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论文 >探究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生物网| 2016-05-13 发表|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

【摘 要】创新教育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赢的最佳效果。本文从更新教学活动方法方面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关键词】创新教育 问题探究 生物教学 运用 模式 过程 反思

教学无常规,需与时俱进。新教材、新课标,催生出新一轮教改。《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在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中建立符合学生心理、智力特点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新尤其重要: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使知识的传授有严重的局限性,压抑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更无法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当今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大背景下,只有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从而积极地去开展探究活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真正实现智力与能力并举,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体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我们在生物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它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采用的模式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

1.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在接触章节新知识之前,教师应先给出学生学习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学习有目的性。教师在给出学习目标时,必须依托教纲并考虑班级学生实际及其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子目标,鼓励学生根据学习小组成员的特点和能力对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将问题呈现出来。教师根据班级学习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类整理并根据学习小组的差异将问题分解到各个小组。各个小组再对本小组所分配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相对较易的问题容易寻到较准确的答案,对较难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会产生分歧。在此过程中,各成员必须协作探究,才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参与意识,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根本所在。 合作探究通过调动小组成员的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

2.适时地引导和调控,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纳。这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学生在对学习目标进行锁定探究并需提出问题时,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提出的问题难易度不一,提出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脱离教学实际要求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控,通过教师的引导祛除干扰因素,再达成共识,给出问题,从而有利于时间的合理分配。

学生在小组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宜对所有问题进行探究。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将问题分解到各个学习小组。不同的小组可能会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这应看作是由于学生思维的差异,而不应看成是能力的差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取舍,通过心愤口悱的引导,向教学目标区诱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梳理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归纳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引导时应注意重点、难点、基础点,着力于知识点的难懂处和知识点的模糊处。

3.着重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和拓展。此乃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目的所在。在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乃教学的最终目的。

目前该教学法对学生信息的反馈主要采取学案自测的方法。学案以新课标为原则,注重班级学生实际能力以及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侧重基础知识点兼顾相关知识点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学案的信息反馈,教师再调整教学思路和修订学生需探究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控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达到对知识点的重视、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最终达到巩固的目的。同时,在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自然的欲望。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1.本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为了驾驭课堂,必须对知识结构体系以及学生学习小组完全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深的教学功底,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2.对问题的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感知能力。问题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太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太难学生会放弃探究。

3.教师在引导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

4.对时间的调控不容易把握,这需要利用自修课完成前期预习。

总之,一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在于学生的接受度。通过两年多的实施,本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也不过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方面,还需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更新。



【探究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论现代信息技术在生化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关于新教材生物实验的探讨

生物教学设计:绪论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生物教学设计:生物的呼吸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设计:第三节 鸟类的起源、家禽

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教学中“度”的把握的反思

直面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十大误区

最新生物教学
热门生物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教学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生物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