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生物网 >生物教学 >中考生物复习指导之创造力的培养

中考生物复习指导之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生物网| 2015-11-12 发表| 教学分类: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

中考生物复习指导之创造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浪潮,人才的竞争更趋激烈。适应时代潮流以培养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落伍,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对新鲜事物产生诧异并进行探究的一种行为;求知欲是人渴望获取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好奇心若能转化成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在介绍生物的进化时,讲到鸡的祖先是原生野鸡时,有些学生会问:原鸡的祖先是什么?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介绍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我的上眼皮是一个单,一个双?我的曾祖父、父亲都是秃顶,而祖父却没有秃顶? 这些问题书本上找不到答案,却又与书本知识有关联,此时,我总是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结合已学知识互相探讨一番,或者先将问题带回家思考,下堂课再来讨论。在此基础上,我才将问题与理论有机结合,进行解答。这样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由此还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进行巧妙的设疑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时,先问学生:你们吃过糖醋蒜吗?它们是怎样淹制的?为什么蒜会变得又酸又甜?这些问题学生会很感兴趣,这时教师再引入水分代谢的内容就非常轻松了。又如讲输血和血型时,谈到19世纪,医生们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开始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可当他们喜出望外如法为其他伤员输血治疗时,很多伤员不但没有被救活,反因输血而马上死掉了。这一事实令医生们大惑不解,这时可及时追问学生:为什么同样输血,有的救了命,有的却送了命呢?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明显集中起来,都急于知道输血救命和送命的道理,这时再讲解相关内容,学生会很轻松地接受。

二、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

大凡创造型的学生多数具有以下特征:淘气、顽皮、爱争辩、不受约束、常有越轨行为;平时好出鬼点子;爱提一些怪问题;对事物经常持怀疑态度 其实,就在学生的点子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的因素,在学生对事物的怀疑态度中很可能引出新的发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和挖掘创造型苗子,对于出现上述情况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正确评价。

有关这方面,一位美国教师在上蚯蚓一课时的做法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值得借鉴。他在讲课之前没有把蚯蚓用解剖盘装好放在每位同学的桌上,而是让同学们自己到讲台前去领,由于蚯蚓太滑,不少同学不得不爬到桌下或地上,费了好大周折。这位教师并没流露出半点不快 . 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同学说:老师,我刚才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也有的说:老师,我用线把蚯蚓扎好后吞入喉咙,过一会把它拉出来,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生命力很强。遇到这些貌似出格的学生,这位教师非但没有批评,还给予了极高评价。也许,未来的创新家和科学家就是在这样的鼓励和评价中萌发的。

所以,当我在有意无意间发现了创造型苗子后,我的做法是:有的让他当生物课代表,有的吸引到生物兴趣小组,有的让他跟我一起做准备实验;有的让他从家中按要求带一些实验材料;有的课堂上多提问;有的课后指导他们多看一些生物科技书籍;有的让他们参加生物小论文、小制作等创造性活动 这样一来,不但调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促进了其他学生,尤其是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创新意识都非常强烈,参加的各种生物学方面的活动成绩也非常突出。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创新素质的核心。爱因斯坦早有断言: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如:在学习高中教材《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一节内容时,可提出设问:同学们知道,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6条,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的,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必然会答:在后代个体中染色体数目将不再是一个恒定数值,由此引出减数分裂的有关内容。这样安排,要比直接向学生灌输减数分裂的概念容易理解,在此期间,还培养了学生的 逆向思维能力。

而发散性思维则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辅射型思维方式,它具有明显的开拓和创新作用,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还常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学生只会按照教师所讲、书上所学去机械模仿,使学科教学仅成为单纯的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只注重习题结果唯一性、标准性的练习,尽可能多地出一些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开放性练习,从而促进学生广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储存,尽可能提取更多的信息来寻求答案。如在讲完条件反射后,传统的巩固练习题往往是:什么叫条件反射?举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唯一所希望的是得到与标准一样的答案,较少关心其学习思考的过程。其结果是抄书本上现成的相关内容,学生的答案几乎完全一致。反之,练习题如果换成: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设计一个条件反射建立和消退的实验。此题一出,学生的思维空间立即被扩大,在解题过程中不但巩固了课堂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作为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们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就充分肯定了人的活动对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重大意义。尤其是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实验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的更为突出。因此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他们独立从事一些操作性活动,如采集标本、制作模型等。随着学生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也就越来越变得活跃并更具有自发性。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向经典实验挑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变换条件,大胆设计。如在观察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情况实验,按教材的方法操作,常遇到小鱼跳动的现象,令学生不知所措,怎么办呢?书中又没有秘诀,此时,我鼓励学生,只要能获得好的观察效果,你们想什么办法都行。一鼓动,学生的胆子就大多了,有的学生干脆将鱼的尾鳍用解剖刀割下,有的将小鱼折腾得快死了再观察,有的学生很聪明,先将尾鳍沾上少许水分,然后用手按着直接放在通光孔上观察,由于鳍上有水,因此伸展度很好,血流明显,观察效果颇佳。通过实验,显示们从思想上摆脱了一切依赖书本的想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解决现实困难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抓住创新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抓住了培养未来人才的牛鼻子,就一定会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中考生物复习指导之创造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高一生物:微生物的营养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1

中学生生物学观点的培养的反思

2004年生物高考复习的得与失

2015年中考生物高频知识考点四

生物教学中导入技能的反思

生物课复习中的“六忌”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生物教学设计:第十章激素调节

初中生物实习心得

最新生物
热门生物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生物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