符以外的声音
>> 当莫扎特写到那个小节,他心里想的绝对不会是什么进入下属小调,而是要在音乐里洒下一道阴影啊!
>> 一位演唱家要诠释好一个角色,不只要在声乐艺术多所琢磨,更必须广泛阅读,以知识帮助自己融入角色与时代。
>> 那可以是重建当时听众对作品的反应,也可以是作曲家创作过程的内心摆荡,甚至可以是由演奏者的诠释方法,反向思考作曲家或作品本身的问题。
◆ 自序
>> 听歌的经验,常常反而成了听音乐最大的阻碍,愈爱听歌,对于歌词愈有感应的人,愈难真正听到音乐,也愈难听没有歌词来做意义指引的音乐了。
>> 不只听见旋律,同时能听见和声、节拍、音色,乃至于方向变化,哪有那么难?
>> 思想必定会以音乐、绘画、建筑等形式记录下来,倒过来也通:音乐、绘画、建筑等形式的作品,必定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留有那个时代的思想印记。
>> “宗教音乐”和“三重奏”都不算是听音乐的人所熟悉的领域,也是一般认为比较“难懂”的形式,这样的乐曲最大的价值正在:它们带着那么多我们不习惯的音乐元素与音乐表现,指向了和我们今天生活很不一样的环境。
>> 选了十首李斯特的作品。如此破格写作,源自二〇一一年恰好是李斯特两百周年诞辰纪念年。
>> 什么准备都不做,光靠听力与直觉,显然不会是好办法。
◆ 黑白之间 钢琴独奏曲
>> 三十个变奏,每三个构成一组,虽然巴赫并没有标记速度指示,然而从乐曲内部可以清楚感受到,一组中的第一首都是较为快速激动、充满变化灵感的;而第二首则以较慢的速度呼应主题所展现的抒情性;每一组的第三首,巴赫明确地都用卡农的形式表现,而且公式化地让每一首卡农前后追逐旋律的音高差距愈来愈大。从一度同音追逐,到二度音,三度音,一直增加到九度差距。这样规律变化,让本来就已经很数学性的巴赫音乐更加严谨。或许就是要用可预期的反复模式,来帮助伯爵逐步进入梦乡吧!
◆ 意外出土的惊艳 海顿:第一号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 大提琴就是弦乐家族中的低音力量,难免也就被随便处置了。这种背景说明了巴赫六首无伴奏组曲的存在,是一件多么稀奇的事。
◆ 王者之声 小提琴协奏曲
>> 只要曾有过季节递变感受的人,
就都能快速进入《四季》的音乐中,
将音乐和自己的时光想象紧密结合。
>> 一个演奏家愿意的话,真真确确可以一辈子只拉维瓦尔第的作品就够了!
>> 瓦尔第还替每一个季节写了一首十四行诗,然后将诗行中相关的描述,精确地标示在乐谱上,什么地方是鸟鸣,什么地方是微风,什么地方雷声响了,一一对应。
>> 吉尼斯世界纪录上登录有案,史上最畅销的古典音乐唱片,是英国小提琴家肯尼迪录制的《四季》,绝非偶然。
>> 定音鼓表现雷声,让长笛学鸟叫、双簧管模仿杜鹃、铜管做出狗叫的音效,还有号角来表现出打猎的气氛。
>> 维瓦尔第只用了高低音域不同的弦乐,配合尽情表现的小提琴,就能将这么丰富的四季变化铺陈出来?
◆ 庄严之声 宗教音乐
>> 巴赫和亨德尔是巴洛克时代的两大巨匠。两个人竟然同样出生于一六八五年,更是流传数百年令人啧啧称奇的巧合。
>> 连巴赫的世俗音乐,像他写给不同器乐的众多“组曲”,为了铺陈、试验和声原则的《十二平均律曲集》,甚至表明了就是为了帮助后进增加作曲能力而写的《二声部、三声部创意曲》,他的心中皆有上帝作为终极的对象。
>> 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拿出来分析,都不曾离开严谨的规律与秩序,但是严格规范下产生的音乐,竟然一点也不乏味,反而充满了无穷变化与兴味。
>> 这是上帝的音乐,或该说与上帝形象最为贴切呼应的音乐。如同世界万象一样多彩多姿,复杂丰美,却又都能被统合在明显的理性、数学安排原则里。
>> 巴赫留下的大型宗教作品,包括《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和b小调弥撒曲等。其中一度被认为矛盾、怪异的,是b小调弥撒曲。
>> 但是大型、连绵几小时的“弥撒”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旧教、天主教的仪式。
◆ 世俗的闹剧 莫扎特:《费加罗婚礼》中的《微风轻吹》
>> 莫扎特是个世上少见的神童,三岁开始弹琴、六岁开始作曲,而且无师自通学会拉奏小提琴。
>> 第三幕中由伯爵夫人和侍女苏珊娜的二重唱,两人合作无间,由夫人拟稿,苏珊娜撰写,完成了一封挑逗作弄阿尔马维瓦的信。
>> 由苏珊娜开头,唱:“微风轻吹……”然后伯爵夫人接过去唱:“希望今夜西风轻拂……”苏珊娜复诵:“西风……”伯爵夫人又唱:“今晚会有风吧……”苏珊娜:“今晚……”伯爵夫人接着唱:“在林中松树下……”苏珊娜:“松树下……”伯爵夫人补一句:“这样写,后面的意思你应该就明白吧……”苏珊娜:“应该就明白吧!”
◆ 魔鬼之音 李斯特的音乐
>> 魔鬼带领浮士德在若幻似真的夜晚里,参加了一场怪异游行的场面,取名为《夜之游行》
>> 婚礼没有了,被那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魔鬼力量阻挡了吗?等待的卡洛琳没有回到身边,只留下等待时刻中写的《魔鬼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