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生物网 >学习园地 >暑假作业 >2015学年高二(上)生物暑假作业

2015学年高二(上)生物暑假作业
来源: 生物网| 2016-05-26 发表| 教学分类:暑假作业

学习园地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高二(上)生物暑假作业,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2分)(2013秋?冀州市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检测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2.(2分)(2011?上海)有关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F1产生四个配子,比例是1:1:1:1 B.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 C.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 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3.(2分)(2013?天津)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 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 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 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4.(2分)(2015?黄浦区一模)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5.(2分)(2012?上海)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A. 白:粉:红,3:10:3 B. 白:粉:红,3:12:1 C. 白:粉:红,4:9:3 D. 白:粉:红,6:9:1

6.(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关于下列图解及相关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豌豆杂交实验中,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结果的实质是③过程 B.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C. 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之一 D.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7.(2分)(2015?嘉定区二模)某自花闭花授粉植物的株高受第1号染色体上的A﹣a、第7号染色体上的B﹣b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C﹣c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作用效果相同.已知该植物的基本高度为8cm,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植物高度就增加2cm.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本高度为8cm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 B. 控制株高的三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 株高为14cm的植株基因型有6种可能性 D. 某株高为10cm的个体自然状态下繁殖,F1应有1:2:1的性状分离比

8.(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正常配子的是( )

A. YR B. DT C. Aar D. ABC

9.(2分)(2013秋?彭州市期中)基因型为AaB的绵羊,产生的配子名称和种类可能是为( )

A. 卵细胞;XAB、XaB B. 卵细胞;AB、aB C. 精子;AXB、AY、aXB、aY D. 精子;AB、aB

10.(2分)(2014秋?赣榆县校级期中)一只基因型为CcDdRr的雄性豚鼠(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其精巢中的一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种类为( )

A. 1种 B. 2种 C. 4种 D. 8种

11.(2分)(2013?江苏)如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象,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B. 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 C. 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 染色体1与3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12.(2分)(2008?崇明县一模)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图①、图②、图③;

(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图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4)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为图①和图③;

(5)图④中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A. (1)(2)(5) B. (3)(4)(5) C. (1)(3)(4) D. (1)(2)(4)

13.(2分)(2011?上海)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 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 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 ②代表染色体 D. Ⅰ﹣Ⅳ中的数量比是2:4:4:1

14.(2分)(2013?山东)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它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雌性黄猫 B. 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有50%的玳瑁猫 C. 为持续高效的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它体色的猫 D. 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15.(2分)(2011?山东)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如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中不可能的是( )

AA Aa aa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 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B. 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C. 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D. 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17.(2分)(2011?广东)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 R 蛋白质 R型 ② R 荚膜多糖 R型 ③ R DNA R型、S型 ④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 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 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 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 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8.(2分)(2011?江苏)关于“噬细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9.(2分)(2011?上海)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B.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 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D. 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20.(2分)(2010?松江区二模)用3H标记小白鼠(体细胞含20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和皮肤生发层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前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后者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H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为( )

A. 前者20和10,后者40和20 B. 前者40和40,后者80和40 C. 前者40和20,后者80和40 D. 前者40和20,后者80和80

21.(2分)(2012?山东)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 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 若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22.(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B. 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 C. 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 叶肉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23.(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条信使RNA上有48个碱基,经翻译(不考虑终止密码子)合成一条肽链时,最多应脱去多少个水分子( )

A. 48 B. 24 C. 16 D. 15

24.(2分)(2011?江苏)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 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 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课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25.(2分)(2011?海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 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 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成为密码子 D. 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26.(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如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 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B. 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 C. 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因为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 D. 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27.(2分)(2014?宜兴市校级学业考试)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 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C. 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D. 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8.(2分)(2011?安徽)甲、乙两图所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 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29.(2分)(2014秋?青羊区校级期中)如果某基因转录出的mRNA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该mRNA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该基因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

A. 26% B. 25% C. 27% D. 35%

30.(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基因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相同 C.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二、非选题(共4题,40分)

31.(8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如图1表示雄性个体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请据图回答:

(I)EF段形成的原因是 .

(2)该细胞在 段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3)从曲线的 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单个细胞中可能含两个Y染色体的时期是 段.

(4)图2中的 细胞属于该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 细胞处于图1中CD段,该细胞处于 时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

32.(8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下面是某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第Ⅱ代3号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甲病用A或a表示,乙病用B或b表示.

(1)甲病的遗传病类型属于 遗传病,Ⅲ﹣12的基因型是 ;若Ⅲ﹣9与Ⅲ﹣12近亲结婚,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

(2)若Ⅲ﹣9与一个只患乙病的男子结婚,生了﹣个只患甲病的孩子,该孩子的性别是 .

33.(10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如图是几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以及中心法则的图解,已知: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解旋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环丙沙星会抑制 过程(用题中字母表示),利福平将会抑制 过程(用题中字母表示).

(2)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图2、图3分别表示 和 过程.

(3)图2中甲的名称为 ,方框内表示该过程进行方向的箭头是 .(标“→”或“←”)

(4)图3所示的生理过程是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此过程的模板是 (物质名称),该过程进行方向的是 .(用“→”或“←”表示).

(5)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以下与图3中结构⑤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 .

A.大肠杆菌 B.噬菌体 C.染色体 D.烟草花叶病毒

(6)用图示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时人的造血干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向.

34.(14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若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 变为 .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 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 (填“a”或“b”)链中.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得F,F自交得F2,F2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 .

(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 .

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2分)(2013秋?冀州市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检测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版权所有 分析: 1、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解答: 解: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因此杂交实验过程必须进行人工授粉,①错误;

②“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是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②正确;

③演绎是假设“假说”正确时,测交过程及应得到的实验结果,其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③正确;

2.(2分)(2011?上海)有关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F1产生四个配子,比例是1:1:1:1 B.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 C.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 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版权所有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解答: 解:A、据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比例是1:1:1:1,不可能只产生四个配子,A错误;

B、F1的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各自分别产生卵细胞和精子,由于性原细胞及过程的不同,它们的数量没有一定的比例,B错误;

C、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裂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由于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能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比例是1:1:1:1,所以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正确.

3.(2分)(2013?天津)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 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 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 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版权所有 分析: 由图分析可知:F2的表现型有四种且比例为1:1:1:1,所以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2中灰色比例最高,所以灰色为双显性状(A_B_),米色最少为双隐性状(aabb),黄色、黑色为单显性aaB_、A_bb),F1 为双杂合子(AaBb). 解答: 解:A、两对等位基因杂交,F2 中灰色比例最高,所以灰色为双显性状,米色最少为双隐性状,黄色、黑色为单显性,A错误;

B、F1 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色亲本(假设为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_,aaB_),故后代为两种表现型,B正确;

C、F2 出现性状分离,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灰色大鼠中有1/9 的为纯合体(AABB),其余为杂合,C错误;

D、F2 中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与米色(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D错误.

4.(2分)(2015?黄浦区一模)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考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版权所有 分析: 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解答: 解:A、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A正确;

B、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C、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

5.(2分)(2012?上海)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A. 白:粉:红,3:10:3 B. 白:粉:红,3:12:1 C. 白:粉:红,4:9:3 D. 白:粉:红,6:9:1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版权所有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通过题图看出,该遗传是多对基因控制同一效应的遗传现象.再分析问题要求可知题型是根据亲代基因型求出后代表现型的类型,用正推法写出遗传图解,然后结合题目信息直接解出. 解答: 解:由题意知,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杂交获得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子一代自交子得二代,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B﹣:A﹣bb:aaB﹣:aabb═9:3:3:1

观察题图可知,基因型为aaB﹣ 和aabb的个体为白色,又知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所以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其余的为粉花,综上所述三种花的比例为

6.(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关于下列图解及相关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豌豆杂交实验中,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结果的实质是③过程 B.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C. 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之一 D.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版权所有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 解:A、豌豆杂交实验中,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3:1,上述结果的实质是①②过程,即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A错误;

B、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即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

C、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即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子代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之一,C正确;

D、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不仅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还能用于检测F1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D错误.

7.(2分)(2015?嘉定区二模)某自花闭花授粉植物的株高受第1号染色体上的A﹣a、第7号染色体上的B﹣b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C﹣c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作用效果相同.已知该植物的基本高度为8cm,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植物高度就增加2cm.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本高度为8cm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 B. 控制株高的三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 株高为14cm的植株基因型有6种可能性 D. 某株高为10cm的个体自然状态下繁殖,F1应有1:2:1的性状分离比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版权所有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数量遗传,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A、由题意可知基本高度为8cm的植株不含显性基因,所以它的基因型应为aabbcc,A正确;

B、由于控制株高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1号、第7号和第11号三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株高为14cm的植株中含有显性基因为(14﹣8)÷2=3个,共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7种基因型,C错误;

D、株高为10cm的个体中只含有1个显性基因,假设基因型为Aabbcc,则自交F1中AAbbcc:Aabbcc:aabbc=1:2:1,D正确.

8.(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正常配子的是( )

A. YR B. DT C. Aar D. ABC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版权所有 分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独立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解答: 解:生物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正常情况下,正常配子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根据题意分析可知:YR、DT、ABC中都不含等位基因,属于正常配子;而Aar中有等位基因Aa,说明其不属于正常配子.

9.(2分)(2013秋?彭州市期中)基因型为AaB的绵羊,产生的配子名称和种类可能是为( )

A. 卵细胞;XAB、XaB B. 卵细胞;AB、aB C. 精子;AXB、AY、aXB、aY D. 精子;AB、aB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版权所有 分析: 生物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而B基因却单独存在,主要是因为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段,导致X染色体上有B基因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基因,所以该基因型完整地写出应是AaXBY,为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精子.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个体为雄性个体,其基因型为AaXBY,产生的配子是精子;

(2)在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A和a所在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分离,X染色体和Y染色体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也同时分离,通过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能形成四种精子,即AXB、AY、aXB、aY.

10.(2分)(2014秋?赣榆县校级期中)一只基因型为CcDdRr的雄性豚鼠(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其精巢中的一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种类为( )

A. 1种 B. 2种 C. 4种 D. 8种

考点: 精子的形成过程.版权所有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据此答题. 解答: 解:一只基因型为CcDdRr的雄性豚鼠,由于三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产生23=8种精子.但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

11.(2分)(2013?江苏)如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象,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B. 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 C. 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 染色体1与3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版权所有 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判断细胞的分裂方式和分裂时期,然后根据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以及遗传定律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由图可知该细胞有联会现象,应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

B、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和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B错误;

C、染色体1和2是同源染色体,在后期分离中会相互分离,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染色体1和3或1和4会在同一个子细胞中,D错误.

12.(2分)(2008?崇明县一模)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图①、图②、图③;

(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图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4)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为图①和图③;

(5)图④中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A. (1)(2)(5) B. (3)(4)(5) C. (1)(3)(4) D. (1)(2)(4)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版权所有 分析: 解答本题析图是关键:图A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图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C为有丝分裂中期,图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图A、图B、图C,而图D细胞同源染色体已经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①正确;

②动物睾丸中的精原细胞进行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②正确;

③图C为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四分体,③错误;

④图A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图C为有丝分裂中期,图B和图D均为减数分裂过程图,④正确;

⑤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一后期时分离,图D中不存在等位基因,⑤错误.

13.(2分)(2011?上海)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 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 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 ②代表染色体 D. Ⅰ﹣Ⅳ中的数量比是2:4:4:1

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版权所有 分析: 本题分析图解为关键,要通过图中相关数量的变化判断细胞分裂类型和①﹣③代表的结构或物质.

根据图示分裂结果可以看出,该分裂为减数分裂,因此可以判断①是染色体,②是染色单体,③是DNA.图中Ⅰ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Ⅳ表示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生殖细胞. 解答: 解:A、由图分析可知II所处阶段可以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后期,A正确;

B、III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存在染色体单体应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②是染色单体,①是染色体,C错误;

D、Ⅰ﹣Ⅳ中的①染色体数量比为2:2:1:1,②染色单体数量比为0:4:2:0,③DNA数量比是2:4:2:1,D错误.

14.(2分)(2013?山东)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它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雌性黄猫 B. 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有50%的玳瑁猫 C. 为持续高效的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它体色的猫 D. 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版权所有 分析: 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它个体为玳瑁猫,则黑猫的基因型为XBXB、XBY,黄猫的基因型为XbXb、XbY,玳瑁猫的基因型为XBXb. 解答: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玳瑁猫的基因型为XBXb,均为雌性,不能互交,A错误;

B、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BXb、XBY、XbXb、XbY,其中玳瑁猫(XBXb)占25%,B错误;

C、雄性猫只有黑色和黄色,如淘汰其它体色的猫,就没有雄性猫,则无法繁殖后代,C错误;

D、采用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杂交或采用雌性黄猫与雄性黑猫杂交,后代雌猫全为玳瑁猫,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D正确.

15.(2分)(2011?山东)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版权所有 分析: 解答本题运用了减数分裂的特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因此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并且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发生分离. 解答: 解:①②对于2号染色体,两个A基因原本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上,应在减二后期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现在着丝点没有分裂,而是进入同一个配子,因此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又由于该配子不含性染色体,说明同源的一对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末分离,两条性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因此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就不含性染色体,产生的精子中不含性染色体;当然也可能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都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另外一个精细胞也就没有性染色体,③正确,④错误.

16.(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如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中不可能的是( )

AA Aa aa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 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B. 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C. 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D. 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考点: 伴性遗传.版权所有 分析: 根据题意,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秃顶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表现型秃顶在男女中基因型不同,男性只有基因型为AA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aa时才表现为秃顶,根据图中表现型分析,1号基因型为aaXBX﹣,2号和4号基因型都为AAXbY,则3号基因型为AaXBXb. 解答: 解;A、根据题意,4号AAXbY与3号AaXBXb婚配,则后代中非秃顶色盲儿子(AAXbY)的概率为×=,A错误;

B、4号AAXbY与3号AaXBXb婚配,后代中非秃顶色盲女儿(A_XbXb)的概率为1×=,B正确;

C、4号AAXbY与3号AaXBXb婚配,后代中秃顶色盲儿子(AaXbY)的概率为×=,C正确;

D、4号AAXbY与3号AaXBXb婚配,后代中秃顶色盲女儿(aaXbXb)的概率为0×=0,D正确.

17.(2分)(2011?广东)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 R 蛋白质 R型 ② R 荚膜多糖 R型 ③ R DNA R型、S型 ④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 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 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 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 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版权所有 分析: 由①、②、③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④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③和④形成对照,也能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答: 解:A、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

B、表中实验结果不能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B错误;

C、③和④形成对照,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C正确;

D、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18.(2分)(2011?江苏)关于“噬细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版权所有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培养时间不宜多长或过短)→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解:A、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上生存,A错误;

B、该实验分别用S和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但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B错误;

C、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

D、噬菌体侵染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19.(2分)(2011?上海)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B.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 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D. 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NA分子的复制.版权所有 分析: 本题综合考察与DNA分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具体的选项进行具体分析. 解答: 解:A、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比如: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几个密码子都可以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现象),一个碱基突变后,可能其氨基酸还是不变的,这样性状不会改变;如果突变发生在内含子或者发生隐性突变等等,生物性状也不会改变,A正确;

B、根据题干A:T:G:C=1:2:3:4,设这是第一条DNA单链,则A1:T1:G1:C1=1:2:3:4,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第二条链的碱基比例为:T2:A2:C2:G2=1:2:3:4,所以两条链中的A:T:G:C=3:3:7:7,则腺嘌呤所占的比例,该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的数目是60,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22﹣1)=180个,B错误;

C、根据B项分析:两条链中的A:T:G:C=3:3:7:7,C正确;

D、总共有400个碱基,则每一条链上的碱基总数是200个,该DNA分子中碱基比例已经确定,所以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200种,D错误.

20.(2分)(2010?松江区二模)用3H标记小白鼠(体细胞含20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和皮肤生发层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前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后者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H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为( )

A. 前者20和10,后者40和20 B. 前者40和40,后者80和40 C. 前者40和20,后者80和40 D. 前者40和20,后者80和80

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DNA分子的复制.版权所有 分析: 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小白鼠的精原细胞和皮肤生发层细胞分别发生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前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后者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都进行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 解答: 解:DNA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复制后的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此时染色体的数目与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都是40;生发层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者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正常染色体数目的2倍(80条),含有放射性的有40条.所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H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为前者40和40,后者80和40.

21.(2分)(2012?山东)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 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 若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版权所有 分析: 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并且本题关键利用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亲代的两条母链始终会存在于子代DNA分子中,新形成的子链就会带有宿主细胞的放射性标记. 解答: 解:A、噬菌体的DNA含有10000个碱基,A=T=2000,G=C=3000.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DNA进行半保留复制,100个子代噬菌体含有100个DNA,相当于新合成了99个DNA,至少需要的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是99×3000=297000,故A错误;

B、噬菌体增殖的模板是由噬菌体自身提供的,细菌提供了原料、酶、场所等,故B错误;

C、在1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共有2个,只含有31P的噬菌体共有98个,其比例为1:49,故C正确;

D、由于DNA上有非基因序列,基因中有非编码序列,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DNA发生突变并不意味着性状发生改变,故D错误.

22.(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B. 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 C. 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 叶肉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版权所有 分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 解答: 解:A、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形成碱基对,而连接碱基对的是氢键,A正确;

B、DNA合成的途经有DNA自我复制和逆转录,其中逆转录的模板是RNA,B正确;

C、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而DNA复制和转录形成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正确;

D、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不发生染色体DNA的复制,D错误.

23.(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条信使RNA上有48个碱基,经翻译(不考虑终止密码子)合成一条肽链时,最多应脱去多少个水分子( )

A. 48 B. 24 C. 16 D. 15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版权所有 分析: 1、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

2、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解答: 解:(1)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一条mRNA上有48个碱基,则其翻译形成的多肽链中含有48×=16个氨基酸.

(2)16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16﹣1=15个.

24.(2分)(2011?江苏)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 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 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课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版权所有 分析: 本题应从转录和翻译过程着手.做此类题型时,考生要逐一分析每个选型,从中找出错误的选项,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解答: 解:A、转录的产物是mRNA,因此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故A正确;

B、酶具有专一性,因此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故B正确;

C、翻译时,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故C错误;

25.(2分)(2011?海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 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 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成为密码子 D. 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考点: 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版权所有 分析: 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①有少数酶是RNA,即某些RNA有催化功能;②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③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④mRNA携带着从D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⑤tRNA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解答: 解: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故A正确;

B、真核细胞转录形成mRNA和tRNA,场所主要在细胞核而不是细胞质中合成的,故B错误;

C、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共64种,故C正确;

D、细胞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tRNA有61种,且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故D正确.

26.(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如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 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B. 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 C. 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因为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 D. 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版权所有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就已经开始,即转录和翻译在同一时空进行,说明该细胞为原核细胞.据此答题. 解答: 解:A、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U配对,A错误;

B、由图可知,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因此mRNA翻译可得到多条肽链,B错误;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因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其核糖体可以靠近DNA,C正确;

D、真核细胞内,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D错误.

27.(2分)(2014?宜兴市校级学业考试)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 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C. 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D. 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版权所有 分析: 遗传信息位于DNA上,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密码子位于mRNA,能编码氨基酸(终止密码子除外);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且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几种tRNA携带. 解答: 解:A、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A错误;

B、DNA聚合酶属于蛋白质,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

C、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C错误;

D、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也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28.(2分)(2011?安徽)甲、乙两图所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 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版权所有 分析: 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的模板、场所和过程,需要注意其区别和联系. 解答: 解:A、甲图以DNA两条链为模板,而乙以一条链为模板,且产物是一条链,因此确定甲、乙所示过程分别表示DNA的复制、转录.DNA的复制形成的子代DNA的两条链只有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另一条链是来自亲代的模板链,为半保留复制,而转录的产物是单链RNA,不是半保留复制;故A错误.

B、真核细胞内,DNA复制和转录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故B错误.

C、复制和转录都需要DNA分子解旋,都需要解旋酶和能量;故C错误.

D、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同种蛋白质可多次合成,故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故D正确.

29.(2分)(2014秋?青羊区校级期中)如果某基因转录出的mRNA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该mRNA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该基因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

A. 26% B. 25% C. 27% D. 35%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版权所有 分析: 本题是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DNA分子转录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考查,回忆DNA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转录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内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 解:由题意知,mRNA中G+U=54%,其中G=29%,则U=26%,因此DNA模板链A=26%,C=29%,又知模板链中的G是19%,因此模板链中的T=26%,所以DNA中非模板链中的A=26%,故DNA分子中A=(26%+26%)÷2=26%.

30.(2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基因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相同 C.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考点: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版权所有 分析: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但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解答: 解:A、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基因之间也可能存在相互作用,A错误;

B、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B错误;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C正确;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部分性状,D错误.

二、非选题(共4题,40分)

31.(8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如图1表示雄性个体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请据图回答:

(I)EF段形成的原因是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休分离 .

(2)该细胞在 CD 段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3)从曲线的 D 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单个细胞中可能含两个Y染色体的时期是 FG 段.

(4)图2中的 3、4 细胞属于该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 3 细胞处于图1中CD段,该细胞处于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时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次级精母细胞 .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版权所有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BC表示间期,其中BC段为DNA复制;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F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DH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2中,1、2、3、4分别表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1)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休分离,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2)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对应的是CD段.

(3)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X与Y分离,所以从曲线的D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单个细胞中可能含两个Y染色体的时期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时,即FG段.

(4)由于图2中的1、2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属于雌性动物的细胞;而3、4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属于雄性动物的细胞.其中3细胞处于图1中CD段,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故答案为:

(1)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休分离

32.(8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下面是某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第Ⅱ代3号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甲病用A或a表示,乙病用B或b表示.

(1)甲病的遗传病类型属于 X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Ⅲ﹣12的基因型是 BBXAY或BbXAY ;若Ⅲ﹣9与Ⅲ﹣12近亲结婚,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

(2)若Ⅲ﹣9与一个只患乙病的男子结婚,生了﹣个只患甲病的孩子,该孩子的性别是 男性 .

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版权所有 分析: 分析系谱图:3号和4号均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10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第Ⅱ代3号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说明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和8号均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11号),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据此答题.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和8号的基因型均为Bb,则12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BBXAY、BbXAY,根据10号(XaY)可知Ⅲ﹣9的基因型及概率为bbXAXa()、bbXAXA(),若Ⅲ﹣9与Ⅲ﹣12近亲结婚,所生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患乙病的概率为,所以他们所生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1﹣(1﹣)(1﹣)=.

(2)Ⅲ﹣9的基因型及概率为bbXAXa()、bbXAXA(),其与一个只患乙病的男子(B_XAY)结婚,后代只有男孩会患甲病,若他们生了一个只患甲病的孩子,则这个孩子为男孩.

33.(10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如图是几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以及中心法则的图解,已知: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解旋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环丙沙星会抑制 a 过程(用题中字母表示),利福平将会抑制 b 过程(用题中字母表示).

(2)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图2、图3分别表示 转录 和 翻译 过程.

(3)图2中甲的名称为 RNA聚合酶 ,方框内表示该过程进行方向的箭头是 ← .(标“→”或“←”)

(4)图3所示的生理过程是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此过程的模板是 mRNA(或信使RNA) (物质名称),该过程进行方向的是 → .(用“→”或“←”表示).

(5)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以下与图3中结构⑤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 D .

A.大肠杆菌 B.噬菌体 C.染色体 D.烟草花叶病毒

(6)用图示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时人的造血干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向.

考点: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版权所有 分析: 分析图1:a表示DNA分子复制;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RNA分子的复制;d表示翻译过程;e表示逆转录过程.

分析图2:图2表示转录过程,其中甲为RNA聚合酶,能催化转录过程;乙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丙为DNA分子;丁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分析图3:图3表示翻译过程,其中①为mRNA分子;②③④为多肽链;⑤为核糖体. 解答: 解:(1)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解旋酶的活性,只有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因此环丙沙星会抑制图1中的a过程;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而RNA聚合酶能催化转录过程,因此利福平将会抑制b过程.

(2)图2表示转录过程,图3表示翻译过程.

(3)图2中甲能催化转录过程,为RNA聚合酶;根据RNA聚合酶的位置可知,该过程的方向为←.

(4)图3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以mRNA的模板;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该过程进行方向的是→.

(5)图3中结构⑤是核糖体,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与RNA病毒的化学组成最相似,如烟草花叶病毒.

(6)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向为:

故答案为:

(1)a b

34.(14分)(2013秋?曲阜市校级期中)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若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 GUC 变为 UUC .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 4 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 a (填“a”或“b”)链中.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得F,F自交得F2,F2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 4:1 .

(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的)交叉互换 .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版权所有 分析: 分析题文: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表现为连锁遗传;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因此基因M、m与基因H、h或基因R、r与基因H、h可自由组合.

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根据起始密码子(AUG)可以判断出基因M转录的模板链为b链,而基因R中转录的模板链为a链.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M中b链为转录的模板链,若b链中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A,则基因由CAG→AAG,因此其转录形成的密码子由GUC→UUC.正常情况下,基因R有2个,经过复制后数量最多,即有4个;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R转录时的模板位于a链中.

(2)基因M、m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因此基因M、m与基因H、h可自由组合.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得F1(MmHh),F1自交得F2,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即F2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F2中宽叶高茎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MMHH、MmHH、MMHh、MmHh,用隐性亲本(mmhh)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M_H_)所占的比例为,窄叶矮茎植株(mmhh)的比例为,因此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窄叶矮茎=4:1.

(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2015学年高二(上)生物暑假作业】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归纳

学好生物的四个步骤

高中生物学习的九种方法!

2011新高三生物指导:新课与旧知并举

高中生物实验题的类型和解答

2030年生物技术畅想

生物新材料给力“美丽产业”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归纳

2011年高考生物分子与细胞复习指导

2011年高考生物结论性语句汇总

最新生物学习园地
热门生物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生物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