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第三节 沼虾

生物教学设计:第三节 沼虾
来源: 生物网| 2013-01-17 发表|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沼虾形态结构的学习来了解甲壳纲动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比较沼虾和蟹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种的动物体上找到相同或相似的结构,从而确定它们之间的分类关系。

3。使学生了解虾和蟹等甲壳纲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动物资源,进一步树立生命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甲壳纲的主要特征。即身体一般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头胸部具有坚韧的头胸甲;有两对触角;多数种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这些基本特征若不以具体的动物加以说明,则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在讲述沼虾的形态结构时,应该重点强调这些特征,沼虾的这些形态结构都非常典型,将沼虾讲清楚了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那么,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抓住这些重点内容呢?方法很多,但以实物观察的效果为最好。因为,首先教材或挂图上的沼虾与实物不是一比一的比例,学生看后不能了解沼虾的体形到底有多大。(日本沼虾体长为4~8厘米,而罗氏沼虾体长可达32厘米。)往往会误认为沼虾体形很大,这样的错觉应当避免产生。其次是图中所示的结构都非常清晰,而实物则不那么有序,往往需要仔细观察辨别才能认清,所以,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沼虾的形态结构特征,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实物教学的方法。(目前,我国沼虾的人工养殖已很普遍,在任何一个水产品市场上都可以买到。)

2。本课的难点是其他甲壳纲动物的讲述。因为,同是甲壳纲的动物,其形态结构的差异特别大。如无教师指导,学生很难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从而达不到对本纲基本特征的进一步理解。所以,怎样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成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较难的问题。具体难处有两点:其一是实物标本,由于本纲动物多为水生,故在偏远山区或高原地区的学校要获取实物标本有一定的困难,除了从水产品市场购买外,很难从自然界中找到。其二是怎样引导学生将沼虾的头胸甲与蟹的头胸甲视为同一结构。因为沼虾有明显的腹部,而蟹的腹部折叠在头胸部的下面,不能找到腹部,就不能确定头胸部,也就不能理解蟹的壳为什么也叫做头胸甲,解决这两个难点要求教师多动些脑筋。例如,没有实物标本可以去采购,或者向有实物标本的部门订购,当然这需要学校的经费支持。再有就是教师利用一切外出学习、参观或考察的机会有意地收集一些实物标本为教学所用。若实在没有,也可以在出示挂图时,讲明它们的实际形态大小,总之是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越贴近实际越好。再有就是观察蟹时,可以让学生将蟹脐打开后与沼虾比较。可以看到蟹壳只是扣住了头胸部,因此是头胸甲。在没有实物观察的情况时,教师可以用硬纸板做一个蟹的模型,将腹部(蟹脐)也做出并折叠在头胸部下,演示时将蟹脐打开与沼虾进行对照,也能够说明问题。总之,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甲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能以此来辨认甲壳纲动物,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的设计:

本课要展示给学生的是节肢动物门的另一个类群——甲壳纲。因此,在引言的设计中应以引出本课主题为目标。例如,在简单复习有关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从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出发,提出:“除了昆虫的足是分节的,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具有分节的足?”学生会很快想到虾、蟹等动物(这多为学生在翻阅教材时了解到的)。此时,教师就可以据学生的回答而提出:“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虾和蟹的形态结构特点,看一看它们和昆虫有什么不同?”接下来就可以出示实物标本或挂图,进入主题。

另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尤其在沿海或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学校,学生们日常最熟悉的就是鱼虾蟹等水生动物。一提起虾蟹的美味,学生们就会兴奋不已,以此教师便可以提问:“大家都知道虾蟹是美味佳肴,但谁能说说虾或蟹有什么形态结构特征?”学生会七嘴八舌说出许多,但可能只是一些零乱的无序的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出:“大家讲的都是虾蟹的形态结构特点,但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是节肢动物吗?为什么与昆虫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等等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于偏远山区或其他不易经常接触到水产品的地区学校,由于学生们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引入本课时还是从教材出发为好,即前面提到的第一种方法。

2。新课的设计:

具体教学过程安排要根据各学校不同的条件和教师所采取的不同引入方式来设计。下面

【生物教学设计:第三节 沼虾】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二) 教案

生物教学设计:第一章 细菌

生物教学设计:第三节 海洋鱼类

生物教学设计:绪论

生物教学反思之《免疫》的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设计:第三节 蕨类植物

生物教学设计:第一节 家兔

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设计:第四章第二节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四)

最新生物教学
热门生物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教学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生物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