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论文 >优化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优化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生物网| 2016-01-23 发表|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

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学的生物科教育任务之一是:努力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素质,依词义解释,指的是事物本来的性质。对人而言,则主要指的是心理学所讲的先天素质。

乍一看这个概念,好象人的素质是生来就有的,与环境无关,与受教育无关。实际上,素质尽管带有某种程度的遗传特点,但如何在青少年,儿童时期进行塑造,进行培养和提高,则比先天所具有的特点,更为重要。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在每个人原有的素质上,通过文化教育,技能训练、品德和艺术修养等各种途径,克服了自身原本具有的不利因素,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必需的生存技能,提高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待成年走向社会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生活环境,发挥幼年受教育所得到的各种潜在功能而成为有用之才。

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育环境是全方位的社会氛围。学校,作为一个教育职能部门,占据着主要份量。中学生物科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生物科的课堂教学,可以获得生物基本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技能,知道这些知识技能、技巧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具备较强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提高了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生理卫生习惯,提高自体心理素质,能更加深入地认识自然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通过接受课堂教学所给予的硬性思考过程中,学会含糊、矛盾、幽默、跳跃等软性思考,逐步显露和发展他们的智慧水平。

例如高中生物的第三章第二节的“动物的个体发育”。这个课题在学生课外观察、记录等活动的基础上,必须用一个课时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教学要求,似乎较容易。因为它属于“了解”层次。要求学生能知道动物个体发育的内容,即由受精卵发育成高等动物新个体的过程。但透过课时内容,联系前后知识,应该看到这节课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观和方法论是很重要的。因为蛙的发育具有代表性,这些知识帮助学生明确生物是发展变化的,以及对以后学习“遗传和变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等知识是不可少的前提。这些目标要求,离开了优化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让全体学生达到的。

诸如此类的课堂教学年年、月月、日日在学校中进行着,是容易完成又是难以让人完全满意的师生日常性的活动。一个学生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就积累在他每天都要接触的是否优化的每堂课中。这就是“平凡孕育着伟大”“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在教育中的体现。

优化的生物科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的指向和引起学习者行为变化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目标是否优化有两层涵义:第一,它既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时任务,又要符合现有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要在学生精力最佳的课堂时间段,解决本课时的重、难点,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知识信息存忆。

“动物的个体发育”优化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要考虑与学生原有知识衔接的问题,也就是新知识输入的契机。学生只具备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初中概念化的知识。现在,要把这方面的知识深化为高中教材所阐述的以受精卵细胞内部拥有的物质结构为起点,进而了解卵裂发生的机制,直至原肠胚形成的连接变化的过程。其次,要让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有一个跨越,它需要合理想象,需要建立滚动的动态思维。优化目标的实现难度较大。深入地挖掘第二层涵义、浅化难点,以学生最节省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是实现本节课优化教学的总思路。

教法和学法的合理应用优化课堂教学,需要教改和学改的同步进行。教师根据教材,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学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教师要选择教学法,就要熟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有效地运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改,诚如俗言所说“教

要有法,教无定法”。教师摒弃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劣质做法、围绕着以学生为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可采用语言法、直观法、实习法、问题法等多种形式进行生物教学。学生是主体,他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掌握教材内容时,可用复现法、观察法、探索法主动学习,而归纳和演绎推理,则是师生可以互用的较高层次的传递和接受知识信息的方法。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指导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内容的同时,逐渐了解、熟悉一些基本的学法,根据各自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学改。“动物的个体发育”优化目标的实现,多种教法、学法应综合使用。在接触难点前、观察法和复现法可以让学生讲述课外活动结果。讲述他们观察并记录的青蛙受精卵的发育情况,学生阐述卵的外形、颜色都很准确,但在胚的外形、体积方面,在能否看到胚细胞数目增多方面,就很笼统,也不准确。有的学生只知道有点象小鱼,其它的就说不出什么了。学生的这些表现实属正常现象。此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针对学生阐述中存在的问题、展示出有关的教具,并作必要的说明。学生则依据观察到的挂图、模型、标本,照课本所提的内容,划出重点词句、背忆而已。这里虽然应用了以直观法为主的教学手段,但学生缺乏积极的参与、难以发挥主体作用。

我校现有的“卵裂”“囊胚”“原肠胚”的各期模型,虽然尺寸放大充分,色彩逼真鲜明,也有相对应的标本、挂图、录像带等,但它们都有这个不足;都是已成结果的各期成像。而学生需要了解的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经过多年教学探索,发现在上述教具使用的基础上,加上更直观、更简便的手势演示,可以弥补不足。教师与学生同方向用各自的手势推导:以两手五指对接表示囊胚;左手五指搭在右手五指上,表示动物半球细胞覆盖在植物半球细胞外面而形成的两个胚层;紧接着,右手的食、中、无名、小指向内弯曲并略向左偏,表示两个胚层之间分化出的中胚层细胞。这三个手势的连续变化,可以让学生重复几次演练,从中琢磨出青蛙从囊胚到原肠胚形成的动态过程。虽然手指弯曲的效果,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与原成像也存在着些小的差别。但基本变化过程让学生明了了许多,使探索法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再从动作回到教材,让学生各自独立地思考、理解学习内容。还要适时地指导学生应用演绎推理法。因为胚的原肠胚的形成过程,代表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最重要的阶段,由特殊推理到一般让学生领略到了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愉悦感受到科学素质提高的可能性。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转向中,中学生物科的教学优化,还有许多要探讨的课题。除了课堂教学优化以外,还有现代教育观念的普及、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学生学习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设备的更新,等等。生物教师要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和热切的希望,面对一个个实际问题,坚持不懈地努力参与。

【优化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相关文章: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反思

高三生物课教学反思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课堂实录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高中 生物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其反思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反思

中学生物学教学法

最新生物教学
热门生物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教学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生物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