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孔子家语》_精选读书笔记900字
提起孔子,很多人会立刻想到《论语》,而《孔子家语》,却知之者甚少。造成这种状况,可能有两大原因:一是,《论语》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内容丰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而《孔子家语》则相对内容驳杂,篇幅庞大,字数远远超过《论语》。二是,《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历来对此意见比较统一,虽然也有人对其版本有不同的意见,但无大的分歧;而《孔子家语》的真伪则遭遇较大质疑,甚至一度被认定是伪书,影响了它的流传。无可否认,学习研究孔子的基本思想,当以《论语》为最可信赖的材料。但若要全面了解孔子的人生事迹及其学说,感悟一位圣人的立体生命形态,则不可不读《孔子家语》。
以下简略列出孔子作为圣人的品格与成就:
(1)自强不息:
虽然身为贵族之后,但因家道没落,幼年丧父,孔子在社会上身份低微,他仍然努力实践君子之道,自强不息,自我构建人生大道。
(2)终身学习:
三岁失父,十七岁丧母,生活艰难困苦,却始终为生命而奋进,十五岁立志求学,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3)礼行天下:
三十岁学礼有成,齐景公访问鲁国,与之会面,谈论天下大事,渐有名声而谨守礼让谦虚,从不骄傲自大。
(4)教学并进:
三十多岁开始教学生涯,“诲人不厌,好学不倦”,教与学结合,是教学相长的模范。(5)因材施教:
能够体察人性,结合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资质,加以恰当的辅导和启发,引导人格品德的完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6)官绩卓越:
做官时政绩显著,贼人闻风逃避,军事上当机立断,兵不血刃收回国土,显示出文韬武略。实行仁政和德政,创建富裕和谐的社会环境。
(7)删书订礼:
述而不作,阻挡负面信息流通,不畏王权恶霸,公正地记录客观历史。
(8)身教化育:
待人接物和颜悦色,令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增进知识和才能,因而他去世后,很多学生替他守墓三年,子贡更是守墓六年,古今所罕有。
(9)有教无类:
教育学生无论富贵贫贱,皆用礼乐加以教化,诱发学生多元化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每一个学习过程。
(10)万世师表:
行住坐卧,都产生教与学的人格魅力,日常生活中修身以礼、从政以德、待人以恕,处处散发人性光辉:至圣、至仁、至德、至博,成为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