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益鸟(音yì)、翩翩过南浦。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赏析
这首词,虽然也是羁旅行役与爱情相思交织在一起的作品,但写法上已与《雨霖铃》有所不同。它写的不是别时的情景,而是集中描写别后的所历所见和自身的凄苦心境。词中对绣阁的怀恋,对神京的遥望,不仅反映了词人“浪萍难驻”的飘零身世,同时也反映了他宦途失意后的不满心情。
本篇是柳永词中最长的词调之一,长达一百四十余字,是他用旧曲名创制的新声乐府之一。全词共分三片。这也是作者首创,在柳永以前的敦煌曲子词中,尚未发现有三叠的作品,这首词三片之间,有着明显的分工。第一片写途中的经历;第二片写途中之所见;第三片抒发去国离乡的感叹。
受长调这一形式的制约,本篇艺术上的主要特点便是层层铺叙。这首词的篇幅较长,布局谋篇便很自然地成为填词时需要突出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这首词的成功之处,恰恰表现在这一点上。很显然,这首词做到了构思完密,铺叙委婉,首尾连贯,脉络井然,使三段既有各自的重点而合起来又成为浑然统一的艺术整体,并且很好地传达出作者复杂的内心活动。前两片虽都写途中所历所见,但两片的分工,前后的呼应,不仅层次清晰,用笔亦极分明。首片起笔写天气恶劣,衬托心情的压抑,中四句词笔一转,忽又出现“越溪深处”的清幽景象。末五句高屋建瓴,概括地描绘出商旅往来相呼的热闹场面。一片之中即多次转折。中片记舟行之所见,先勾勒远景:酒旆,霜树、烟村;再涂近景:渔人鸣榔.游女浣纱、败荷零落。这画面有远有近,有色有声,并且全由“望中”二字串起,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出了第三片。第三片触景生情:初念抛家漂泊,继叹后约无凭,终恨岁暮难归,结尾又缘情入景,以景结情。全篇极尽开合疏宕之致,充分显示出作者安排剪裁之功,布局铺陈之力。正如《嘉碧斋词话》所说:“此种长调不能不有此大开大合之笔 。”
其次是景物描写,逼真细腻。从唐、五代民间曲子词到宋初小令,虽然都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古代诗歌情景交融这一艺术传统,但比较起来,作者一般均较重抒情,即使写景,也因篇幅有限而显得比较粗疏,其中的景物往往只是感情的陪衬。柳永进一步把融情于景的手法和慢词的铺叙手法结合起来,为情景交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他的长调把风景描写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逼真,并且能曲折尽致地展示他多愁善感的情怀。例如,第二片出现的画面,处处都与作者“浪萍难驻”的经历交织在一起。如果是一次简单的短程的旅行,又怎能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所历所见?“酒旆闪闪”,与离亭别宴是那样容易引起客子的联想;“数行霜树”、“败荷零落”,凄清的秋色与羁旅之愁是那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词中,情景水乳交融,达到了高度的化境。仅就第二片中的风景而言,不仅在柳永词中,即使在整个宋词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佳作。
再次是语言清丽浅近,善于运用领字。《夜半乐》在柳永词中本属“雅词”,但它却具有某些“俚词”的特点,其艺术语言多是从口语中精心提炼出来的,朴素生动,流丽自然。如“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相笑语”等,吐属自然,活泼真纯,寥寥数语便历历如画,逸趣横生。由于篇幅长,文字多,作者在适当地方使用领字(如“渡”、“更”、“望”、“念”等)不仅可以化密为疏,使全词松动而不板滞,且有上呼下应,绾结全篇,使整体更加谨严的作用。
最后是语言的音乐性。柳永有许多作品是为乐工歌妓填写的,所以,他很注意文字的声韵与音乐旋律的配合。他对语言的抑扬顿挫、双声叠韵、四声阴阳、去声入声、去上连用以及句中用韵等都十分讲求。在《雨霖铃》一词的“说明”中,我们已有简单介绍,这里再讲一下去声字的运用,聊作补充。本篇第三片“到此因念”以下四句,句句都有去声字,而“叹后约丁宁竟何据”八字中竟用了四个去声字。去声有远扬发调与响亮警动的作用,这就使字的声韵与思想感情的表达完美结合起来。词评家因此盛赞柳永“得音调之正”,这说明一个词人如果精通音律,对词的创作是有很大好处的。
猜您喜欢更多》
- 柏崖老人号无名先生男削发女黄冠
- 江城梅花引(枕屏)
- 谢西川昙域大师玉箸篆书
- 谢兴公上人寄山水簇子
- 浣溪沙(即席和徐守元宵)
- 白石枕
- 避暑纳凉
- 谢王秀才见示诗卷
- 临江仙(乙未,高宗庆七十,母氏
- 锦帐春(已未孟冬乐净见梅英作)
- 满江红(和范石湖)
- 病鹤篇
- 黄河清(为史帅寿)
- 好事近(辛酉二月望日雨中作)
- 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
- 谢西川可准上人远寄诗集
- 谢虚中上人寄示题天策阁诗
- 浪淘沙(朱都大和荆州作,次韵谢
- 浣溪沙(迎春日作)
- 满江红(癸亥九日)
- 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二首
- 柳梢青(和胡夫人)
- 谢王先辈寄毡
- 谢王先辈湘中回惠示卷轴
- 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
- 谢虚中寄新诗
- 谢王詹事垂访
- 别张起居(时多故)
- 谢武陵徐巡官远寄五七字诗集
- 谢王先辈昆弟游湘中回各见示新诗
与“夜半乐”相关宋词精选阅读
精品推荐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