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设计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来源: 生物网| 2015-01-21 发表|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通过观察和交流,归纳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重、难点)

(3)说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初步感知生物“由 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水螅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使用操作显微镜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收集腔肠动物的各种资料

2、 准备实验的材料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水螅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

【导入】:

我们学习了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出示动物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有何不同?

师明确: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过渡语】:各种动物以其独特的方式运动着,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使得生物圈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板书)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 生思考后回答:

生1: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分为水生、陆生

生2: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寄生、自生

生3:根据脊椎的有无可分为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30分钟 这些看似柔弱的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相比那个种类多?(猜一猜)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出示自由生活在水里的水螅图片)提出问题

这些机灵可爱还能翻筋斗的小动物大家见没见到过?它叫什么名字?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能 采集到?

【过渡语】:它的形态结构及捕食特点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实验步骤见附件1)

(一)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1、水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2、观察时用肉眼 能看清楚吗?我们要借助什么工具?它的体型有何特点?

(二)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过渡语】: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螅身体呈筒状,有触角。那么它是如何利用自己简单的形体特点进行捕获食物的呢?

1. 水螅身体的两端有何区别?

2. 水螅的触角有什么作用?它如何捕获食物?

(三)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特点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宜的,它的体壁和消化腔有什么样的特点与此捕食相适应呢?

1. 水螅的体型是怎样的?

2. 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

3. 消化腔有什么特点?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对照课本P73页2.2—3 水螅结构示意图观察

你在低倍显微镜下看到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强调】:实验过程注 意事项:

1.对光

2.装片的安放

3.做实验时各小组按课前分工进行合作。

教师巡视对于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

对整个实验进行结果分析:

生活环境 体色 体型 体壁 消化腔 运动方式 捕食

水螅

【过渡语】:水螅是一种常见的腔肠动物,通过实验你能总结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

除了水螅以外还有哪些比较常见的腔肠动物呢?

【扩展】:

这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生物与人类有何关系? 生看书思考回答,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主要 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类群。

学生思考回答:

按照各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每个同学的具体任务,按课本上的方法步骤进行分组实验。

完成探究问题:

生1.淡水中

生2.看不清楚;要借助放大镜观察;身体呈筒状,有触手。

边观察边记录总结出水螅的捕食特点

生1.一端有触手,另一端没有

生2.用触手抓住食物,经口送入消化腔内

生回顾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在老师的引导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合作,观察水螅的结构。

生1.水螅的体型呈圆筒状。

生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生3.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完善实验结果

小组讨论,总结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呈圆 筒状,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大多数腔肠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里。

留约 2 分钟的时间记忆

生结合课本第73页2.2-4图

加以认识理解

学生思考后回答

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主动建构知识,解决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通过观察进行分析、综合。形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对整个实验结果有更加系统的认识,为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做好铺垫。

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小结

2分钟 师引导学生小结,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强调 总结助学自我感知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梳理。

巩固练习

5分钟 A类题目

1、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触手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

2、水螅体内的空腔叫做( )

A消化道 B消化腔 C体腔 D内脏

3、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

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螅被吞入水螅口中

C水螅被水蚤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D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撕碎,送入口中

4、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 )动物,身体呈( ),体壁仅由( )层细胞构成,消化腔( )。

B类题目

1、下列腔肠动物中生活在淡水中的是 ( )

A海蜇 B珊瑚虫C桃花水母D海葵

2、水螅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 )

A腔肠动物B环节动物C扁形动物D线形动物

3、下列有关水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触手可以帮助捕获食物

B只能生活在淡水中

C有口无肛门

D呈圆筒状,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运动

4、在观察水螅的演示实验中所用工具与其目的搭配不一致的是( )

A放大镜—水螅外部形态

B吸管—吸取水螅

C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存放水螅

D高倍镜—水螅纵切片

5、下列关于水螅生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水螅先用刺丝 麻醉食物,然后用触手送入口中

B水螅 捕获的食物经口送入消化腔进行消化

C水螅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口排出

D水螅的体壁由三层细胞构成

6、观察水螅的结构示意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螅在生物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动物。

(2) 当食物经过水螅时,水螅发出刺

丝麻醉食物,然后用〔 〕

捕获食物,经〔 〕 ,送入

〔 〕 内进行消化,消化后的

食物残渣经〔 〕 排出体外。

(3)图中4称为 ,由

层细胞构成。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及时纠正问题所在。

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以练导学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附件1

实验步骤:

目的要求 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水螅的捕食特点

材料器具 水螅,水蚤,水螅的纵切片;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吸管;清水

方法步骤 1、用吸管吸取水螅,放在成有清水的培养皿中,静置几分钟。

2、用放大镜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

3、用试管吸取数个水蚤并注入盛有水螅的培养皿中,用放大镜观察水螅捕食水蚤的过程。

4、对照课本图,在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以问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串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不断的探究学习,寻求问题的突破点。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要解决的任务留给学生、把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分组实验中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想动手、都愿动手,并能按课前的分工有条不紊的进行,把自己的观察用语言总结表述。老师的及时表扬给了他们自信,增强了他们探究学习的欲望。整堂 课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在“我要学”的触动下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效果明显。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操作不够熟练,致使课堂时间的分配上不太合理,今后要加强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物的变异教案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绪论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真菌教学设计

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教案设计

《微生物的代谢》教学反思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教学设计

根的结构教案设计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案设计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最新生物教学
热门生物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教学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生物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