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查询工具> 家常菜谱大全> 食材“骨碎补”介绍

输入菜名如红烧肉或原料名如猪肉后点查询按钮即可

骨碎补

原料别名: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申姜、爬岩姜、岩连姜、猢狲姜、过山龙、石良姜、石毛姜

原料分类:

使用提示:阴虚内热者禁服。

食材介绍:

骨碎补为槲蕨科植物桷蕨、秦岭槲蕨、光叶槲蕨及崖姜蕨的根茎。槲蕨为多年生草本,附生于海拔200至1800米的林中岩石或树干上,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秦岭槲蕨附生于海拔900至2800米的林缘石上或山谷岩石间。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光叶槲蕨附生于海拔500至2400米的林中柽或岩石上。分布于西南及广西;崖姜蕨际生于海拔1000至1900米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等地。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毛状鳞片。

1.槲蕨根茎呈不规则的腹背扁平的条状、块状或片状,多弯曲,表面密被棕色或红棕色细小鳞片。鳞片脱落处显棕色。上面有叶柄痕,下面有纵脊纹及细根痕。质坚硬,断面红棕色,有白色分体中柱,排成长扁圆形。气香,味微甜、涩。

2.秦岭槲蕨根茎呈不规则圆柱长条形,鳞片条状披针形,鳞片脱落片显灰褐色,断面棕黄色或灰白色,点状分体中柱排成椭圆形。气香,味涩。

3.光叶槲蕨菜根茎呈扁圆形,圆形鳞片红棕色,革质,三角形,覆瓦状排列。质脆,断面分体中柱排成椭圆形,气香,味咸,涩。

4.崖壁姜蕨根茎呈圆柱形,表面密被条状披钍形而松软的鳞片,鳞片脱落处显紫褐色,有大小不等的纵向沟脊及细小纹理。断面褐色,点状分体中柱排成类圆形。气极微,味涩。

均以条粗大,棕色者为佳。

食材营养:

制作指导:

1.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者,可与杜仲、附子、山茱萸等到配伍,以温肾强腰壮骨。

2.常用于跌打筋伤骨折,瘀肿疼痛。内服、外用均可。内服可单味浸酒,或与自然铜、没药等配用。

3.单用本品外搽可治斑秃及顽固性皮炎。

食疗作用:

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肾、肝经;

气香降散,补而兼行;具有补肾强腰,活血止痛,续筋接骨的功效;

主治肾虚腰痛,足膝痿弱,风湿痹痛,耳鸣耳聋,牙痛,久泄,遗尿,筋伤骨折,斑秃。

食物相克:

1.骨碎补忌羊肉、羊血、芸苔菜。

2.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其他:

本品具有补肾强骨之功,善疗折伤、补骨碎,故名骨碎补。《纲目》:“藏器曰: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名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江西人呼为胡孙姜,象形也。”张山雷云:“此药之根似于姜,且生葺葺之毛,故有毛姜之名。一名猴姜,或谓即以有毛,其形似猴得名……又名申姜,则以申年之即猴儿年耳。”

食谱营养:

营养成分: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日语 德语 韩语 法语 西语 意语 菜谱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