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儿1人物介绍
一、朱元璋(称帝前)
1、朱元璋:n17岁时父母饿死,在皇觉寺出家当和尚。后来加入郭子兴(濠州城)的起义军,娶了郭子兴的义女,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然后攻下滁州、和州开始壮大。两大决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先打陈友谅,再打张士诚,最后打跑了元顺帝。
2、陈友谅:渔民出身,心黑手狠,胆大妄为,敢杀上司、杀兄弟。1360年,利用舰队水战朱元璋,但在龙湾之战被打败。后来鄱阳湖决战,陈友谅的铁索战船被朱元璋火攻打败。
3、张士诚:私盐贩子出身,经过高邮之战,建立大周,称诚王。占据了最富庶的江苏、浙江等地。本想在平江城(号称第一坚城)抵抗朱元璋,坚持八个月还是被攻陷。常遇春:天生的先锋材料,善于骑兵突破,擅长射击。缺点是嗜好杀戮。
4、王保保:蒙古军队最勇猛将领,但是面对明帝国双壁常遇春和徐达的北伐,十万大军被歼灭。这是中原骑兵对蒙古骑兵的第一次大胜。
5、朱文正:热衷于吃喝嫖赌,但是堪称军事天才,在洪都保卫战中,抵挡住了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但是因为不服气朱元璋的论功行赏,打算投靠张士诚,后被朱关押。
6、傅有德:在远征北元的过程中,七战七胜创造奇迹。
7、徐达:明朝第一名将。
二、明太祖,朱元璋
1、朱元璋:n关注三农问题,限制商业。将科举制度发扬光大,创八股文。明朝官员工资极低,官员贪污严重(折色火耗、淋尖踢斛),朱用刑法肃贪,贪污受贿被处死的官员有几万人,但是效果不好。洪武期间,官员一年内只有三天假期。制定《大明律》,确定职业分配制度(人的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工作都是世袭,社会结构僵化)n设置锦衣卫,侦察大臣行动,收集军事情报,有自己的监狱,权力几乎超越一切。
2、刘基:明朝浙东集团首领,天下第一谋士。但是在“谁可以做丞相”的谈话陷阱中,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后来被胡惟庸毒死。
3、李善长:开国第一功臣,明朝淮西集团首领。最后被朱元璋夷三族。
4、胡惟庸:先是打败了刘基的浙东集团,但是任丞相后越发猖狂,挑战皇权,被朱元璋灭三族,丞相制度被撤销。
5、蓝玉:在沙漠里凭借直觉找到了北元军队,在捕鱼儿海战役彻底歼灭了北元的武装力量。但是,胜利后他骄纵不法,被朱元璋杀掉。
6、李成桂:取代高丽王朝,建立李氏王场朝,向明朝称臣。朱元璋给其国号“朝鲜”。
三、建文帝朱允炆
1、朱元璋的孙子,擅长背书,但是能力不行。朱元璋给朱允炆选的班底都是文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都是文人但都是书呆子。优点在于,三个人都很有气节,宁死不屈。方孝孺的下场是被朱棣诛十族。
2、耿炳文: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派其统帅大军,比较保守,但在河北真定溃败。
3、李景隆,担任了新的统帅,但纨绔子弟军事才能低下,在和北军战斗时连夜南逃,还没有带上围攻北京城的士兵,导致攻城部队崩溃,北军在郑村坝战役中彻底战败。后来白河沟战役中大败,朱棣占领济南。主帅时60万大军覆没。
4、南军猛将平安,了解朱棣作战风格;瞿能,作战勇猛。但在战斗中帅旗被风刮断,被朱棣大军打的溃败。
5、坚守济南的铁铉,为了防止朱棣火炮攻城,挂出明太祖神牌。济南铁公祠即是纪念他。
6、在东昌决战中,盛庸部署军队打破了朱棣不可战胜的神话,杀掉了朱棣手下第一大将的张玉。但在夹河之战中,因为沙尘暴的缘故,盛庸带领的军队被南军击溃。后来朱棣绕开攻打济南、徐州等城市,在灵壁之战中击溃南军,直逼京城。最后利用间谍攻破了南京城。
四、朱棣
1、朱棣是朱元璋26个儿子里的第4个,在朱元璋与陈友谅打仗时的南京(应天)出生。在远征北元时担任主帅,作战经验丰富。靖难之役中,朱允炆犯得最大错误就是在战争中始终担心担负杀害叔叔的罪名,给了朱棣许多逃生的机会。
2、姚广孝:“贫僧愿意送一顶白帽子给大王(皇)”,堪称乱世之臣。
3、宁王,本人非常凶狠,手下有一支强大的武装:朵颜三卫,全是蒙古军。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绑架共同反抗建文帝,最后被朱棣迫害,郁郁而终。
4、朱高炽,在北平防卫战中,借助寒冬冰天雪地的天气,抵住了李景隆的进攻。
明朝那些事儿1读书赏析 第(2)篇
很久就听说过这本书 一直以来听过朋友对它的无数好评 但一直都没有去看 我想是因为拖延症 以及对读书由衷排斥吧 n但最近听罗辑思维中罗胖所说的 拖延症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症状 不可能治愈和克服 但有方法使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不受打扰 那就是让自己在不想中的事情中 找自己相对而言最想做的 在烟站这些日子里 最想做的是回家看爸妈 四处浪看朋友 开心麻花五月天周杰伦 其次 吃吃喝喝 看电影 撸啊撸 打球跑步爬山游泳 再次看微信读书 看平凡的世界 看经济师考试资料 然而现实条件只能是让我做最不想做的事情 但相比想做的事情来说 看微信读书已经算是相当程度上克服了拖延症 好吧 我知道我没表达清楚n重新回到这本书吧 很不错 很喜欢 本来这段时间很迷历史 因为常识差得一塌糊涂 没文化真可怕的现实时刻困扰着我 这本历史小说 风格是我能看得下去的 哈哈 因为文化素养也就这么高了 看到熟悉的人名我还会去查查百科 虽然到时候还是会忘记大半 但至少应该还是会记住那么点吧
明朝那些事儿1读书赏析 第(3)篇作者用诙谐幽默描述自己理解中的大明,从朱元璋到朱棣,他们都是造反者,都是被逼无奈,走上这条不归路,历经磨难,走上权力巅峰,又害怕着威胁他们权力的心怀不轨之人,担忧那些居功至伟的文臣武将,于是他们戴上面具做起了屠夫,朱元璋痛恨为官之人,打心底不相信做官不会贪污受贿,这跟他从小被朝廷欺负大有关系,他想终其一生为子孙后代巩固皇权,却不曾想过皇权内部斗争远远超过外部威胁,不可否认是他更好驱除鞑虏,加强中原文化统一,增强国防力量,彻底瓦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力量,但是历史的规则从未改变,能从乞丐变王子,这其中艰难险阻,心路历程也是非同寻常,没有异常忍耐力和决心,是做不到,当然没有谁就想造反,即便怀才不遇,愤世嫉俗,也会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道衍这样极端恐怖分子,真是怕流氓有文化而且还懂人心~不过这些都是历史长河里一朵浪花,反反复复,分分合合,都是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