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_读书笔记800字
这本书几年前就已经出版,我却直到今天才拿起来。看到郑培源写道“我很怕媒体把于娟的故事解读成一个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才想到几年前确实看到过这样的新闻,“复旦女博士反思为啥是我得癌症”云云,虽意在警醒当代年轻人,却实在索然无味。
好在我真正翻开了这本书。于娟的病潜伏多年,确诊时已经是晚期,癌痛令她完全不能活动。甚至清洁阿姨打扫病房时碰到她的病床,引发的震动也能让她痛到昏过去。从确诊到她去世,不过一年半时间,她写的这本书,其实还有好多内容没来得及写。她还有好多遗憾,在她短短的生命里,都还没有完成。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心情好沉重。
于娟这本书真的是文采飞扬,有幽默的妙语,也有深刻的思考。她写她的病痛,不知是落枕还是脑转移,在BBS上大肆灌水、自我安慰,“虽然有点搞笑,但胆怯只会让自己更憔悴,麻痹也是勇敢表现。”她写她的家人对她悉心照料,但妈妈还要兼顾她的能源林项目,不能守在病床前,“她知道我那一刻最需要的是家庭‘生活在继续’的有条不紊,以及社会心愿的未竟之事有人继承,不是多一个人伺候屎尿”。她写她放心不下儿子,“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这是我今年读的第四本这种题材的书。熊顿的《滚蛋吧肿瘤君》,李开复的《向死而生》,保罗卡拉尼什的《当呼吸化为空气》。我们都是凡人,面对绝症,方寸大乱也是人之常情。读完这些书,并不奢望自己能有几位作者这样的气概,只求面对生活琐事能更心平气和。生死之外无大事,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认真过好拥有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