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生物网 >学习园地 >暑假作业 >2015—2016高三年级生物暑假作业

2015—2016高三年级生物暑假作业
来源: 生物网| 2016-01-16 发表| 教学分类:暑假作业

学习园地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以下是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年级生物暑假作业,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生物网一直陪伴您。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的整体。生物膜系统与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和糖脂等 B.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 D.内质网的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性腺细胞内质网丰富

2.右图为某种植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 B.这是一种需氧型生物,但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C.把该细胞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D.该生物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酶体的形成说明了经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以送到细胞内 B.破坏线粒体内膜后,有氧呼吸过程还能产生大量ATP C.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D.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是一样的

4.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过程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无关 B.b可表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C.①与细胞间识别和免疫密切相关 D.②和③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5.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些膜蛋白具有催化作用

B.大多数膜蛋白分子可以运动,在膜两侧的分布往往是不对称的 C.通过膜蛋白协助进行的物质运输均不需消耗能量 D.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有叶绿体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 C.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一定有细胞核 D.能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一定有内质网 7.下列生理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噬菌体侵染细菌 B.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8.李斯特氏菌中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该菌在人体细胞间快速传递与细胞膜的特性发生改变有关 D.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9.虽然蓝藻、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功能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们 ( ) A.都能进行繁殖和有氧呼吸 B.都没有核膜和染色体

C.都能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D.都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10.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其中被彻底氧化分解

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 D.醋酸杆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1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线粒体比较集中 B.人体的活细胞都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C.叶绿体中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均在基粒上进行 D.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的有序进行 12

A.细胞甲为肝细胞 B.细胞甲呼吸强度大于细胞乙

C.细胞乙合成的分泌蛋白多于细胞甲 D.不同细胞的膜结构含量不同取决于基因的不同 1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内的化合物都以碳链为骨架 B.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C.蛋白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核糖是构成ATP和RNA的基本成分

1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图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一定不含S元素 B.①过程一定有水生成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d表示空间结构的多样性

15.现有一种十二肽,分子式为CXHYNZOWS(Z12,W13)。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氨基酸:

半胱氨酸 丙氨酸

天门冬氨酸 赖氨酸 苯丙氨酸 下列关于以上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合成该多肽时,至少需36个密码子

B.控制合成该多肽相应的基因至少有36个碱基

C.将一个该十二肽分子彻底水解后有(Z-12)个赖氨酸 D.该分子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且必须有61种tRNA参与 16.下列物质或结构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 ) A.ATP、DNA、细胞膜 B.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

C.核糖、核糖核酸、核糖体 D.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 17.下列有关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盐酸能加速甲基绿进入细胞,并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部分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C.DNA分子的每个脱氧核糖上均只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 D.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均能在宿主细胞中反向转录生成DNA 18.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 )

A.蛋白质分子多样性 B.核酸种类多样性 C.DNA分子多样性 D.氨基酸分子多样性 19.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有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肽链,则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要M-Z-N个水分子

B.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C.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的高分子化合物

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20.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的,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

聚体,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单体连接成多聚体都需要消耗ATP B.单体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被动运输

C.有的多聚体在细胞识别中起信息传递作用D.有的多聚体在细胞增殖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二 非选择题(共50分)

21.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

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乙________(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 分中有________________。

(3)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甲________(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

入到乙中,则图中的________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2.据图回答问题:

(1)参与图甲过程的酶主要是____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①和②分子中某一单位的放大图,在①和②分子中,B部分的区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中①在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________内;②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

(3)图丙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合成③的场所主要是________。

(4)图丁中④的名称为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tRNA与氨基酸结合的过程中有________生成。 (5)图丙中②分子比③分子________(填大或小)得多;图示tRNA中,G和C的数目是否相等?________。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三年级生物暑假作业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15—2016高三年级生物暑假作业】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知识五种记忆方法

高中生物常见易错题集锦

2010年高考生物复习要点记忆手册

2030年生物技术畅想

学好高中生物的九个要素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记忆口诀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2011新高三生物指导:新课与旧知并举

高三生物复习:规范解题习惯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归纳

最新生物学习园地
热门生物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生物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