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食粮》_读书笔记5500字
估计是史上最长的笔记,其实只是一小部分。采用了对话体,把纪德先生当朋友,学渡边康弘《高效阅读》的建议,用起来还真高效,关键是好玩的很。还借苏格拉底之口,责怪了一下纪德先生。
前半本读时,没有写笔记,忙着写书,只说了一句:经典的想爆粗口。书写完了,又开始乐享读书了。
纪德先生说:
我写过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并思考的人,可谓真正的强者。”——因为,基于愚昧的幸福,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基督的头一句话:“幸福的是哭泣的人”,就是让人在快乐中,也要理解悲伤。谁认为这是鼓励哭泣,那么他的理解就大错特错了。
我的笔记:
是的,幸福并思考的人,是真正的强者。思考幸福的构成,会懂得失去、死亡、意外也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这些事情虽然在发生时刻就是悲伤,但在未来都是让人懂得珍惜和活在当下的一刻。
基督的头一句话:幸福的是哭泣的人,是让人接受悲伤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悲伤绝对不会抹杀幸福和喜悦的存在。人间最难接受的死别,一次次上演,当时多悲伤,之前就对应多少爱和美好。
爱和拥有是悲伤和失去的底色,如果因为一刻一时的泪水,就认为它淹没了所有幸福,那是不公平的。那只是自己悲伤时的想法,而不是真相。
看透生活真相,更热爱生活,是真的。
纪德先生说:
多么荒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竟然造成我们四分之三的苦难,而且还留恋过去,怎么也不开窍。不明白只有今天的快乐让位,明天的快乐才有可能;只有前浪退却,波浪才能呈现曲线美;而每朵花必须凋谢才能结果,若果子不落下来死掉,就不能保证再次开花结果,因此,就连春天也偎靠在冬天的门槛上。
我的笔记:
是呀,纪德先生。我明白您所说,也在如是做和感受。40年的向外抓取,我除了短暂的快乐,更多的是困惑和痛苦。
如果如普世价值观所说,我应该特别快乐,梦想一个接一个实现,房子、车子一个接一个增多。我却绝望了,因为拼命抓取很多,却发现那并不是我想要的,那里没有我向往的自爱、自信、喜悦、平和,反而是自卑、自残、痛苦和恐惧。
我停下来,放手了,摊牌了。我逆流而上,不再抓取外物,返身迎着问题走去。
我手中空空如也。以往的身份、地位、财富、认可都归于无,伴随的是空空的失落。
这也很好,我相信在谷底总要反弹的,我让自己坠落,一无所有的坠落,我知道总会有人或物接住我。最后发现只有自己能接住自己了。
我看到了自己,疗愈了自己,爱上了自己。无比喜悦,特别幸福。我本具足。佛说的对!
任何人可以干任何事,阿德勒先生说得对!
懂得为何,就能承受任何。约翰.奥利瑞说的对!
没有人可以经由不喜悦的旅程抵达喜悦的终点。德芬老师说的对!
这一生必将会遇到、一定会遇到的那个贵人就是自己!笑来老师说的对!
我无比丰盛,喜悦。
我写了人生第一本书《四年四十年之逆流而上》,历时12天,用时3020分,共计81565字!
我停下来,我空出了手,我得到了更多无法用名利衡量的东西。
我希望我能做到童慧琦老师说的:
善良第三层次:只为自己而活,你的成长自身就能让他人获益。
此刻,我在联系德芬老师、笑来老师,他们是我生命的贵人。德芬老师那里拒绝了一次,我又做了第二次努力,此刻静待结果。
我的字典里没有失败二字,因为我玩的游戏,没有输局。写就很快乐了,我再次看见很多,我恍然意识到:让妹妹痛苦很多年的癫痫我能治,疗愈已经开始,如果不写这书我无法看见,更无从开始。
我无限感激,自己选择了放手,自己选择了停止。
今日看到纪德先生的话,我特别共鸣,于是和您唠唠嗑。就像知音或是老朋友,这很神奇,我很快乐。
谢谢你,纪德先生。
纪德先生说:
一直喜欢巴赫和莫扎特,超过喜欢贝多芬,我认为缪塞这句广为传颂的诗:
绝望之歌才是歌中的绝唱
我的笔记:
太经典了,纪德先生。
我没有读您如何解读,我想自己解读它。绝望之歌才是歌中绝唱。
很多作家,写着写着把自己写老了,快乐才是最美好的。总写忧郁,哪怕开始写的不抑郁,写久了也会把自己写抑郁。
思想本身具有能量,说给世界的话总会最先作用于自身。
就像笑来老师描写抱怨:当你和别人抱怨你的苦时,越说会越觉得自己残,开始说着平淡,慢慢的就变成泪水涟涟的悲惨。即使遇到快乐,心里想乐,一想到朋友在跟前,如果自己乐了,那似乎是对朋友撒谎自己没那么惨。于是说着说着,自我演绎自我证明着,就只能越来越惨了。
看完这段话,吓我一激灵,立刻把延续了几十年的抱怨戒除了。因为我想要的是快乐,不是悲惨。
我也从李纠结,变成了李欢乐。
别把绝望当歌唱,若把这歌唱了,这也就成了绝唱了。
境由心生,心不快乐,啥歌也唱不久。
我这么解读,您看成吗?
把书的作者当朋友,就像和作者以文字为媒,一起唠嗑。渡边康弘《高效阅读》中这么说,我没想高效阅读,原来效率不等于速度。
读美了,读乐了,也是效率。
每本书都有意义,是真的。
感谢所有作者,感谢先生你。现在从某种意义上我也是作者了,虽然只是书写完了。那我也要感谢自己,哈哈��
纪德先生说:
“认识你自身吧”,这一格言既有害又可恶。凡是只顾观察自我者,就停止发展了。毛虫若是专心“认识自身”,就永远也变不成蝴蝶了。
我的笔记:
纪德先生,您这句话我并不认同。
世人皆有以己推人的习惯,每个人看待世界都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不明白自己的人,看世界都会戴着自己认为正确事实可能谬误扭曲的眼镜。
举个例子吧:我不认识我自己的时候,我觉得世界是黑暗的,命运是不公平的。为什么我要经历这么多生死意外和痛苦。
当我认识自己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的眼睛里、心里蒙了多少灰尘。
我爱自己了,我不再强加为你好而为难他人;
我对自己有耐心了,和姥姥聊天同样的话她能说十遍,我会笑呵呵的陪着聊10遍,我知道她忘记了,而我读英语第二天忘一半,记完第三天又忘一半,我就笑着对她们说,我会天天来串门,直到彼此认识。我发现对自己有耐心了,对任何人都有耐心。
我原谅我自己过去的暴脾气了,我懂了所有人。每个性格背后都是因果,每个缺点背后都是苦难。我不能揪着自己的错误不放。已经发生的事情最大,我只能改当下和未来。
我一直觉得自己丑,当我爱上自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美。甚至在大课上模仿闫妮画壁里的样子问一百多同学们:你们觉得我美吗?当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美!的时候,我笑了泪流满面。从那往后,看任何人都如花儿一样美,看花更是美。
我不知道您的结论如何而来,抑或我只是断章取义,还没读后面。不重要的,想说就说了。
因为这是事实,我生命亲历的事实。我认识了自己以后,才看到世间所有美好。蓝天、大海、小花、小草,就连冬青我都从萌芽开到开花看到茂盛。
而不认识自己之前,她们一直都在,我看到的只有昏暗。
如果看到后面,发现我断章取义了。纪德先生,你要原谅我,即使你不原谅我也没关系,反正我是不会责怪自己的。
只要写作练习,我就快乐。
难怪您得出上面的结论。当您没有探究真相,就自我认定,本身您不觉得就是一种局限吗?我探索过,我不会为我没实践过的东西,直接用假想替代真相。
假想只是真相的一种可能,并非真相本身。把未知当成已知,这种无知应该遭到责备。这是苏格拉底先生说的。
纪德先生。
纪德先生说:
我们身上最宝贵的,正是尚不确定的东西。
笔记:一页都是您以为,您认为。纪德先生,我们身上最宝贵的,确定的东西也是。凡拥有的就是宝贵的,那是实际发生的。不确定的东西是好奇心范畴。因为我认识了自己,所以拥有的幸福真切喜悦,未知的不确定的有趣而好奇。
纪德先生说:
有时我感到无聊得要命,却还装作很开心,不忍走开,只因人家对我说:“再待一会儿吧……”
我的笔记:
你看,纪德先生。您活的就不够坦诚,即使不喜欢听的话也装着听下去,浪费别人的感情和时间,也同样浪费了自己的。
我就不会,我喜欢听兴趣盎然欢乐无限,只要听就乐呵的不行。
而我不喜欢听,就会真诚告诉对方:特别抱歉,这些我不感兴趣。原因是什么。要么换话题,要么就此各奔东西。
多简单,我不会委屈自己,让自己处于难受的境地。同理,当别人对我的话不感兴趣,我一样乐呵呵的停止。
交流本就是为了交心,一颗心别着,会让别人会错意,以为你喜欢,下次见面还会继续,直到次数多的让你崩溃。
原来我以为这是自私,后来才发现这是自爱。
这不和点菜一样,别人一番好心给你点了他认为你爱吃的菜,你咬着牙吃第一回,给人的反馈就是你喜欢。下次人还点,人家认为这是为你好,你说你崩溃不?
真实才不会为难,一次真实即可换永久愉悦。
我如是想,如是做。纪德先生
纪德先生说:
不要轻易放过自己。每人身上都蕴藏着极大的可能性。要坚信你的力量和你的青春。要不断地对自己重复说:“这事儿完全取决于我。”
我的笔记:
这必须滴;纪德先生。
纪德先生说:
尔后,到了终须抛开这一切的时候。
“这一切”,包括什么呢?
对一些人来说,就是
积聚起来的万贯家财、
房地产、一架架的藏书,
以及专供寻欢作乐、
消磨闲暇的大沙发;
对另外许多人来说,
则是辛苦和劳作。
撇下家庭和朋友、
正在成长的子女、
刚刚动手的活计、
有待完成的作品、
快要实现的梦想,
还有想重读的书籍,
还有从未闻过的芳香,
还有不太满足的好奇心,
还有指望你救济的穷人,
还有期待的平安和清静……
我的笔记:
太对了,纪德先生。
纪德先生说:
“因此我就想,死也不会是多难的事情,归根结底,人终有一死。说穿了,如果人生在世不止死一次的话,那也许习惯一下就好了。”
不过,一生未能如愿,死倒是很残酷的。于是,宗教便可乘虚而入,对这种人说:“别担心,到彼界再开始吧,你会得到报偿的。”
必须从“此界”就生活。
我的笔记:
我是读完德芬老师的心灵五部曲、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莫里老人的《相约星期二》、日野原重明《我是这样活到100岁》、保罗卡拉尼什《当呼吸化为空气》、《恩宠与勇气》、阿历克斯·M.沃尔什《与神对话》系列、尤瓦尔.赫拉利中英版本《人类简史》、《易中天中华史》等诸多书籍,历经生活中诸多风雨,才从彼界回到此界。
不再阻止妈妈钓鱼,自己也敢杀鱼了。
佛陀是人,穆罕默德也是人,老子也是人而且还是图书馆馆长
佛祖顿悟后说的就是:奇哉!一切众生悉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贪妄不能证得。
他们都在传授真知和智慧。反而是后来者将其神化。
我对未知敬畏,但不迷信。就像《黑天鹅》中“帕斯卡的赌注”,取自哲学家及(思想)数学家布莱斯·帕斯卡。他的观点如下: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但我知道,如果他存在,我做无神论者就会损失很大,而假如他不存在,做无神论者也得不到好处,所以我应该相信上帝。
不否定,也不迷信,就是我的态度。
但活在此界那是绝对根基。
纪德先生说:
所谓痛苦,坦率地讲,是人虚构出来的,而自然万物都争相让人避免,如果没有人的臆想,还能把痛苦压缩到微乎其微。并不是说生物都不会感到痛苦,但首先那些孱弱的、不适于环境的生物,生灭就似乎没有什么意识。接着举了几个有力的例证,其中一例就是母鸡,它从老鹰的爪下死里逃生,立刻又去啄食了,无忧无虑一如既往。据作者说,我也同意他的看法:这是因为动物生活在现时,感觉不到人所臆想的绝大部分痛苦,既不会追念过去(遗憾、内疚),也不会担心未来。
人类如若少几分疯狂,本可以免遭兵灾战祸;如若少几分残酷,本可以免受穷困之苦,大大有利于绝大多数人。这不是空想,而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大部分痛苦绝不是命中注定的、不可避免的,完全是我们自找的。有些痛苦虽然还无法避免,如各种疾病,但是我们也有治疗的办法。我坚信人类会更强壮、更健康,因而也更快乐,而我们所受的痛苦,差不多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的笔记:
完全同意,纪德先生。
纪德先生说:
凡是幼小的都十分娇嫩,每个花蕾外面包了多少层!幼芽一旦萌发,起保护作用的表层就立刻成为障碍,幼芽必须冲破苞皮,冲破当初保护它的外壳,才可能生长。
人类珍爱自己的襁褓,可是,只有摆脱襁褓,人类才能成长。断奶的婴儿推开母亲的奶头,并不是忘恩负义。他不再需要母乳了。朋友,你再也不肯从这传统的、由人提纯过滤的奶水中汲取营养了。你已经长出牙齿,能咬食并咀嚼了,应当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求食粮。你勇敢点儿,赤条条地挺立起来,冲破外壳,推开你的保护者。你只需要自身汁液的冲腾和阳光的召唤,就能挺直地生长。
我的笔记:
这个比喻太好了,纪德先生。我拿走了,谢谢��
纪德先生说:
朋友,不要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要始终确信,生活,无论你自己的生活还是别人的生活,能够变得更美好。不要相信另一个世界的生活,不要用来世生活来安慰现世生活,来帮助我们接受现世的苦难。不要接受。有朝一日,你开始明白,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苦痛,责任不在上帝而在人类本身,你就不再甘心忍受这一些苦痛了。
不要祭祀偶像了。
我的笔记:
嗯,我做到了您所说,但我也祭祀偶像,只是因为感激。纪德先生,您也是我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