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
提醒您,本文是班固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班固的诗,可以点击班固的诗全集 查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东汉历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生平
曾祖父班况,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班固年少时,班固的父亲班彪教其读书识字,九岁能写文章,十六岁入首都洛阳太学,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班彪采集前史遗事,著“后传”数十篇。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卒,班固自太学返乡服丧。
班固继承父业,撰写了《汉书》,共一百篇,包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后人析为一百二十卷,改了《史记》的体例,废除世家一体。班固编写《汉书》时候,有人告发其“私修国史”,因而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向皇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并无毁谤朝廷之意。后来无罪开释,明帝更给了班家一些金钱,帮助史书写下去。有一天,汉明帝问班固:“卿弟安在?”班固回答说:“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汉明帝颇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中央档案典籍管理员),秩俸为太守等级的二千石[来源请求],奉诏与陈宗、伊敏、孟异等撰《世祖本纪》及诸传记,后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共成列传、载记28篇。当时兰台令史傅毅是他的同事,二人皆以文闻名,班固与弟班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3]此即文人相轻的流传。班固又奉敕诏完成其父所著书。
汉章帝时,班固任玄武司马。建初四年(79年)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诏诸王、诸儒赵博、李育等集合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4],由班固纂成《白虎通义》。章帝建初七年(82年),基本完成《汉书》的写作。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因遭母丧,辞官守孝在家,这时窦宪率兵伐匈奴,班固从窦宪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事,大破匈奴后,勒石燕然山之铭文,即出自班固手笔。班固另撰有《窦将军北征颂》一文,对窦宪北征匈奴大加歌颂。班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洛阳令种竞被班固家奴醉骂,怀恨未忘。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失势,被迫自杀,班固受牵连而被免官,种竞利用窦宪事败之机,逮捕班固,日加笞辱,班固在狱中去世,年六十一岁。此时所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和帝命其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东汉皇家图书馆)所存资料,续写固之遗作,然尚未毕便卒。同郡马续,乃昭之门人,博览古今,皇帝乃召其补成七〈表〉及〈天文志〉。
思想
班固具有深厚的儒家思想,爱用古字和骈句,他的文章显得典雅且富于文采,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范晔说:“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5]班固在《汉书》中批评司马迁“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6]因此《汉书》在遣词用字上很谨严。
作品
此外,班固也是东汉最著名的辞赋家之一,著有《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等,后来张衡写《二京赋》、左思写《三都赋》,都受他的《两都赋》影响。《答宾戏》依仿东方朔《答客难》,表现自己“笃志于儒学,以著述为业”的志趣。明人辑有《班兰台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参考资料
1.^ 《汉书·卷九·元帝纪第九》: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
2.^ 《汉书注·卷九·元帝纪第九》:应劭曰:“元、成帝纪皆班固父彪所作,臣则彪自说也。外祖,金敞也。”如淳曰:“班固外祖,樊叔皮也。”师古曰:“应说是。”
3.^ 三国魏.文帝〈典论论文〉,辑入《文选.卷五二.论二》
4.^ 《后汉书》卷79《儒林列传》记载说:“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由臣,薯为诵叟”
5.^ 《后汉书·班固传赞》
6.^ 《汉书·司马迁传》
诗作
1、《明堂诗》 汉·班固 于昭明堂。明堂孔阳。圣皇宗祀。穆穆煌煌。上帝宴飨。五位时序。谁其...
2、《辟雍诗》 汉·班固 乃流辟雍。辟雍汤汤。圣皇莅止。造舟为梁。皤皤国老。乃父乃兄。抑抑...
3、《灵台诗》 汉·班固 乃经灵台。灵台既崇。帝勤时登。爰考休征。三光宣精。五行布序。习习...
4、《宝鼎诗》 汉·班固 岳修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宝鼎见兮色纷缊。焕其炳兮被龙文。...
5、《白雉诗》 汉·班固 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嘉祥阜兮集皇都。发皓羽兮奋翘英。...
6、《论功歌诗》 汉·班固 因露寝兮产灵芝。象三德兮瑞应图。延寿命兮光此都。配上帝兮象太微。...
7、《论功歌诗》 汉·班固 后土化育兮四时行。修灵液养兮元气覆。冬同云兮春霡霂。膏泽洽兮殖嘉...
8、《咏史》 汉·班固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
9、《诗》 汉·班固 长安何纷纷。诏葬霍将军。刺绣被百领。县官给衣衾。...
10、《诗》 汉·班固 宝剑值千金。指之干树枝。...
猜您喜欢更多》
精品推荐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