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读后感900字
之前读过何伟的《江城》和《寻路中国》,在这两部作品中,何伟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写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真实存在却又被熟视无睹的一些东西。相较而言,无论在视野上还是题材上,《奇石》都不同于先前的两部作品。本书共包含了24篇题材各异的文章,这些文章除了继续讲述“中国故事”之外,还将视角涵盖到了美国、埃及等其它国家。无疑,在这本书中,何伟为我们展现了更宽广的叙事视野。这也意味着,我们在何伟的笔下,不再只是读到他借着西方人的视角来叙述中国社会的光怪陆离,也看到西方社会中的诸多细节。
在诸多短篇中,《奇石》是书名,也是收录书中的一篇专栏文章的篇名。作者解释:“‘奇石’”指的是任何形状类似其他物品的石头。它在全国的旅游景点已经成了一种必备之物。”但在何伟看来,“奇石”又是某种象征,中国的丰富、多元与复杂就像“奇石”,不同的人从不同的侧面可以看出中国的不同面貌。这样的思路也在本书许多讲述中国的篇章中反映出来。《胡同情缘》写的是胡同和胡同中的居民在这个拆迁之国的命运变化;《离乡回乡》是一篇描写篮球明星姚明的文章。通过采访姚明和他的家人、队友、教练等普通人,客观勾勒出姚明的生活状态;《永沉江底》写三峡一家人,在水库蓄水之前搬离故土;《当你长大》就像一个短片,与三个卖黄色光碟的少 年吃一顿火锅的故事,然而文中所包含的东西让人叹息……需要指出的是,书中有部分内容出现于《江 城》和《寻路中国》。其中,《新城女孩》与《江城》中《钱》内容如出一辙,只是主人公的姓名由“ 安妮”换成了“艾米莉”;《四重奏》中魏子淇和三岔村的内容也在《寻路中国》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 。
《奇石》里的故事写于2000年至2012年,在12年的时光里,何伟由单身到结婚,由结婚又变为父亲。与之变化的还有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不变的是他依然喜描写那些同样处于变动之中的人们。“我发现,移民、迁徙、探寻者、逃离者之类的字眼总是吸引着我。我喜欢那些感觉有点格格不入的人们。”何伟始终未曾放弃对于“故事”的兴趣,也正是因为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与探求,何伟笔下的中国才比其他人笔下的中国更迷人,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