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生物网 >生物图库 >动植物图库 >狮子的外形特征

狮子的外形特征
来源: 生物网| 2016-03-09 发表| 教学分类:动植物图库

生物图库

狮,俗称狮子 英文名:LION,是一种生存在非洲和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是最大的猫科动物,体重可达230公斤至355公斤,体长2至3.7米,尾长90厘米。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野生非洲狮体长3.5米,肩高1.31米,重约380公斤,尾长1.25m。母狮的毛发短,体色是茶黄色。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很浓密的鬃毛。现代狮子有13个亚种。

外形特征

狮子平均体重200公斤,是现存最大猫科动物。南非鬼影狮子保持当代野生狮子最大实测体重记录,它体重281公斤。科学家对各地区狮子进行了多次科考测量,其中,津巴布韦保护区加丹加雄狮最大值242公斤,最小170公斤,平均202.1公斤,津巴布韦北部发现超过210公斤的狮子。雌狮平均158公斤,最大180公斤,最小130公斤。卡拉哈里雄狮平均194公斤,最大225公斤,最小165公斤,雌狮平均135公斤,最大178公斤,最小113公斤。克鲁格公园雄狮平均188公斤(为空腹平均体重),最大225公斤,最小168公斤,雌狮平均135公斤,最大165公斤,最小126公斤。东非雄狮平均220公斤,最大272公斤,最小140公斤。雌狮平均130公斤,最大180公斤,最小108公斤。德兰士瓦地区狮子出现过270公斤的测量记录,1982年在纳米比亚Etosha国家公园实测一头雄狮体重达到260公斤。2005年在津巴布韦测量了5头雄狮,其中三头体重为290公斤、270公斤、265公斤。另外,野生最大的雄狮体重可达375公斤,体全长超过3.5米。1960年在肯尼亚被射杀了一头雄狮,体重测量为270公斤以及一头1996年射杀于南非的雄狮,空腹测量超过272公斤(出自肯尼亚野生动物局)等很多个大个体纪录。非洲野生雄狮体重最大的狩猎纪录空腹测量为341公斤(于2002年实测)。野生亚洲狮体重狩猎纪录空腹测量是308公斤。近代曾经有2头野生南非雄狮体重达到408公斤和415公斤。人工饲养的雄狮吉尼斯世界纪录体重可达478公斤,不过1970年曾出现过一头圈养狮肩高达1.4米、全长(含尾)3.83米、体重485公斤。甚至有体重达到488公斤,500公斤,520公斤的纪录,不过有些亚种在人们的关怀下已经灭绝。

开普狮和巴巴里狮是灭绝的两个亚种,其中前者灭绝于19世纪,没有留下任何可靠的记录,现存世的开普狮标本肩高1.25米、全长(含尾)达到4米。巴巴里狮灭绝于上世纪前期,但动物园里还有一部分笼养的巴巴里狮,它们鬃毛更加发达,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们的体型也最大,不过在人类用猎枪对它们特殊关怀下,这两个亚种都相继灭绝了。这两个亚种曾经被猜测是世界上最大的狮亚种,其中以巴巴里狮最大,但由于灭绝太早没有留下任何可信的资料,平均体重难以猜测。巴巴里狮的最后阵地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一九二二年,最后一只巴巴里狮是被人类的猎枪击倒。

亚洲狮位于印度,是亚洲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伊朗等地的的亚洲狮体型和非洲各亚种体型相比身躯略小,体长1.6-2.1m,全长体重100-200kg。其中雄狮重150-200公斤,雌狮重90-120公斤。相对非洲狮,亚洲雄狮的鬃毛比较少不是很浓密,在它的腹部和前肢肘部也有少量长毛,而它的尾端球状毛也较大,曾经在亚洲地区广泛分布,但因人类的猎杀和环境的破坏,使亚洲狮几乎走向了灭绝。

狮子一般以大型猎物为主,长颈鹿和象却让它们无可奈何。狮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长,颜色越深的家伙更能吸引雌狮的注意。狮的头部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狮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强壮,它们的爪子也很宽。狮的尾巴相对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非洲狮的数量在减少,已知它们并未被列为濒危或受威胁物种(亚洲狮濒危)。

分类学

纲目: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猫型总科-猫科-豹亚科-豹属-狮

生活环境

过去除寒带、亚寒带外,狮在所有的生态环境中都有,今天它们的生存环境大大地缩小了。它们比较喜欢草原,也在旱林和半沙漠中出现。

狮子生活在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雄狮鬃毛更加发达,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不过在人类用猎枪对它们的特殊关怀下,这两个亚种都相继灭绝了。位于印度的亚洲狮体型比非洲兄弟要小,鬃毛也比较短。它们也处在灭亡边缘。狮过去曾生活在欧洲东南部、中东、印度和非洲大陆。生活在欧洲的狮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生活在亚洲,尤其是印度的狮差点在20世纪初被征服印度的英国殖民者宛如抽风般猎杀殆尽,幸好一向将狮奉为圣兽的印度人最后保住了它们,将它们安置在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吉尔国家森林公园内。那里的狮如今已繁衍了大约300-400头左右。在生活在西亚的亚洲狮因偷猎而灭绝后,吉尔国家森林已成了亚洲狮最后的栖息地

狮子原来分布于除了热带雨林地区以外的非洲各地、南亚和中近东地区,已知除了印度的吉尔以外亚洲其它地方的狮子均已经消失,北非也不再有野生的狮子,已知狮子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因此基本可以算是非洲的特产。

分布范围

过去从欧洲南部、西亚、印度和非洲都有狮。冰川期间一个亚种还在中欧和北美洲生存过,但冰川期后它们就消失了。按当时学者的报道,到古希腊时期在巴尔干半岛还有狮生存。一般认为欧洲的狮在公元1世纪由于人类的活动灭绝。

今天绝大多数狮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撒哈拉沙漠以北的狮于1940年代灭绝。20世纪时在亚洲的狮几乎全部被消灭,只有在印度的一个自然公园还有少数幸存。

分布于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印度,肯尼亚,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索马里,南非,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可能灭绝:加蓬区域灭绝: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冈比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莱索托,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塞拉利昂,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突尼斯;土耳其西撒哈拉。

生活习性

一个狮群约有3到30个成员,其中往往包含连续的几代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宝宝。母狮构成了狮群的核心,它们极少离开出生地。狮群可能包含几头成年雄狮,但是肯定只有一头是领头的。成年雄狮往往并不和狮群呆在一起,它们不得不在领地四周常年游走,保卫整个领地一般它们能够在狮群中做几个月到几年的头领,这要看它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击败外来雄狮。狮群成员数目在4到37之间,平均为15头。每一个狮群的领地区域相当明确,在猎物充足的地方可以小到20平方千米;而在猎物稀疏的地域中它们也许不得不建立大到400-1500平方千米的领地。幼小的雄狮长足够强大(一般为5岁)后将击败某个狮群的老国王而成为新的统治者。多数雌狮成熟后留在原来的狮群里,个别则被赶走然后加入别的狮群。狮群的成员们一般会分散成几个小群体来度过每一天,而当聚猎杀戮或者集体进餐时它们将汇集到一起。

狮群会尽量避免与其它狮群遭遇。

雄狮通过咆哮和尿液气味标记领地。它们一般会在每天晚间狩猎前和黎明醒来开始活动前咆哮一番。雄狮将尿液排在灌木丛、树丛或者干脆排在地上,或者在经常行走的通道上留下这些刺激性气味的标记宣示它们的领地范围。有时,雄狮也会将粪便涂在灌木丛上用作标记。遇上入侵者,或者仅仅是不巧经过的陌生狮子,雄狮都会咆哮着警告来者,请勿接近,否则格杀勿论!有时候来势汹汹的外来雄狮,或者也可能是狮群内部实力增强到一定程度的年轻雄狮,会向当前狮王发起挑战,试图取而代之,这时一场生死攸关的激烈厮杀在所难免。

狮群的捕食对象范围很广,是狩猎动物重量最高的猫科,小个子的瞪羚、狒狒到体型庞大的水牛甚至河马、犀牛、长颈鹿、亚成年象都是它们的美味,但它们更愿意猎食体型中等偏上的有蹄类动物,比如斑马、黑斑羚以及其他种类的羚羊。有时候狮子还会打打野猪和鸵鸟的主意。如果非得为狮子列出一张食谱,上面可能会包括非洲大陆上体重能够超过1000公斤的所有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和一些爬行类,比如龟。而在狮群中,雌狮们是主要的狩猎者。尽管狮子在奔跑的时速高达每小时六十多公里,但是它们的猎物往往比他们跑得还快。狩猎时,这些大型猫科动物并不会注意风向,因而往往将气味暴露给了它们的猎物;而且由于相比于它们庞大身躯的较小心脏,狮子缺乏长途追击的耐力,只冲刺一段路程后就筋疲力尽了。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不得不空手而归。不管怎样,狮群狩猎时总是小心翼翼地贴近目标,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用作遮掩的屏障隐藏自己,逼近猎物到三十多米的范围内,然后突然地、迅疾地向目标猛扑过去。雌狮在奔跑中贴住猎物,然后一口咬住猎物的颈部直到它窒息死去。这时狮群的其他成员会一哄而上尽情美餐,混战中往往是强劲的雄狮优先独霸猎物,小一些的幼狮只分到少许甚至什么都没得到。雌狮往往集体围猎,狮群成员们分散开围成一个扇型包围一群猎物,把捕猎对象围在中间,然后从各个方向接近,伺机在被围的兽群惊慌奔突时找准一个倒霉的家伙下手。

物种特性

狮子属群居性动物,单只狮子能很好的生存,例如塔母、柳瓦夫人等母狮和流浪公狮都是独自生活,但单只狮子无法抵御同类狮群,也不能占领有利地域。一个狮群通常由4-12个有亲缘关系的母狮、它们的孩子以及1至2只雄狮组成。这几个雄狮往往也有亲属关系,例如兄弟。狮群的大小取决于栖息地状况和猎物的多少。东非的狮群往往比较大,因为那里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狮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员,但大部分狮群维持15个成员左右,小一些的狮群也很常见。一个狮群成员之间并不会时刻待在一起,不过它们共享领地,相处比较融洽。例如,狮子们会互相舔毛修饰,互相交换照看孩子,当然还会共同狩猎。

狮群狩猎成功率达到25%以上,单狮也能达到15%。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可能出击,不过夜间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尤其是月黑风高的夜晚风对狮捕食来说一般没多少影响,不过要是遇到大风天,它们可能就会更容易捕捉到动

猎物,因为风吹草动制造的噪音会掩盖住这些雌性猎手靠近的声音。这些猎手们总是协同合作,尤其是猎物个头比较大的时候。这些雌狮们总是从四周悄然包围猎物,并逐步缩小包围圈,其中有些负责驱赶猎物,其他则等着伏击。这招很厉害,使得它们的成功率超过20%以上,但是根据食物密度来算,成功率远小于虎的10%。如果狩猎地比较容易藏身,它们更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一旦吃饱了,它们能5、6天都不用捕食。

狮子的群居领域性能给个体带来远期的巨大优势;研究阐明了为什么大狮群比小狮群的繁殖成功率高。大狮群是稀树草原景观的成功适应者,能得到最佳的繁殖场所河流交汇处附近。雌狮群间竞争的影响是直接而即时的,以至于雄狮联盟试图改变领域性竞争的动态平衡。因此,群体领域性竞争使狮子选择了合作领域性防卫,使狮子的群居具有明显的优势。雄狮被误解不参与捕食,实际情况是雄狮经常捕杀大型动物,因为在黑夜和植被茂盛地带捕猎,所以很难被观察到。

狮通常捕食比较大的猎物,例如野牛、羚羊等等,当然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等等也不会放过。

生长繁殖

狮群中的母狮基本是稳定的,它们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个狮群。当然狮群也会接纳新来的母狮。但公狮常常是轮换的,它们在一个狮群通常只待两年(当然也有长达六年的记录),要么是被年轻力壮且更有魅力的男性赶走,要么是自己腻歪了,离家出走以寻找新恋情和家庭。还有,刚成年的青少年雄狮也会被狮群实施强制独立制赶走。这么一来,草原上就会多了一堆无家可归的雄狮,这里有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依然散发着魅力的壮年冒险家,还有被人打败赶走的老头子。这些流浪汉有时独自行动,黯然生存,有时干脆组成男性互助小组,在其中的成员征服了另一个狮群前,它们就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好哥们,在草原上四处游荡,追踪迁徙的猎物群。听说还有些雄狮本事和魅力大到能控制附近的其他狮群,能同时维持两个家。

狮群的领地范围大小不等,例如在卡拉哈里沙漠的狮群可能会搞到119-1275平方公里的领地,而在内罗毕国家公园里生活的狮群,顶多能抢到31平方公里就不错了。最大的领地能超过400平方公里,边界用排泄物划分。有时相邻狮群间的领地有时会交叠,不过它们很少以暴力解决这种问题。真是讲理的好动物。

狮群中的母狮可能会在任何时候进入婚配状态,而且母狮们这点上总有同步性,这种奇特有趣的现象科学家们还没能透彻了解其背后的机制。不过这保证了狮群中的孩子们年龄基本相当,每个妈妈都能给不同的孩子哺乳,当有些妈妈出去捕猎,剩下的妈妈就会义不容辞地担当所有孩子的保姆。而且没生育的母狮也会负起照看狮群孩子的责任,为它们舔毛,并陪它们一起玩耍。狮群中的母狮狩猎技术十分高超,由于猎物多,它们合作狩猎的成功率超过领域内大多数猫科动物。

母狮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每次可能有1-6个宝宝(通常是2-4个)。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身上带有赭石色的斑点,特别是腹部和腿上。宝宝们在四周大的时候开始尝试吃肉,通常是妈妈回吐给它们,半消化的肉食。长到6、7个月的时候,它们就基本断奶了,这时候身上的斑点也慢慢消失。不过有个别家伙直到成年都一直带有这种斑点,虽然很不清晰。孩子们一般会随着妈妈长到2岁左右,这时候男孩们就面临严酷的独立问题了。而要到性成熟,女孩们得长到2-3岁,男孩子们则要5-6岁,那时候青年独立团也在外混了好几年,已经强壮到能和其他狮群的男性打架了。不过70%-80%的孩子都活不过两岁。这取决于食物情况,当然,还有雄狮杀手。如果挑战成功的雄狮要杀死的超过6个月大幼子,这时它们的妈妈会尽力带着它们逃离狮群。圈养下的狮寿命超过30年。

非洲狮的领地往往和斑鬣狗、豹等猛兽交叉,其间竞争不可避免。领地中豹、野狗等处于压制地位,占有数量优势的斑鬣狗群有时可以挑战雌狮群。另外不同狮群竞争也异常激烈,不少幼狮丧甚至成年狮子丧生竞争对手嘴下。据统计,狮子幼崽成年率仅三分之一。尽管出生时雄性幼仔数量高于雌性,但雄性幼兽和成年雄兽死亡率最高,它们常常丧生于不同狮群争斗中。

种群现状

狮最大的天敌当然还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人类。而且他们的猎杀绝大多数和生存毫无关系,只是为了满足不正常的杀戮欲。正是在它的驱使下,非洲的两个亚种莫名灭绝,如今这种非正常行为终于少了很多。不过非洲狮如今还要面临栖息地丧失和疾病的困扰。

保护级别

全部非洲亚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亚洲狮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

【狮子的外形特征】相关文章:

盘点全球十大透明物种(图)

动物的分类学

崖州竹植物图片

鸟儿妈妈喂食图片

十大怪异动物

奇怪的一对(图)

十大动物杀手

惊奇十大新物种(图)

全球吓死人的巨型动物(图)

世界最小的狗

最新生物图库
热门生物图库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图库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生物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