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生物网 >资源下载 >生物试题 >高一 >全新生物高一暑假作业精炼

全新生物高一暑假作业精炼
来源:生物网|2015-07-06 发表|资源分类:高一生物试题
学科:生物格式:
年级:高一大小:未知
类别:试题
点击下载
全新生物高一暑假作业精炼资源简介

1.取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按下面的实验装置图,若在a、b两点同时给予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则(  )

A.肌肉不收缩       B.肌肉收缩一次

C.肌肉同时收缩两次 D.肌肉相继收缩两次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点的兴奋可传导到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一次;因a、b两点同时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当相向传导到中间时,两股冲动相遇抵消,停止传导,肌肉不再收缩。

答案:B

2.如图表示兴奋的产生和传递过程。下面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组织液中,轴突的形成有助于兴奋的传导

B.c处先产生的兴奋可传到a处并引起其兴奋

C.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产生的原因是细胞膜在受到刺激后通透性发生改变

D.b处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突触处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神经递质分布在突触间隙,即组织细胞间隙,也就是组织液中,A项正确;a为突触前神经元,c为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在b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由a处传向c处,c处的兴奋不能传到a处,B项错误;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而使其内流造成的,C项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而突触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项正确。

答案:B

3.下图表示对一个神经细胞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其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逐渐增强

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D.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解析:据图可知,只有刺激达到一定强度(S5)时,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A项正确;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的增大,动作电位并没有增强,B项错误;在形成动作电位之前,无论是否刺激及刺激强度如何,细胞膜上均有离子的进出,C项错误;在S5~S8期间,产生了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项错误。

答案:A

4.若在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导时,检测到的结果是(  )

解析:首先确定兴奋传导的方向,A→B→C→E→D,刚开始C和D均为静息电位时,C、D均为正电位,两点之间不存在电位差;当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导时,传递到C点时,C点为负电位,D点为正电位,故电位差呈负值,当信号传递到E点时,C点恢复为静息电位,D点仍保持静息电位,两点之间的电位差为0;当信号传递到D点时,D点为负电位,C点为正电位,两点之间的电位差为正值。

答案:D

5.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C.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中无递质

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

解析:在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而在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项正确;由于同一突触小体内可能存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递质,所以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识别不同递质的多种受体,B项正确;每个神经元都包含着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故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依然有递质,C项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D项正确。

答案:C

6.如图,如果A中细胞接受刺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引起细胞E收缩

B.兴奋在神经细胞B上传递速度较在F处快

C.在F处,神经递质的分泌需要高尔基体参与

D.一般情况下,细胞E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

解析:据图可知,A、B、C、D、E依次为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F为突触。当A(感受器)接受刺激时,可引起E(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高于在突触(F)处的传递速度;细胞分泌物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包裹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来自高尔基体;一般情况下,细胞E消耗由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答案:D

7.如图为与某种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模式图。相继在1、2、3、4四处刺激神经元。每个刺激都产生一个冲动。分别在哪些位置上刺激,将分别使Ⅱ、Ⅲ肌肉纤维和Ⅰ、Ⅱ、Ⅲ肌肉纤维收缩(  )

A.3和1 B.4和2

C.3、4和1、2 D.2和4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由左向右;而1和2、3和4分别属于一个神经元,所以使Ⅱ、Ⅲ肌肉纤维收缩的刺激位置为3和4,使Ⅰ、Ⅱ、Ⅲ肌肉纤维收缩的刺激位置为1和2。

答案:C

8.考场上,当你专心作答生物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

①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②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在考场上专心作答生物试题时,主要有“看”和“书写”两个动作,所以,参与的高级中枢有视觉性语言中枢和书写性语言中枢,③、④正确。

答案:D

9.[2013·江西鹰潭一模]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增大模拟环境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B.增大模拟环境中的Na+浓度,达到动作电位峰值所需时间变短

C.减小模拟环境中的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

D.静息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变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解析: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导致的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导致的内正外负。如果增大模拟环境中的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如果增大或减小模拟环境中的Na+浓度,则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所需时间变短或峰值变小。

答案:D

10.[2014·青岛期末]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 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 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 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 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 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

解析:若把微伏表的两极连接在膜的一侧,则兴奋前和恢复静息电位后,测得的数值均为0。由题干知,该微伏表测得的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因此,两个微电极放置的位置应该是一个在膜内,另一个在膜外,B项正确。

答案:B

11.[2014·杭州四校联考]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

解析: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应为内正外负(动作电位);当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后,膜电位没有产生动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不能反向传递。

答案:B

12.[2014·福建泉州质检]下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轴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

C.如果①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应

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

解析: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不是轴突,A项错误;当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传出神经纤维)仍可产生缩手反应,但这不能称为反射,只有完整的反射弧作出的反应才叫做反射,B项错误;①是把脊髓的信息传给大脑的,①处被破坏后,只会影响信息的上传,人体仍可在低级中枢(脊髓)的参与下对刺激作出反应,C项正确;被针刺后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害怕被针刺而缩手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项错误。

答案:C

13.[2013·河北广平一模]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解析:由图甲可知,刺激C处可引起A、D点膜电位变化,但由于C、D间有一个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比D处先变化,而不是同时变化;图乙中F为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突触间隙向突触后膜传递;③中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②中,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C

14.[2014·江苏三校联考]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的微型电流计F的两个微型电极,请据图回答问题。

(1)a处受刺激后,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填“正”“负”或“零”)电位。

(2)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反应,它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电极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________;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解析: (1)a处受刺激后,a处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正电位。(2)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兴奋可以从感受器向效应器传递;刺激b处,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感受器(即皮肤细胞A)、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并没有参与该过程,故该过程不属于反射。(3)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4)a处受到刺激后,其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而b处(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故a、b之间会产生b→a的电流。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当兴奋传至a处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至b处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

答案:(1)正   (2)能   不属于   (3)突触 (4)b→a

相反

15.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段表示________电位,引起b点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内流。

(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其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_(阴、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________的方式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突触前膜可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组织液中,因此,图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淋巴和血浆。(2)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曲线图的起点为负值,表明此曲线图表示膜内的电位变化,a段表示静息电位,a~b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b点即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形成原因是Na+内流。(3)题干提示突触2抑制突触1的兴奋传导,因此,贮存在突触2的突触小泡中的Gly应该是抑制性递质,它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阴离子内流,进而使突触后膜继续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导致兴奋不能传导,起到抑制的作用。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和ATP供能。氨基酸的跨膜运输以及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1)血浆和淋巴   (2)静息  Na+  (3)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阴   主动运输   蛋白质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6.[2014·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联考]下面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

材料: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

(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

①先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________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________,若________,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______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________,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可利用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特点。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实验位点1、2之间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的位点1,若肌肉无收缩现象,则表明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若出现肌肉收缩,则表明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乙为效应器(肌肉)。(2)若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可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通过观察微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次数进行判断。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1,若指针偏转1次,表明兴奋不能传到位点3,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指针偏转2次,表明兴奋可传到位点3,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故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

答案:(1)①1、2之间  ②1   无肌肉收缩现象   (2)②1   1  2(答“4   2   1”也可)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下载说明:
1、本网站提供生物试题:"全新生物高一暑假作业精炼"资源下载。
2、如果您发现"全新生物高一暑假作业精炼"不能下载,请点击这里报告错误
3、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源;如引用页面,请注明来自生物网,谢谢!
4、站内提供资源中部分是从网上搜集编辑的,若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我们会在收到通知后的第一时间内予以删除。
精品推广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生物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