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论文 >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及其附属产业集聚水平的研究

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及其附属产业集聚水平的研究
来源: 生物网| 2018-06-12 发表|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

随着研究的深入,产业集聚在早期侧重于对产业集聚定性的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开始向定量分析开展,产业集聚程度定量测度已成为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关注的课题。对医药制造业集聚问题的认识必须以产业集聚水平的分析为基础,产业集聚水平的量化测度是产业集聚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制造业的区域分布情况及区际差异是产业集聚水平的具体体现,是立足于全国整体角度衡量医药制造业宏观集聚现状的重要考量内容。为此,本文基于产业集聚指数,探索其在我国医药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对我国医药制造业集聚现状提供客观的定量评价。

1集聚水平测度对象及指标的选取

1.1测度对象的选取

分析角度不同,医药制造业集聚的体现形式也不同,比如:既有在特定城市内设定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相对小范围的产业集聚区;也有以整个城市为体现的大范围集聚,其典型例子为台州的原料药产业集群。因此,从何种经济层面评价我国医药制造业集聚水平是定量评价产业集聚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省区作为医药制造业集聚的评价层次,即:分析医药制造业在不同省份的集聚水平差异,把特定省区看成是内部统一的无差异整体。以省区为研究主体,通过指标分析对医药制造业的省际集聚程度及差异进行定量描述。

1.2测度指标的选取

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不断发展与完善。由于产业集聚水平实质上是产业分布的不均匀程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产业集聚的定量评价多是基于不均衡程度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而设计,现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多来自于产业经济学中评价市场结构的相关指标。学者艾利森(Ellison)和格莱瑟(Glaeser)假设某经济体(国家或地区)划分为M个地理区域,该经济体内某产业内有N个企业,基于空间基尼系数(G指数),通过引入赫芬达尔指数(H指数),再考虑产业组织的差异情况,提出了产业集聚指数(EG指数),其中,X为产业总规模,Xi为i企业的规模,N为该产业内部的企业数。

EG指数通过引入H指数,将产业组织结构纳入分析范畴,弥补了空间基尼系数的不足。EG指数综合考虑区域整体差异与区域企业数量两方面的因素,认为只有区域整体差异扩大的同时区内企业数量差异也不断扩大,才可定义为集聚,集聚包括经济总量的扩大和企业地理集中两层含义。

EG指数主要缺点是对数据要求较高,计算H指数是需要产业内所有企业的数据,对我国而言,更是如此。我国目前缺少全面的、所有单一企业的统计数据,除少数可获得全部数据的情况外,H指数的计算多采用估算的方法。概括起来,在目前采用的估算方法中,常用的方法有2种:①代表法。由于难以获得全面的整体数据,代表法采取的操作方法为从总体市场中随机截取一个可容易获得数据的、具有代表性市场样本,以其作为H指数的计算依据,据此代表总体结果。比如吴松岭在计算河南省20个产业的H指数时,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采取了选用每个产业代表性产品作为测算的依据,用河南省20个产业主要产品的数据计算H指数,其情况可以代表全行业的情况。代表法计算结果的准确程度与代表性的大小密切相关。②平均法。该种方法应用较多,主要采取对同一区域内企业数据的平均化处理来近似估算。如罗勇等采用员工人数进行EG指数的测算,由于我国没有企业员工人数分布的详细数据,确定H指数时,通过企业单位数与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对H指标进行了大致测算。杨洪焦等在评价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演进态势时,假定每个区域内所有企业规模均相同的方法,通过区域数据估算H指数,按照该方法,Eik为i地区k产业的总产值,∑iEik为全国k产业的总产值,nik为i地区k产业的企业总数。

本文采用上述公式估算H指数。

1.3评价标准

1.3.1H指数。H指数衡量了特定产业的组织结构状况,其取值通常在0~1之间。H指数越大,市场的垄断集中性越强。因为H指数一般较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般把计算结果乘以10000,然后再进行评价。根据1980年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公布的评价标准,H指数乘以10000后:H指数≥1800,属于高寡占型市场结构;1000≤H指数1800,属于低寡占型市场结构;H指数1000,属于竞争型市场。

1.3.2EG指数。根据E

G指数的不同取值,可以对产业集聚程度进行判断。艾利森和格莱瑟等学者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空间集聚度高低的判断标准,即EG指数0.02,表示该产业不存在区域集聚现象,为低集聚度产业;0.02≤EG指数≤0.05,表示该产业在区域分布相对较为均匀,为中等集聚度产业;EG指数0.05,表示该产业在区域分布的集聚程度较高,为高集聚度产业.

2我国医药制造业的集聚水平

以下主要基于工业总产值指标的原始数据,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及其主要子行业的省际集聚水平。具体操作时,工业总产值的数据来源为《中国工业经济年鉴》(2004年、2006-2011年)、《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企业数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2003-2010年)。通过经济指标的测算,分析2003-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

2.1我国医药制造业的H指数

计算EG指数,首先要对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评价,计算H指数。根据公式(4),估算我国医药制造业的H指数,为了增大数据的具体数值,使结果评价更明晰,对根据公式(4)计算的H指数采取了乘以10000通用的处理方法,结果2003-2010年H指数分别为2.70、2.30、2.19、2.02、1.86、1.63、1.56、1.51.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以企业数估算的我国制药产业的H指数的取值均《1000,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产业集中度较低,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第二,从H指数的动态演变上看,2003-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H指数逐年减小,说明医药制造业的竞争更趋激烈,市场越来越分散。

2.2我国医药制造业的EG指数

根据公式,计算了2003-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EG指数,结果分别为0.00999、0.00746、0.00936、0.00851、0.00921、0.00898、0.00745、0.00711.

由此可见,2003-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EG指数均处于0.02的范围内,这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不存在区域集聚现象,为低集聚度产业。2003年,EG指数值最高,2004-2010年的EG指数均小于2003年,期间虽有波动,但总体趋势为逐渐减小,2007年之后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且在2010年达到最小值。这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尚未进入产业集聚进程。综合来看,我国医药制造业为低集聚产业,且离散力大于集聚力,集聚程度越来越低。

3医药制造业主要子行业的集聚水平

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是医药制造业的3个主要子行业,以下将基于2006-2010年《中国医药统计年报》,获得医药制造业各子行业工业总产值(现价)和企业数量的原始数据,分析其产业集聚水平。

3.1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要子行业的H指数

以企业数估算的我国医药制造业各主要子行业的H指数的取值均1000,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其中生物制药市场集中程度最高,其次为中药制药和化学制药。2006-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各主要子行业的H指数逐年减小,说明医药制造业各主要子行业的市场结构越来越分散,竞争更趋激烈。

3.2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要子行业的EG指数

根据EG指数的测算结果,化学制药的EG指数均处于0.02的范围内,这说明化学制药行业不存在区域集聚现象,为低集聚度产业;中药制药和生物制药行业的EG指数处于0.02≤EG指数≤0.05的范围内,且中药制药大于生物制药,表示中药制药与生物制药行业区域分布相对不均衡,为中等集聚度产业。2006-2010年,中药制药的EG指数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生物制药的EG指数下降较为明显,且变动幅度较大,这可能与随着生物技术热的兴起,各地普遍大力扶植和投入生物制药产业有关;化学制药的EG指数与医药制药业总体的变动趋势相似,有波动性上升,但近2年下降趋势明显。

4讨论

总体来看,我国医药制造业总体及化学制药行业均不存在区域集聚现象,为低集聚度产业;中药制药与生物制药行业区域分布相对不均衡,为中等集聚

度产业,其中中药制药行业是目前医药制造业集聚度最高的子行业。从未来发展看,中药制药行业集聚程度不断增加,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医药制造业总体的集聚程度均不断弱化,尤以生物制药行业最为突出。针对这种产业集聚的现状和演变特点,需要从政策层面进行调整和引导。

参考文献

[1]乔彬,李国平,杨妮妮.产业聚集测度方法的演变和新发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4):124.

[2]吴松岭.产业集聚度与市场集中度关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5):12.

[3]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8):22.

[4]杨洪焦,孙林岩,高洁.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演进态势及其特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5):55.

[5]张弢,闫逢柱.中国装备制造业地理集聚:测度与绩效评价[J].中国科技论坛,2009(12):32.

【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及其附属产业集聚水平的研究】相关文章: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课标教材选修模块特点和教学建议

例谈DNA分子结构图示的判断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课堂实录

空白艺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教学设计:内环境

生物教学设计:第六章第三节其他节肢动物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设计

人的生殖七年级教学设计

最新生物教学
热门生物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教学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生物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