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学家 >那些生物学家们的故事

那些生物学家们的故事
来源: 生物网| 2015-03-25 发表| 教学分类:生物学家

学习园地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厚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R.Darwin,1809.2.12—1882.4.19),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

用大量资料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

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

 

施莱登

自17世纪胡克把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木栓薄片中的小室称为“细胞”以来不少学者对许多动,植物的显微结构都进行过描述,但并未引出规律性的概念。施莱登根据他多年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组织结构的结果,认为在任何植物体中,细胞是结构的基本成分;低等植物由单个细胞构成,高等植物则由许多细胞组成。

1838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植物发生论》一文,提出了上述观点。该文刊登在1838年出版的《米勒氏解剖学和生理学文集》上。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将此概念扩展到动物界,从而形成了所有植物和动物均由细胞构成这一科学概念即“细胞学说”,并首次载于1839年发表的施万所著的《动物和植物的结构与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文中。“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施莱登也认识到细胞核的重要性,并观察到细胞核与细胞分裂有关。他还描述过细胞中活跃的物质运动,即现在所说的原生质川流运动。他是首先接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德国生物学家之一。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1866年9月25日出生于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

,他的伯父是美国南北战争时南方联邦军的著名将领,在美国南方声誉很高,因此摩尔根一家在当地也颇受左邻右舍敬重。不过摩尔根在他的一生中很少提到那位名声显赫的伯父,这一方面是因为伯父并没有给他的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帮助,摩尔根的父亲在内战后受南方战败的影响,一直未能谋得一官半职改善家境;另一方面摩尔根在年纪还小的时候,就觉得上辈人的辉煌与他没多少关系,他很小就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例如捕蝴蝶、偷鸟蛋和往家里捡化石和矿物标本等等。在他父亲和母亲的家族中,出过富商、军人、外交官、律师,摩尔根以前的家谱中惟独没有科学家。借用现在的遗传学术语,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可以算是家中的“突变”产物。

1886年,摩尔根在肯塔基州立学院(肯塔基大学的前身)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由于成绩优秀,他被选为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致告别词。在获得理学学位后,摩尔根有点烦恼,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到社会上去做什么。他似乎天生不喜欢经商,因此决定还是留在学校中继续读书,这一次他进入了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生院。他应该庆幸自己偶然的选择,因为这所大学以学术自由而著称,尤其重要的是,霍普金斯大学十分重视生物学。摩尔根受大学中学术气氛的影响很深,例如他一辈子都不相信价格昂贵的设备,而相信脚踏实地的作风更为重要;摩尔根几乎终生在实践着大学里“一切通过实验”的原则。

 

林奈

林奈1707年5月23日出生于有“北欧花园”之称的瑞典斯科讷地区的罗斯胡尔特拉,他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他对园艺非常爱好,空闲时精心管理着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幼时的林奈,受到父亲的影响,十分喜爱植物,他曾说:"这花园与母乳一起激发我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八岁时得“小植物学家”的别名。林奈经常将所看到的不认识的植物拿来询问其父,他父亲也一一详尽地告诉他。有时林奈问过父亲以后不能全部记住,而出现重复提问的现象,对此,其父则以"不答复问过的问题"来督促林奈加强记忆,使他的记忆力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他所认识的植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小学和中学,林奈的学业不突出,只是对树木花草有异乎寻常的爱好。他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用于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及阅读植物学著作上。[1]

从1727年起,林奈先后进入龙得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林奈系统地学习了博物学及采制生物标本的知识和方法。他充分利用大学的图书馆和植物园进行植物学的学习。1732年,林奈随一个探险队来到瑞典北部拉帕兰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在这块方圆7401千米(4600英里)的荒凉地带,他发现了100多种新植物,收集了不少宝贵的资料,调查结果发表在他的《拉帕兰植物志》中。1735年,林奈周游欧洲各国,并在荷兰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欧洲各国他结识了那里的一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和得到

瑞典100克朗林奈肖像

了国内所没有的一些植物标本。在国外的3年是林奈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他学术思想成熟、初露锋芒的阶段。例如,他的《自然系统》就是在1735年出版的。在此书中,林奈首先提出了以植物的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1738年林奈回到故乡,他回到母校乌普萨拉大学任教,著书立说,直到1778年去世。从1741年起,他担任植物学教授,潜心研究动植物分类学,在此后的20余年里,共发表了180多种科学论着,特别是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是他历时七年的心血结晶,在这部著作中共收集了5938种植物,用他新创立的“双名命名法”对植物进行统一命名。

林奈著作很多,其中《自然系统》(1735,初版;1758,第10版)、《植物属》(1737,初版;1764,第6版)《植物种志》(1753,初版;1762,再版)最著名。这些著作对今天植物的命名,仍有国际性重要意义。

林奈能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他对植物的特殊感情和好学精神,具有广博的经历以及有利的学习、深造条件等,还在于他重视前人的工作,虚心取人之长并加以发展。如在1729年,林奈读到法国植物学家维朗特著的《花草的结构》一书,受到启发,他根据植物的雌蕊和雄蕊的数目进行植物分类。再如,古希腊时的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动、植物命名法规已经具有双名制的萌芽,只是到了林奈才将双名制完善和推广。

18世纪生物学的进步是和林奈紧紧相连的。瑞典政府为纪念林奈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先后建立了林奈博物馆、林奈植物园等,并于1917年成立了瑞典林奈学会。

林奈是近代生物学,特别是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1707年5月23日出生于有“北欧花园”之称的瑞典斯科讷地区的罗斯胡尔特拉,1778年1月10日去世,享年71岁。

2007年为纪念林奈诞辰300周年,瑞典政府将2007年定为“林奈年”,活动主题为“创新、求知、科学”,旨在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拉马克

让-巴蒂斯特·拉马克(Jean-Baptiste Pierre Antoine de Monet, Chevalier de Lamarck,1744年8月1日-1829年12月18日),生于皮卡第,卒于巴黎。法国伟大的博物学家,

较早期的进化论者之一,1809年发表了《动物哲学》(Philosophie zoologique,亦译作《动物学哲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理论,即通常所称的拉马克学说。书中提出了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两个法则,并认为这既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又是适应环境的过程。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曾多次引用拉马克的著作。

 

爱因斯坦

1888年(9岁),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2]

1889年(10岁),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2]

1891年(12岁),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同时开始自学。爱因斯坦开始怀疑欧几里德的假定。[3]

1892年(13岁),开始读康德的著作。

1894年(15岁),爱因斯坦一家人移居意大利。

1895年(16岁),自学完微积分。同年,爱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失败。爱因斯坦开始思考当一个人以光速运动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对经典理论的内在矛盾产生困惑。[3]

1896年(17岁),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10月29日,爱因斯坦迁居苏黎世并在瑞士理工学院就读。

1899年10月19日(20岁),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3]

1900年8月(21岁),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3]

1901年3月21日(22岁),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3]

毕业以后

生活中的爱因斯坦

生活中的爱因斯坦(9张)

1902年6月16日(23岁),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3]

1903年(24岁),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3]

1904年(25岁)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

1905年(26岁)3月,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4]

1906年(27岁)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07年(28岁)升职为专利局一级技术员。

1908年(29岁)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30岁)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0年(31岁)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1年(32岁),从瑞士迁居到布拉格。

1912年(33岁),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1913年(34岁),重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童第周

童第周,字蔚孙,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童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清贫,靠兄辈抚养,1918年入宁波师范,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后考入宁波效实中学三年级为插班生,1922年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

1922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同年由中央大学生物系主任蔡堡推荐,到南京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1] 生物系任助教。[2]

1930年到比利时的布鲁斯尔自由大学留学。

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侵略军开始对中国东北大举进攻,那时童第周正在比利时留学,他出于爱祖国和自觉抗日的热情,带头到日本驻布鲁塞尔使馆进行抗议,受到比利时警方的威胁。

1933年底,他不顾日本侵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危险,毅然放弃了在国外可以安心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于1934年底回国。

1934年获布鲁斯尔自由大学博士学位,后到英国剑桥大学作短期访问并于年底回国,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山东大学内迁到四川万县。

1938年辗转到重庆,先后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生物系教授和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他任山东大学动物学系教授、系主任。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应美国洛氏基金会邀请到美国耶鲁大学任客座研究员, 于1949年3月回到国立山东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继续担任山东大学动物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0年他授聘兼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并任生物地学部副主任。

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1959年该所扩建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他仍任所长。1960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分为生物学部和地学部,他任生物学部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197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细胞遗传学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

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在将近50年的科学研究中,他一直从事实验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还担任第三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1979年3月30日于北京病逝

 

克里克

克里克于1916年6月8日出生在英国的北汉普顿。上大学后克里克主修物理,二战中断了他的学术研究,他被分配到英国海军制造水雷。二战后克里克大量阅读各学科书籍,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自修生物学。1947年从海军退役后克里克进入剑桥大学,不久顺利进入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医学研究理事会,攻读生物学博士。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在卡文迪什实验室相识。两人在一起常常争论不休,却又彼此钦敬,引为知己。他们很快达成一致,认定解决DNA分子结构问题是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

 

 

道格

山脚下有家汽车工厂,山顶上住着两个人。一个叫道格,是个退休的生化学家,还有一个是退休的遗传学家(没人知道他叫啥)。两人一辈子都在追求学术,对于汽车是怎么回事一无所知,但现在他们退休了,决定研究一下汽车是怎么跑的。

不过,因为不同的学术背景,他们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

道格,因为是个有钱人(和大部分生化学家一样),立刻买了100辆车,把它们都碾碎了。他发现汽车的主要成分是:10%玻璃,25%塑料,60%钢铁,5%其它原料。因为发现了汽车的原料类型和比例,他感到很满意。下一步就是按比例把它们混合起来,看看能否重现汽车功能的某些侧面。可以想象,这任务相当艰巨。

而遗传学家,因为不喜欢辛苦(和大部分遗传学家一样),选择了一条较为轻松(也较为省钱)的道路。有一天,在他的早晨咖啡之前,他下山去到工厂边,随机选了个工人,把他的手捆了起来。之后,就在道格穿上蓝色工作服、调整护目镜、点燃喷枪开始新一天的钻研时,遗传学家却在屋子里闲逛了一会儿,又煮了一壶咖啡,然后坐下来浏览新一期的Genetics。

到了下午,汗流浃背的道格开了罐啤酒,缓过气来之后开始讨论今天的发现。“我的努力聚焦在一个部件上——所有车的塑料部分里都有它。它长成这样(他在餐巾纸上画了一个方向盘的形状)。现在我正把它和玻璃部分混在一起,看看有没有活性。我希望,如果比例合适的话,混合物会产生运动特征, 但我迄今为止还没有成功。我相信,如果有更大的喷枪,也许甚至是火焰喷射器,我就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遗传学家听得心不在焉,因为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山下工厂的汽车。他发现汽车缺了前后窗,但没缺侧窗。等到生化学家说完(遗传学家谈话都很礼貌),遗传学家就说,“今天我发现了两个事实。一,我捆手的那个工人负责安装窗子;二,侧窗的安装过程和前后窗是独立的。”

第二天,遗传学家捆了另一个人的手。到了下午他发现生产的汽车没有生化学家研究的那个塑料部件。此外,他还发现随着汽车驶离停车场,没有一辆能在第一个路口转弯,全都堆在了路边草坪上。当天晚上,遗传学家宣布那个部件是负责汽车转向的,而且他确定了哪个工人该为此负责,这让道格很沮丧。

受到成功的鼓舞,遗传学家把一个穿西装打领带左手公文包右手激光笔的家伙的手捆了起来(他是个副总裁)。当天晚上,遗传学家和道格(虽然后者不肯承认)都焦虑地等待着结果。他们猜想这一效果可能非常大,会让车辆生产完全停止。结果让他们惊讶的是,车子似乎完全正常。

两人争论了一晚上。遗传学家向来讨厌穿西装的人,他认为副总裁只是整天喝咖啡而已(和遗传学家差不多),在汽车生产中毫无用途。道格则不同意,认为副总裁不止一个,所以如果一个不能工作,还有别的人能代替他。

第二天道格看到遗传学家带着解决问题的决心,背着一根长长的绳子下山,打算把所有穿西装的都捆起来。道格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丢掉了他的护目镜和喷枪,也跟在遗传学家的身后下山了。

【那些生物学家们的故事】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涉及的生物专一性

生物学选择题的五种解题方法

学好高中生物的六个要点

中国生物化学家曹天钦

高中生物实验题的类型和解答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

中国生物学家胡经甫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简谈

高考生物复习方法

关于生物学科考试大纲修改的说明

最新生物学习园地
热门生物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生物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