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添加收藏:我读过这本书

 想读     在读     读过   
评价:
标签(确定标签后请按回车):
当前位置: > 成长> 学习之道(第2版)

学习之道(第2版)

作者: [美] 乔希·维茨金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rt of Learning
译者: 谢京秀  |  苏鸿雁
出版年: 2011-4
页数: 190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0679240
8.2
4561人已评价
5星
40.6%
4星
34.9%
3星
19.3%
2星
3.9%
1星
1.3%

评价“学习之道(第2版)”

  • 最新
  • 热门
  • 0 思源 2016-01-04

    学习力

  • 0 柒芊迦 2016-01-09

    1,接受事实 2,大量的基础训练(量变引发质变) 3,分解目标,变小,变细 4,渐进型学习

  • 0 cataleya 2016-01-13

    真金白银 满满的干货

  • 1 我是路人甲 2017-01-13

    书是11月21日到手的,最近在单位有午餐,决定每天利用中午半个小时休息时间干点什么,充实一下自己,预计两周之内阅读完毕,现在看到50多页了,到现在位置给我启迪最大的就是关于发散思维和专注思维的运用,我是做编程的(工业方面),过去经常排除现场故障,每天都是发现问题,思考、思考很久后找到解决的方法,有时候一个问题要前前后后几天甚至一个星期才能想明白,解决掉,经常有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现在结合书里面的理论,对上了,经常被专注思维所局限在一个“框”里面,如果跳出来(转换一下发散思维),问题就解决了。

  • 0 明日的云海很美 2017-03-14

    作者一定是一个高手,对于事物的洞察非常透彻。对比方法论的书,这种结合心灵成长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和心路,反思说出了学习的本质和提升的每一步路,如何去做,是每一个人自己的方式选择。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作者叙述的这种方式中领悟一些什么,毕竟每个人的方式有所差别。

  • 0 笔笔 2017-03-26

    术业有专攻!唯有在一行里成为领头羊,才有自己的主观意识!

  • 0 sonia香 2017-04-03

    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感觉有些对不起它的盛名。我是一直知道老外的书大多都有些繁琐,在读之前也已经做好了会有许多废话的心理准备,但是大致浏览完本书,还是觉得它写的过于繁琐了些。书中真正重要的观点其实几页纸便可说完。 真正推崇的学习类的书籍还是像《如何高效学习》这样简单而精华的书。

  • 0 行者吟 2017-04-07

    不懂为何评分如此之高,类似自传。方法借鉴不高,不好抽取。

  • 0 goupiwawa 2013-02-24

    需要有一定的阅历才能彻底读懂的书

  • 0 BERT 2012-11-20

    真心不错,值得拥有并坚持阅读。

  • 91 小愚先声 2014-05-13

    1、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评分,与其说是分享学习的方法,更像是自传。2、作者的方法根本不具备参考价值,因为他从头到尾都在说自己是个天才。3、非要说有参考意义,那就是“专注”和“专一”,但有几个人能做到?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用不着看这书。4、作者很厉害,但书不是好书。

  • 53 Hushlight 2015-04-01

    豆瓣这么高分我有点惊讶,反正我是挣扎了两次都没看完,感觉是老鹰向兔子传达飞翔之美,真的有这么多兔子领会到了?

  • 22 Mr. X 2012-04-23

    书名是不是可以改为 象棋与太极~

  • 18 Yoooshin 2012-06-28

    个人传记性质的方法论,其实想说的东西几页就能讲完,很多观点也不具普遍性和代表性。里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个好父母是多么的幸运而重要。

  • 12 已注销 2015-02-25

    “划小圈”、“让时间慢下来”、“组块”、“嵌入的神经中枢路径”等等,确实是深入学习任何一项技艺的通用法则。

  • 7 伊卡洛斯 2011-05-01

    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

  • 6 MEMX 2012-12-05

    M.T &PongBa (跟波利亚学解题里也提到了。。。 重点关注)12 5 怎么说呢 传记形式可能很多人感觉不够强力 不够靠谱 但是如果按照5类书的分类法 这相当于即传授了经验和经历 又在其中融入了第四类关于思维和【道】的知识。。 其实效果和意义不见得比那些科学性的书差。。。。

  • 6 子成 2012-09-20

    作者怎能如此开放地将武林秘籍传授世人?!

  • 5 XDash 2014-01-11

    没那么神,无非心理暗示、打牢基础、反复练习的老调重弹,加上大段个人经历的描述。

  • 5 莱克 2012-10-30

    大失所望。不推荐。有空不如多看几遍《棋与人生》。

  • 最新
  • 热门
  • 何不食肉糜

    0有用 夙墨离 2015-02-12

    我怀着满心的期待打开了这本书,在疑惑中结束了这本书的阅读。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很差的书。打着学习之道的名号,其实是一本自传。而这本自传除了让我感到智商碾压之外,没有多少我知识领域以外的收获。可能跟我之前... 查看全部>>

  • 思维、学习力,一旦有机结合,将会无敌

    1有用 billlangjun 2009-04-04

    看这本书有两种感觉:小说+理论。我每晚11点半到12点半时看这本书,看了几天就看完了。这本书看起来比较“费劲”,因为它会不经意间让你思考很多,联想你自己的经历,不断的理解作者的观点。书中的冥想法、竞技... 查看全部>>

  • 国际象棋与跆拳道中的学习之道

    0有用 meredith_322 2015-01-20

    看很多人都对此书评价不错,但是不得不说自己越看越没有兴趣。讲的都是国际象棋与跆拳道的例子,很难让不接触这两项运动的我体会那些细节。可能是翻译的原因,语言也比较无味,描述事件和人物心理的时候纯粹用叙述的... 查看全部>>

  • 通过叙述自我故事点出学习的“道”

    0有用 今个来看看 2015-02-23

    作者姗姗到来自己从象棋小王子到太极老先生的故事,没有直接点出如何学习,而是写出自己学习上的几种精神。比如画小圈,如何让时间过慢,锻炼自己的心性等。总体来说本书购买性一般,买这本书的时候会以为讲一些针对... 查看全部>>

  • 有用是有用,不过不像想象中那么有用。

    2有用 tp 2009-11-19

    这种类似于theartof...thetaoof...的,都是比较玄的书。作者用了大量自身的实例来证实他的领悟。西方文化,一切都是分解再分解,从细微窥全貌。而东方文化正好相反。这是东西方文化的最大不同... 查看全部>>

  • 学习之道读后感

    0有用 衣刀 2014-07-26

    很多应届毕业在面试的时候会被频繁的提问一个问题,“请列举自己的一个/三个/五个/N个优点”。而大家最经常用的一个万能优点就是“学习能力强”。毕竟作为还未进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都是通过一轮轮残酷的考试留... 查看全部>>

  • 学习之道

    0有用 seivm 2014-08-18

    在没看之前以为这本书是讲学习的方法论。看了一部分感觉有点不着调,主要是讲作者如何学习象棋和太极的过程。不过还是学到了点东西。看了之后现在开始每天静坐冥思,这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希望对自己学习有所帮... 查看全部>>

  • 8.4分 呵呵

    0有用 一朝浮云 2014-09-19

    读了20%,再读不下去了。可能文化差异吧,这本书就是作者的传记,而且那么不吸引人。这个书名也取的太讨巧了,没看之前还真以为是告诉你有效的学习方法,错错错,是我的错!婶婶的觉得,对不起这个书评分。 查看全部>>

  • 国际象棋大师与太极

    0有用 东辰 2014-12-05

    初读感觉作者更多的是理论的表述,可能被书名限制住,再可能是翻译的缘故和自身水平的差距,读着犯困,但还是硬着头皮读,当到第三部分时终于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尤其是第十七章《激发最佳状态》中讲到固定修炼的制... 查看全部>>

  • 一本关于道的书籍,总是那么富有魅力

    0有用 起今知行 2015-01-13

    常听说,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就够了,这话不假,只要在某一方面做到了最好,这里的最好指的是在这一方面,你是领头羊,你变成了一个孤独的人,而且,其他人都将你视为要超越的竞争对手。每一个领域都存在这样的牛人,但... 查看全部>>

  • 喜欢真诚且开放的Josh

    475有用 Lijuan 2008-04-23

    原文链接:http://lijuan.yo2.cn/2008/04/23/reading-the-art-of-learning/卓越下午送书来之后,就一直蜷在窗边的椅子上里,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放下... 查看全部>>

  • 我是这样实践本书的。

    373有用 平行世界的邮差 2009-03-03

    伴随着一句半梦半醒的话,今天早上我醒来了,嘴里不自觉的念叨着:一切从心开始。所以今天决定写下这本书给我的灵感。我用书里教的实践了下。游蛙泳。我过去游泳速度很快,但是很累。像冲刺一样,呼吸也调节不过来。... 查看全部>>

  • 篮球运动中学习的艺术

    99有用 [已注销] 2011-03-17

    看了《学习的艺术》这本书后,结合自己的篮球经历,做一下有关篮球方面的总结。这篇文章适合的对象是热爱篮球的初学者以及以篮球为业余爱好的人,专业球员慎入。一渐进/整体理论在球场上,有的人高高在上,犹如皇冠... 查看全部>>

  • 真正的学习是对知识和对心灵的探索

    86有用 稻草人 2009-12-14

    我们很多人都在学习,可是没有多少人会学习!我们知道如何解题,如何考高分,可是没有多少人能明白真正的学习是什么,而学习又如何成为一种艺术的。此书中,作者,一个国际象棋和太极推手的双料冠军-一个荟集了两种... 查看全部>>

  • 一本很特别的书

    50有用 觅清风 2008-05-12

    转自:www.lapisaii.net《学习的艺术》是一本很特殊的书,写这“XX的艺术”类书的作者一般都是文人,而此书的作者却是国际象棋冠军及太极拳锦标赛冠军。水平极高体育冠军和造诣高超武术大师往往对... 查看全部>>

  • 平生不识陈近南,再称英雄也枉然(收藏)

    47有用 Elact 2009-12-06

    “平生不识陈近南,再称英雄也枉然”,这是《鹿鼎记》里头的一段话,大意可能是说,交朋友要交陈近南这样的朋友,酒肉朋友交的再多,关键时候也没用。套用这句话到阅读上,可以改成,平生不读经典书,书读再多也没用... 查看全部>>

  • 天才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学习之道》读后感

    38有用 Leiou 2012-09-23

    2012年9月22日,非常有幸能够在安泰的读书会上为大家分享《学习之道》这本书。乔希·维茨金在自己31岁的时候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讲述自己在国际象棋和太极推手赢得世界冠军。个人很少听说世界上有人可以在... 查看全部>>

  • The Art Of Learning(《学习的艺术》)是本好书

    28有用 Felicia 2011-03-26

    核心思想有三个。第一个叫做softzone(软区域),第二叫做makingsmallercircles(画小圈),第三个叫做如何实现高水准的表现。一、什么叫做软区域?不正面抵抗,如顺着河道弯曲的河水,... 查看全部>>

  • (含书摘)武林高手的秘密——养成及竞赛游戏攻略

    26有用 阿古 2011-01-04

    1、先介绍一下作者,这是不祥的预兆,一篇又臭又长,又平庸又显摆的书评,往往这样开头的。还有大量关键情节,别说我没警告你。截止现在,2011年1月4日。作者,乔希.维茨金是个帅哥,33岁,活着,没谢顶。... 查看全部>>

  • 顶级高手的传道

    25有用 bin3 2009-10-28

    如果一位国际象棋大师介绍学习的艺术,你可能不信服,将其归结为天赋。如果一位太极拳世界冠军介绍学习的艺术,你可能不信服,将其归结为天赋。现在有位兼有这两个身份的人介绍学习的艺术,至少我信服,他一定掌握了... 查看全部>>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