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故事大全 > 成语故事 > 不平则鸣的故事

《不平则鸣的故事》成语故事

【拼音】bù píng zé míng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出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释义】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遇到不平的事时

【近义词】不平之鸣、鸣冤叫屈

【反义词】忍气吞声、心平气和、称心如意

【成语举例】“不平则鸣”,看看现时的情况,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革命、救国。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

故事分类

成语故事•猜你喜欢

实用查询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大全 反义词大全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