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国殇公祭祭文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
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①,积弱积贫。
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
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
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
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②。
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
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
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③,祈愿和平。
①洎(jì)及近代:意指到了近代。洎:到。②金戈鼍(tuó)鼓:意指金色的戈鼍皮的鼓。鼍:扬子鳄。③永矢弗谖(xuān):语出《诗经·卫风·考盘》,意指永不忘记。矢:发誓。谖:忘记。
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书籍、纪录片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加拿大制作的电影《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美国制作的纪录片《南京》、电影《约翰·拉贝》、《拉贝日记》、纪录片《以天皇的名义》(In the Name of the Emperor)、《天堂树》(Tree of Heaven)、《橙雾帐篷》(Tent of Orange Mist)、《南京大屠杀图片集:一段不容否认的历史》(The Rape of Nanking: An Undeniable History in Photographs)
关于战争:以血写史、惕惕后人
帝帝王息争,乃时光之风采
将谎言揭穿,让真相大白,
将岁月印记,给往事封印,
将黑夜守望,唤黎明醒来
将恶人惩治,直至其悔改,
将傲然大厦以光阴蚀毁,
尘封它们那金色的光辉。
——莎士比亚《鲁克瑞斯受辱记》
南京大屠杀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今天看完了这本书,放下良久沉思。对其中真实的关于日本人如何残害中国人的细节不愿意多想,因为太过残暴和赤裸裸,从人的感官来说,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但是我还是觉着每个人都应该去看看,去了解那段历史,不是因为仇恨,而是因为这段历史真的很宝贵,遗忘历史就是遗忘文明。如今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看历史的也越来越少。我希望不光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是下面的九零、零零……都来看,再不看,这段历史真正的见证人就没有了,它将被时间的滚滚车轮碾压过去,不留痕迹的碾压过去,被我们在心里遗忘。我这里说的记住不是仅仅知道在历史的某一天有件事叫“南京大屠杀”,它就是烧光、杀光、抢光这么简单。我希望你们去知道,它是世界上最灭绝人性的一次屠杀,是世界上比纳粹集中营更令人发指的灭绝,是超出人类平均接受能力的残害,它不光是“南京大屠杀”这五个字,它应该是一段被世人了解的真实存在。所以,作为国人,我们要首先了解我们的祖国在繁华昌盛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张纯如,一个华裔的女子,却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一片足够遮盖世界谎言的屏幕,勇敢的用自己的行动诉说着历史。尽管她最后离开时带有遗憾,但是“张纯如”这三个字,却永远的成为历史长河中重重的一笔。
南京大屠杀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书中那些抑制冷静的文字哪怕只是淡淡的描写都能引发自己的恐怖脑补,于是起初畏惧看到真实的录像带,可又有抑制不住的好奇与深究,于是跑去看了邵子平的《马吉的证言》和汤美如的《以天皇的名义》,还看了很多很多幸存者及英雄的事迹。真正杀人和恐怖的动态画面是没有的(或许是被封),能看到的有尸体、病人和一群一群的平民,能感受到的是人的渺小与无助。
鲁迅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因为有纯如的贡献,日本没有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追求政治大国的步伐因此被打断。
是啊,有人提问问的好,要说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关系就是,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大屠杀,迄今为止,只过去了短短不到80年。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12月13日,中国的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