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题大全
【挑战】一年级新生入学前的各种准备有那些?
提问时间:2016-06-04 20:39:33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一年级新生入学前的各种准备有不少,都有那些那
回答详情:
尊姓大名:
提交答案
Sandy11回答:
  家长心理上的准备: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差别主要在非智力因素上,这种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家长不够尽责。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业型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误区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家长给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这样做其实是拔苗助长,孩子会感到压力很大,学习起来反而有负担,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适度。      误区三:忽视孩子习惯的养成。说到底,孩子的差异是由于家长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造成的。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会说:“上了学,让老师管你。”这样孩子会对学校产生惧怕感,上学后表现为事事胆小。      转变角色,和孩子共同学习,陪伴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      1、孩子是否能进步好学,受父母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动学习、少看电视、多看书,孩子会在无意识中模仿,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就能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2、不要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都寄托在老师身上,这是不科学,也不现实的要求。特别是学习以外,诸如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情绪的掌控、兴趣爱好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树立等等更有赖于家长和家庭环境。      3、多与孩子相处:您的事业固然重要,但孩子更需要您多花时间与他相处,多听他的心声,并和他互相讨论学习及生活的点滴。      孩子心理上的准备孩子入学后,离开了幼儿园教师这个“第二母亲”角色,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让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1、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家长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让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如果孩子自己上学,家长可以让孩子熟悉去学校的路,帮助孩子记住一些比较明显的标志,再告诉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切忌在路上边走边玩,如玩球、追逐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单独走几次,暗地里进行观察,看看孩子是否真的知道了。      2、尝试着让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      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说“不”,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看看画书、画些画等等,做这些事时培养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      3、“家庭座谈会”      开学前几天,父母可与孩子坐下来开个“家庭座谈会”,认真地与孩子做一次交谈。告诉孩子从上学起,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告诉孩子养成以下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玩;按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学会预习明天将要教的内容;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做作业时仔细读题目;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一遍;作业做错后及时订正等。      孩子生活上的准备1、固定孩子摆放物品的位置。      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家长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示,营造出一个儿童小世界的氛围,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      2、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      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开始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他,再让他重复着做一做,孩子就不再依赖父母了。      开学后,教会孩子能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孩子能带齐学习用具,免得孩子上学时家长成为经常送学习用品的“钟点工”。      3、教会孩子吃饭时的好习惯。      每学期开学后,老师发现有的孩子自己不会吃饭,一顿饭会磨蹭很长时间,吃得地上桌上洒了很多饭,影响孩子的午休时间,老师特别提出,希望家长在假期中慢慢并适当缩短孩子吃饭的时间,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      孩子物质上的准备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      1、双肩书包共同准备,一是让孩子体验即将作为学生这一快乐的过程,二是从现在开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培养他们的事应该自己做的习惯。准备的学习用品是:双肩书包,选时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从孩子的健康着想,最好挑选面料轻薄、双肩背的书包,又大又重的书包装上书后会增加分量。二是从审美、安全的角度考虑,选一件孩子喜欢的图案,书包的颜色要鲜艳、醒目,这样便于汽车司机识别,可以保证孩子过马路时的安全。文具盒,老师说功能不要太多,简单为好,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文具盒里每天至少有6支削好的铅笔(套好铅笔套)、尺子、橡皮、刨笔刀。铅笔以HB为最好,因为软硬适中,铅的颜色不是太黑,同时在铅笔上用不干胶贴上自己孩子的姓名,老师说有时一天课上下来就能捡到许多铅笔,又无人认领;橡皮是绘图用的较软的一种,孩子能擦得干净;一个16K的垫纸板;家长应教会孩子怎样使用刨笔刀。      2、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钟。      父母要有意识地规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的生活起居习惯及常规,养成孩子自己准时就寝,准时起床的习惯。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      3、教师建议家长为孩子制作一张作业正确率统计表,将表贴在墙上。      做完作业由孩子自己检查,全对的,给孩子画一颗星,不要养成家长代孩子检查作业的不良习惯。家长可以每周或每个月与孩子共同进行小结,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4、准备一个《记事本》。      《记事本》是学生专门用来记当天的作业或第二天要带的物品,也可以作为草稿本用。      科学家研究证明,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总比不上别家的孩子懂事、争气,恨铁不成钢。南京市名校长拉萨路小学周荣华校长说:“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现在的孩子们智力上存在的差异极小,竞争的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也要有一个养成过程的,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共同配合,在平时就注意加以培养。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有害终身。”
Sandy11
2016-06-06 17:22:57
点赞0
热门问答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