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方法 >2015年中考生物命题预测及复习指导

2015年中考生物命题预测及复习指导
来源: 生物网| 2015-12-14 发表| 教学分类: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

一、我市中考生物科近况

连续五年来,锦州地区已把生物毕业考试成绩作为一项考查毕业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但计不计入到升学总分中还由各县区自行做主。去年,有的县(如:北镇市)采取了集中考试,分数计入升学成绩的考试策略,而且效果很好。但无论如何,搞好预测,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任何形式的考试是我们当前必须做好的工作。

二、去年我市中考生物试卷分析

分析去年我市中考生物试题,把握其中信息,对2009年的中考复习应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对去年考试试题和学生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以下特点:

1、命题原则、要求和指导思想稳定,但试题难度、灵活性在略有加大

几年来生物试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的基本技能。而且,试题的难易度、开放性程度较为稳定。

从试题的编制来看, 2008年生物试题范围涵盖了《生物课程标准》的十个主题试题,与往年相比难度、灵活性在略有加大。比如:三、识图题中心脏的结构、桃花的结构、男女染色体图,分别选自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和八年级下册教材,虽然是常见的重点内容,但问法和我们常见类型题已具有较大变化,意义在于考查学生能在不同的情景中分辨出所学知识,并能填对。

再如:五、科学实验的38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从四道小题来看,几乎在书上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但并不是没有答案,答案来自学生的亲自动手实验。实验没做或没好好做,是不可能得高分的。这两道大题学生得分率较低,原因来自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较差,缺少基本的实验能力。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讲实验,而不到实验室去体会,今年的生物考试可能还会在这上失分。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注意上述问题。

再有,我们看一下分析说明题,34题是一道创新题,把漫画和生物知识联系起来了。该题不难,但较灵活。第一小题是让学生写出A或D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结果许多学生把二者特征都写出来了,浪费了时间,还不一定全对。最后一问是让学生说明图中人类行为对生物圈会造成哪些影响。答题要点在于:造成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有些学生给答跑偏了。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把握不扎实,即使写出一些内容也是只言片语,缺乏逻辑性。这样试题的解答要点在于分析现象,并结合学科特点和要求来回答。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把知道的说明白,不能虽明白但不得分,平时也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不要一味的死记硬背,这样才能答好这样的试题。

可见,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命题者更加关注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考查。试题难度和灵活性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2、注重科学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考查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

生物教学的新理念,还是《课程标准》10个主题之一,更是考试范围的一部分。今年的《说明》中明确标明,实验性试题(含科学探究)不少于30%。

纵观两年来的生物试题,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正在逐步加强,探究性试题所占比重正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去年科学实验试题内容占了整个生物试卷超过四分之一的篇幅,而且分数零散,既有实验设计,又有判断和改错。呈现形式既有图示又有叙述,20分的实验题几乎没有学生能得满分。分析一下,丢分的原因大多集中在科学探究与创新能力较差。看看第39小题得分情况就会知道,如果不弄明白试验的过程,即使是简单的排序也变成了难题。

这道探究题出自七年级上册教材,它是对教材原探究实验的延伸,而且富有开放性。但难度不是很大。从试卷来看,能得3分的就是好学生了。原因何在?学生对设计方案类试题练得少,有的不明白咋答。所以我建议在复习阶段大家应该多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考试与生活贴得更近,关注学生的发展,试题的信息量在增大

看一下去年的分析说明题就会发现试题中加入了汶川地震、生态保护、爱护动物等新闻性、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话题。上述试题以及去年的37题和42题。都反映出命题者对生产生活及热点问题的关注,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发展,客观的加大了试卷所包含的信息量。

三、预测命题趋势,迎接2009年生物中考

2009年《生物考试说明》已经下发,有关精神老师和学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逐步落实,2009年生物试题难易度、知识量和考查范围与以往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化。考试范围虽然作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命题者绝对不会回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也不会回避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以人和生物圈为核心和纽带,强调各种环境中的生物,突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因此,这方面的内容将是今年命题的主要趋势。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新的科技成就不断充实到教材中。如科学、技术、社会中提到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反应器、组织培养等,这些内容在以往的考试中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也将是今年考试命题的着眼点。

1、主干基础知识仍时考试的重点

以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的内容仍然是今年生物中考试题的主体,所以做好基础题,拿足基础分是保证和争取生物高分的基础。尽管近几年来中考生物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较广,但试卷的分值并没有平均分配到各章节,而是主要分布在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重点单元。上述内容还将是今年中考命题重点考查内容。

2、命题情境将更加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利用教材以外切近人类健康、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生命科技发展新动态、生产实践、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命题情境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使得试题内容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增加试题趣味性的同时,较好的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体现新课程的改革精神,促进初中生物教学中的STS教育。另外教材涉及生物科学的进展,有较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这些内容应予以重视。

3、图、表、曲线仍将是今年试题的重要呈现形式

图形、表格能形象的表达生物学现象和生命活动过程,在考查识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比文字检测更好的效果。通过读表、读图、识图、识曲线、绘曲线,能比较全面的考查学生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

4、体现生物教育的时代气息,实验的考查力度还会加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咱们教材中,实验充斥整个课本,也充分体现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既有课本实验,又有设计实验,还有技能训练,这些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为体现生物教育的时代气息,在中考试题中将会加大对探究性实验的考查,对初中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四、2009年中考生物复习指导

根据两年来生物考试的特点,我认为2009年中考生物考前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领会《生物课程标准》的思想

(1)《生物课程标准》通过屏弃原有的学科体系和构建人与生物圈教学新体系的方式,并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确定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等10个一级主题。深入领会《生物课程标准》的思想,无疑对平常的学习和复习应考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以往的生物课教学中,我们只是教教材、研究教材,而把课程标准丢到一边,因此在教学中忽略了课标的要求。现在要想搞好复习备考,必须强化课标的要求,并把有关内容弄懂弄清。我建议大家在复习备考时不妨将四本教材中的内容重新按课标中的10个主题分类,去除考纲中要求不考的内容,把必考的各个知识点落到实处。另外分类时要注意把考试说明上的各个知识点集中在一起,打破原先的教材安排顺序。比如,关于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问题,虽然重点在八年级下册讲,但七年级上册已有较细致的交代。再者,如果我们认真的去看一看教师教学用书,就会发现,教参已把每一册教材的知识结构作了比较详实的归纳,并以结构简图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利用好这一资源。

(2)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有以下几个显着特点:①信息量显着增加。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图片,不仅仅是增加了直观性,而且其中包括丰富的信息资源。这需要我们加强理解与认真把握。比如:七年级下册消化和吸收一节,教材中的文字并没有讲多少知识,但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却通过彩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些要求我们必须传授到位。②把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作为重点加以突出。这要求我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究身边的现象与社会生活中的问题。③突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的科技成就不断充实到教材中,这些内容值得我们特殊注意。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忽略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在复习时也要把这部分内容重视起来。④新的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健康和发展。教材中 酗酒吸烟和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安全用药常识等章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把生物学原理应用于现实生活,复习时不要忽视。

2、仔细解读《考试说明》,分清层次,突出双基

《考试说明》是指导复习和命题的具体依据。无论是考试范围、考试目标,还是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命题者都要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运做。初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因此,双基是命题的重点。对于生物学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要理解到位,不能似是而非。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要仔细比较,不要死记硬背。比如: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虽然不强调要记住,但不理解透彻,如何应用?只有深入理解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才能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去。在前两年的考卷中,选择题、填空题和识图题大体上考查的就是双基,但基本没有教材中原话。所以说考基础知识不是考机械记忆,考基础知识也不是考生活常识。基本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由于操作技能很难通过纸笔型的考试进行测评,因此,通过纸笔型考试的命题来考查基本技能,主要指的是考查基本的智力技能。要培养出这方面的技能,需要通过探究性的问题来训练。实际上,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常常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而是为了赶进度忙于告诉学生答案,再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这种做法必须改正。

今年《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除第1、2、4、6项与去年保持一致外,其他6个主题都与往年要求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见2010届考纲第3页):我们在复习时要把握这些变化,并在教学中强调这些变化。

3、夯实基础,重视概念原理的理解,强化主干内涵

中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具有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取胜中考必须具备的。

基础知识不牢固,能力则无立足之处;平时淡化基础,往往一到考试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从下笔,逻辑混乱。能力以知识为载体,死读书固然不可取,但读死书却不可少,如果不记死基础知识,不抠关键概念,一到考试,似曾相识,却说不出、写不出,即使象挤牙膏式的挤出一点,也会因语言表达不规范,不能恰当的使用术语,使得分率不理想。在最后备考阶段,有的学生往往忽视了教材知识,纯粹为了做题而做题,结果容易出现考试答题脱离教材知识,或是结论性语言理解不到位,概念性的知识记忆不准确,甚至在复习期间出现头脑空白的感觉。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万变不离其宗,还是以教材为主。做到抓住主干,突出重点,力争考出理想成绩。

4、加强基础知识的变式训练,让学生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筛选出有用信息,按要求作答。

我们在教学中也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但通过几次考试我们发现,基础知识丢分仍然很严重。许多老师也反应,即使把基础知识都背下来,也不见得得高分。去年,我市超过90分的也就聊聊的几十人,最高的也就九十几分分。是基础知识传授的不到位吗?非也,看一下考卷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对于那些变换问法的试题显得手足无措。比如同是考查循环系统部分的内容,几年来的图形、问法却大不相同。

通过比较,我们不但会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而且能更好的领会其中的变化规律,利于今年的复习备考。

5、规范答题,减少非常失分

纵观几年来中考生物试卷,不难发现,答题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备考要从细节入手,按规范要求学生,培养他们养成严谨谨慎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运用生物学术语的准确性,克服答非所问和答而不全现象,尽最大可能减少非规范性失分

(1)答题常识不到位

①答案不写在指定位置,而是写在密封线内,阅卷时无法看到答案而失分。

②书写不认真,字迹潦草,答案无法辨认。把字写清楚,符号数字写准确,这是个基本功问题,我们要做好考前训练。

(2)学科术语的不准确性

①要用生物学术语来回答问题。教材中所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属于生物学专业术语。如反射、消化、呼吸等。对于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已有知识体验,容易用生活化的口语来描述,如把口腔写成嘴,把 盖玻片写成薄的玻璃片,等量写成一样多等。这些说法从文字角度来说没有大碍,但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则属于没有掌握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是不给分的。

②注意文字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生物学术语中有些文字较生涩,不能写错更不能用别字来代替。如将臂写成壁,将神经写成神精等是错误的。此外不变蓝不等于无色或没有颜色变化,不变也不能说成无现象等。

(3)实验设计步骤表述的规范化

要告诉学生:实验题读懂后要领会出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大脑迅速搜索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及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并尽量用教材上的原知识点来回答问题。要确保答案完整,就必须全面考虑问题,不要急于下笔,仔细分析试题所表达的意思。答题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切忌一知半解,胡诌乱编,不知所云。

有关实验步骤设计,学生在平时练习多会简化,只将关键词答出来,如分组一组加、另一组不加观察记录等等,这样的词语是不可缺少的,但也很空洞。平时训练时一定要注意适当延伸,多问几个问题,比如,分几组、各组都加什么,加多少,观察什么现象,记录何种数据等。另外要做到规范,牢记实验设计的几个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等,记住这些原则,就要在实验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如为遵循对照原则,在分组时,就要注意平均分成或随机分成为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一方面要注意分组进行实验,另一方面还有注意除实验研究的变量外,其他变量要相同或适宜;为遵循可重复性原则,在进行分组时,注意每组实验材料最好是多只(或多个等),而不是一只(或一个等)。

初中学生所接触的探究实验多为简单的实验,只要懂得规律,能想出办法的就行了,离实际操作还有相对的距离,所以我们在复习阶段能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实验设计一般遵循三部曲,即一是准备材料,进行分组和编号;二是确定实验组、对照组,对各组进行不同变量处理;三是观察现象,或统计处理实验数据。

当然,无论考试如何改革,教材如何变化,立足双基,强调探究,重视能力培养,关注实际应用,是不变的,永恒的。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有不当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2015年中考生物命题预测及复习指导】相关文章:

2013年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学案例及反思

中学生物教学反思

对一堂生物实验探究课教学的反思

高中生物的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实习心得

初中生物的教学任务反思

最新生物教学
热门生物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教学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生物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