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当前位置: > 所有文档分类> 研究生考试> 考研政治> 2016石磊口袋书系列:考研政治“保命”35分

2016石磊口袋书系列:考研政治“保命”35分

上传者:刘忠仁
|
上传时间:2016-10-28
|
次下载

2016石磊口袋书系列:考研政治“保命”35分

各种不是

(干扰项命制的重要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意识具有其独特性,但也决不是一种超自然的东西。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把握并不是一种直观的动物式的或照相式的反映,而是超越了动物心理所不能逾越的现象界限,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2.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它是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制约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3.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第六部分各种不是

4.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5.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

6.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而是说它以客观事物为认识对象,正确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7.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8.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9.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只能证明前提条件与结论的一致性,而不是证明它的真理性,即不能证明它们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一致。

10.价值具有主体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11.价值评价的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

12.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它体现着人们之间的物质经济利益,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要求。生产关系作为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物,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在一定社会内部往往存在着多种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关系。

13.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其改变有早有晚、有快有慢,虽不是同时的立即的改变,但变化是必然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的。它可以影响社会性质和历史进程,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4.所谓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15.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16.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而是要具体地分析个人及其作用的性质、大小以及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以使每一个创造自己历史的个人,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7.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8.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19.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20.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2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与以往剥削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

2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23.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24.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

25.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26.马克思曾多次强调,第一国际只是各国工人运动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而不是指挥中心。

27.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期,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取得了胜利。从历史上看,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已有不是从最发达的地方开始而是从薄弱的或不发达的地方开始的先例。

28.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凭空产生的,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批判继承的关系。

29.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30.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消亡是指政治国家的消亡,是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机器的消亡,它并不是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在没有阶级和国家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机构来对社会进行组织和管理。

31.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

32.马克思、恩格斯讲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这种革命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指同一个历史的发展时期。在一个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2.毛泽东指出,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阶段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就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5.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6.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8.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邓小平对违背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10.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能不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改革,是一个涉及改革性质的原则问题,偏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是南辕北辙。

11.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是放弃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是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

尊重自然,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上帝,人属于自然,而不是自然属于人;就要深刻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均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就要深刻认识到一切物种均有生命,均有其独特价值,均是自然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顺应自然,就是要使人类的活动符合而不是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出现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

12.“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既不是传统的单一制,又不是通常的复合制,而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即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

13.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1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2.革命派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在回答改良派攻击土地国有乃欲夺富人所有以均诸贫民时,反复申明,革命派政策非损富者以益贫,而是使富者愈富,贫者亦富也,也无疑反映了他们对地主阶级的妥协态度。

3.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它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4.毛泽东指出,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我们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在资产阶级没有别的出路的条件下,这是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案。

5.毛泽东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以经济发展为唯一的目标,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理想所描绘的不是现状,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

2.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无谓地自讨苦吃,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艰苦奋斗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3.社会是个人的联合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密不可分。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由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4.社会需要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5.改革创新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玄谈,而是必须付诸实际的实践实干,既需要树立勇于改革、锐意创新的思想理念,也需要培养和增强将改革创新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和本领。

6.幸福总是相对的,不是尽善尽美的,不同的人有相对自己而言的幸福。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和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过程。

7.社会整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集体主义要求个人为集体作出牺牲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集体利益的情况下,才要求个人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8.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爱国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9.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主要是法律和纪律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效用。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

10.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以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这说明,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必然对立的。

11.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主要是法律和纪律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效用。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

12.在大学学习虽然不是一种职业,但是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兼职、实习等途径体验职业生活。责任的担当,不是单纯的我的心中只有你的反复吟唱,而是需要见诸行动的自觉。

13.个人品德不是个人的某种先天禀赋,而是个人在实践中内化锤炼社会道德要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品性;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意识现象,而是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方式。

个人品德不是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而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

14.道德修养并不是脱离实际的闭门思过,而是人们联系社会实践在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升华,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15.法律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首先,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其次,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16.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封闭的、固定的,必然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特点,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实践而不断发展完善。

17.言论自由,不仅是指一个人有的权利,同时指其他人有的权利,所以言论自由不是一种纯个人的权利,而是一切人的权利。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制的。任何权利的行使都不是绝对的,都有其相应的限度,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限度来行使权利。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小学英语单词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