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_读书笔记1200字
学生时代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在书本上划重点,然后反复阅读复习。反复阅读复习貌似会让我们逐渐产生“已经熟悉了、记住了、掌握了”的错觉。但实际上这种学习方法会让我们陷入到两个误区中去: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知识水平;二是我们爱使用那些让我们产生错觉的学习方法。深陷误区的结果就是在我们考试时露出马脚来,我们发觉自己完全不记得一些知识点。
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喻成一条细链,把知识比作一颗又一颗的串珠,那么学习就是往细链上串珠的过程。重复阅读就像反复把珠子串上细链,却任由它们从链条的另一端掉落。那么怎样才能让串珠留在上面呢?没错,打一个结。学习过程中,要为自己的知识链打上记忆结-检索。检索给记忆这条绳子打了结。
重复检索能让记忆更清晰,而且它把记忆这条绳子又缠了一圈,使其变得更牢靠。要想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就必须重复多次检索,而且检索之间要有间隔;且在检索时把这些知识与不同种类的线索联系起来,打出一条条牢牢的记忆链来,以便今后我们的大脑能够更清晰明了地呈现出这些知识来。
刻意练习里focus(专注).feedback(反馈)和fix it(修正)的“3F原则”,就是让你在一段时间里反复练习同一件事情。而认知天性中“后刻意练习”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1.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2.间隔练习有奇效
3.穿插不同内容的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
间隔练习(interleaved practice)可以分为练习时间上、练习内容上、练习形式上、反思和细化加强:
1.练习时间上间隔
把学习与练习间隔开来分期进行,让两者之间隔上一定时间,这样做就能让学习成果更加显著、记忆更加牢固,能有效地形成习惯优势。
2.练习内容上间隔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按照步骤进行练习。先把第一个步骤练习完、学会、掌握好,再去练习第二个步骤,以此类推。进行穿插内容练习,不能是完成一个科目的全部练习再跳到下一个科目。你需要在每个科目的练习完成前就跳到下一个科目。
3.练习形式上间隔
分散精力练习不同技能要比下力气一次掌握一个技能更有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效果会更好。
4.反思和细化加强
反思也是检索练习的一种形式(发生了什么?我是怎么做的?怎样才能有用?),而且辅以细化加强(下次我要采取别的什么方法?)。
总结:
学习的过程至少可以分成三步:编码、巩固、检索。
知识或技能越容易被检索,就越不容易被记住。相反,你在检索知识或技能上花费的努力越多,检索练习就越能深化这种记忆。那些你在学习中遇到的合意困难(desirable difficulties)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能触发编码和检索的过程,从而促进理解和记忆。
巩固和检索有助于把所学的知识整合成心智模型。在心智模型中,一套彼此相关的概念或一系列运动技能被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最后,就是要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实践才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