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出自宋代诗人贺铸的古诗作品《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之中。那么这首诗主要是说了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这首诗的译文和注解。
《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
贺铸
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注释
①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
②杨柳暗栖鸦:杨柳幽暗处,栖息着归林的乌鸦。化用古乐府《杨叛儿》:“杨柳可藏鸦”意谓春色已浓
③和月:趁着月色
④捻:摘取。粉香:指梅花的花香,此以花香代替花枝。洞户:室与室之间相通的门户
⑤寒似:寒于。夜来:昨夜。些(sǎ):语助词。楚辞中往往有将“些”置于语尾之例,如《招魂》日:“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乎四方些。”夜来:昨天
翻译
楼角上刚刚散去最后一缕晚霞,淡黄色的柳枝上静静地栖着几只乌鸦,美人正乘着月色摘取娴雅的梅花。她微笑着,捻着一枝新花,回到深邃的洞房里,又放下帘幕护着窗纱。阵阵料峭的春风吹来,像昨夜一样寒侵肌肤。
赏析
这首小令是一幅初春夕照图,并以轻淡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人傍晚到入夜时的生活片断。全词以写景为主,把美人和月摘梅也作为月夜美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气,美丽迷人,体现出潇洒脱尘的风致。
开头出现在画面上的不是一座高楼的全貌,而是它的一角。这一角红楼,正具有“动人春色不须多”的艺术魅力。在它上面,一缕晚霞正在消逝。用“初”就是说那一缕霞光,眼看着正在消失,从时间说有个变化的进程,但它是那样快。不过人却是看得见,感觉得出来的。总之,这一句不是一幅静止的画,它给人以动感。“淡黄杨柳暗栖鸦”。杨柳淡黄,知是初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看尽鹅黄嫩绿”(姜夔),指的都是初春。在淡黄杨柳之中,有乌鸦栖息其中。这里用了一“暗”字,就更给人以景物清幽之感。但下句境地更美:玉人,本来是美的;月下玉人,更美;月下的梅花,那该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吧。正是“以境衬人”,则月美。花美,人更美了。上阕展现的是一幅清幽澹雅的图画,有超尘绝俗之感。
下阕紧承人在月下摘花,轻轻启开她的心扉。“笑捻粉香归洞户”,她要回到房间里去了,手里捻着梅花,脸上笑盈盈的。作品像密封的罐头,未透出一点味儿,没有说明这个“笑”是因梅花的清新气息令人高兴而笑,还是想起了旁的什么事情来。
她回到闺房以后,只做了一件事:“更垂帘幕护窗纱”。放下帘幕,使它挡住纱窗,因为东风吹来,比入夜时又冷了一些,为的是使屋子里暖和点。这“寒”的程度的加深,她在室外时就已感觉到,所以才归户,垂帘。这缘故移到末句点明,是《浣溪沙》作法上的需要。此调下片首两句大都用对偶句,末句单承作结,极不易写好。张炎《词源》说到词的“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所举擅于此道的词人中就有贺铸。贺词小令的结尾确是不凡,其手法是多样的。这里“东风寒似夜来些”一句,既绾住上两句的归户与垂帘的人物活动,又回带上片从霞消到月上这段时间历程,可称妙笔。
全词意境清幽淡雅,朦胧优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通过上面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关于《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有所了解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今天小编就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诗词内容,请关注本网站。
- 上一篇: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 下一篇: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猜您喜欢更多》
与“ 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相关诗句阅读
-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
-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
-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
-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 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
-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
-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
-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
-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
-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
-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
-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
-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
-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
- 话别情多声欲战,玉著痕留
-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
-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
-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
精品推荐
-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