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当前位置: > 所有文档分类> 初中教育> 初中生物>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新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新精品教案

上传者:明月楼
|
上传时间:2016-12-23
|
次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新精品教案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十五章 动物的运动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简要阐述动物的运动出发,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几种运动方式,由此导入课,微生物也是可以运动的,故放在同一单元中,这可与植物在固定的生长环境相比较。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生物圈中许多动物的活动范围往往不局限于特定的环境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教材对此做了说明,避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绝对化。

所有动物的运动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动物的行为。这是动物对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同时对来自身体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反应。它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根据行为的发生和功能可细分,便于更好的理解纷繁多样的世界形成的规律。

动物的运动是动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运动着的动物是在一个时时刻刻不断变化的生物圈中活动,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它是个消费者,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并且影响着环境。环境的恶化给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动物资源现状及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在本章具体内容的处理上,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1)本单元还重点学习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所以本单元对其他动物的其他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的简化,可通过别的途径加以补充。(2)在“区分先天性和后天学习行为”一课中以研究蜗牛和行为为实例,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实质性区别,即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是否需要后天的尝试与学习。然后再分析决定和影响动物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打下基础。(3)本章内容较多,涉及解剖学、生态学、行为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内容,所以要把握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合理设计,把握重难点,因地制宜全选或部分选择安排活动,作好必要的工作。

单元知识结构

 


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思考、练习

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1、“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教学时,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价正确与否。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具体的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响。

①、举例说出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

多数学生认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②、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如水、陆地、空中)有什么关系?

相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般以游泳为主,陆地上动物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跃为主,动物在空中以飞行运动为主。

③、说出动物与人造的运动机器(如飞机、汽车、轮船)的运动有什么异同?

现代的各种交通工具,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才能工作,若在崇山峻岭或沼泽中则无法工作。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其运动器官和体形都进化得适应某种恶劣环境,并有着惊人的运动速度。

动物运动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人造机器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源于燃料。

④、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可以主动改变自己身体的位置,有利于寻找和摄取食物,有利于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环境中,有利于有效躲避天敌的危害。

2、“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先鼓励学生描述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然后就活动问题展开讨论。无论是陆生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完成运动的器官、运动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相的适应。

①、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以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在物体表面,足的其余部分伸展而前进。

②、为什么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速度较慢?

四肢不发达,不能完全将身体抬离地面。

③、当猫、狗、鹿、马等哺乳动物漫步行走时,四肢是如何变化的?当缓慢跑动时,四肢是如何变化的?当快速奔跑时,四肢变化又有什么特点?

一条腿举起而离开地面时,它就不再承担体重,身体重心落在其余三条腿组成的三角形内。

漫步行走时,前后肢交替前伸和后推;缓慢跑动时,这种交替加快;快速奔跑时,交替更为加快,甚至跨步时脚不着地而身体腾起。

④、想一想,青蛙、袋鼠等善于跳跃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与这种运动方式相适应?

青蛙的后腿较长,能跳到自身长度的12倍;袋鼠的后肢很发达,能够连续跳跃,最多能跳到自身长度的5倍远。

3、“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以列举鸟类、昆虫和蝙蝠等实例为主,引导学生将有关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尤其是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适应。

板书设计

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   (漂浮)

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  爬行  奔跑  跳跃

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   (滑翔)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动物运动的意义

1、有利于个体生存        2、有利于种族繁衍

课堂作业   

(讲评) P9思考与练习1、2、3题

1)①×②√③×④×

2)草履虫——游泳   乌贼——游泳   野鸭——游泳、行走、飞行  游蛇——游泳、爬行   青蛙——游泳、跳跃  蝗虫——爬行、跳跃、飞行

3)裁判员用眼观察,如果运动员的两腿出现腾空现象,就判其为犯规。

随堂练习:

1. 陆生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等。

2. 蚯蚓的运动方式是爬行,猫头鹰的运动方式是飞行

3.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教学反思

通过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资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并通过对现有资料的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勇于参与班级活动,积极合作。


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

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

4、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教学重点

1、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2、骨的成分和特性;

3、躯体运动的形成。

教学难点

1、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

2、躯体运动的形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探索、讨论、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来自农村,对生物的感性认识多,特别是对家禽家畜,更是不陌生。第一课时以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为主,则由学生自带动物的长骨,通过课堂实验,一起动手来认识骨的结构;再以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为主,认识骨的成分。因此,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是骨教学的基本保证。此外,应教会学生运动骨折后的急救,特别是要保护骨膜。要重视联系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运动保健知识。

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1、  长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

三部分。骨膜——骨的形成和骨折后的愈合;骨质,骨密质——抗压和抗扭曲力强,骨松质——坚固性;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当身体大量失血或贫血时,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2、  为什么说长骨既坚固又轻便?

长骨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形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等,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有机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3、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4、怎样检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能够溶解于盐酸。

 

第二课时

关节——结合关节的剖面模式图和演示材料的观察,学生容易辨认关节的结构,活动“体验关节转动方向”有助于学生领会关节结构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骨骼——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帮助学生识别部分骨的名称。

骨骼肌——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力争让学生观察到各部分的形态和部位,理解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利用有关挂图引导学生识别人体骨骼肌的三大肌群。

 

第三课时

教学时动员学生表演:右臂裸露而自然下垂;手中抓握石块;开始缓慢屈肘时,手掌将石块托起,直至屈肘90度。同学注意观察和记录完成每一步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变化,进而引导屈肘运动的原理,再将物理杠杆的工作原理与屈肘运动原理加以比较。

 

板书设计

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骨

1、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2、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二、骨连结——关节

活动“体验人体关节的运动方向”

三、骨骼

1、中轴骨

2、四肢骨

四、骨骼肌

五、躯体运动的形成

课堂作业   

(讲评)P20思考与练习1、2、3题

1)①√②×③×④√⑤×   

2)骨干由骨密质构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  

3)骨组织中的有机物较多,弹性大而硬度小,更容易变形。

随堂练习:

1.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判断

a) 骨组织的营养物质供应主要依靠骨膜中的血管。(  

b) 成人的骨中, 有机物大约占2/3,无机物大约占1/3。(  )

c) 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是骨骼肌。(  

d) 老年人的骨中缺钙,所以无机物含量降低。(  

    3.思考题:长骨在结构上有哪些与它的功能相适应?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较多,学生的自我体验得到满足,对自己身体有一定的认识。


第十六章 动物的行为

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共分为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行为和主要类型、动物行为的研究。第一节教材以科学家对涡虫行为的研究作为实例,阐明动物的行为按其发生过程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也称本能行为,是动物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第二节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不同,分别介绍了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以及社群行为,动物和大多数行为对它们的生存和生殖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节通过介绍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说明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辨别大多数动物的行为,认识动物行为的重要性,还要学会对自己周围动物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

单元知识结构:

 

 


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教学目标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知识结构

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教学重点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教学难点

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

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点拨: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等建立起来的一些行为。

议一议: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说说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什么作用?

点拨:动物的行为有利于它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㈢、灵活运用,巩固提高

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②大山雀偷饮牛奶。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可以拿到高处的食品。

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年幼的黑猩猩、成年黑猩猩、大山雀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学习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时,通过分析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生活中通过各种经验而具备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同时需要思考的是,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建立的过程,以及动物的某些学习行为会消失吗?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一、 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二、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先天性行为: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是本能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学习来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的行为。

随堂练习:

1. 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 下列的动物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A.蜘蛛织网    B.猴子骑车    C.夜莺歌唱  

D.老鼠打洞     E.蜜蜂采蜜    F鹦鹉学舌

教学反思:

本节要注重学生对于科学家研究涡虫行为的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并学会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准确的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肯定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努力创新。

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知识结构

取食行为(举例、意义)

领域行为(举例、意义)

攻击行为(举例、意义)

防御行为(举例、意义)

繁殖行为(举例、意义)

节律行为(举例、意义)

社群行为(举例、意义)

教学重点

各种上行为类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动物行为与其生存和生殖的关系。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时: 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雌狮追捕斑马,两只公鸡争斗、乌贼喷墨汁等动物行为。

不论是动物的本能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本节我们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去研究和学习动物的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自身而言有什么意义。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取食行为

多媒体播放:蛇的取食、水螅的取食、鹰的取食、狮子的捕食等多种动物的取食行为。

议一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如何取食的?描述一下取食的过程。哪些动物有贮藏食物的习惯?动物的取食行为与动物生存有什么关系。

点拨:动物的不同捕食方式和各种捕食行为得动物获得食物,并且贮食行为有利于动物度过食物稀少时期,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2、领域行为:

讨论:观看课本插图狗的习惯,联系实际生活说说,狗的这种行为表示什么?

点拨:狗撒尿做标记是在保卫自己的领地。

议一议:你还知道动物哪些行为是它占领和保卫领域的行为?

点拨:动物发出声音、散发气味、排放排泄废弃物等方式占领领地。

讨论:动物的领域行为有什么意义?

点拨:动物占有一定的领域后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它的资源,如食物、配偶等,给动物的繁殖和抚育下一代提供一个安全的区域,避免与同类的其他成员竞争。

3、攻击行为

多媒体播放几种动物攻击行为。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同种的动物之间的争斗现象?什么是动物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有什么特点?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称为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特点是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攻击行为在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4、防御行为:

议一议:老鹰追捕野兔,野兔迅速逃跑,对老鹰而言这是它的攻击行为吗?野兔迅速逃跑又是什么行为呢?

占拨:老鹰追捕野兔,不是攻击行为,而是老鹰的取食行为。对野兔而言迅速逃跑是它的防御行为。

讨论:什么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你知道哪些动物的防御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就是动物的防御行为。动物的防御行为利于动物躲避敌害,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㈢应用联想,巩固提高

1老鼠将食物送回洞穴中贮藏起来,这是老鼠的什么行为?对老鼠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2在一群狮子静下来享受食物前,每只狮子通过猛咬、抓、和咆哮的方式决定是谁优先享用食物,狮子的这一系列表现是什么行为?

3雄性犀牛总是不断在他活动的周围排出一些粪便,这是它的什么行为?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4枯叶蝶形如枯黄的树叶,食虫鸟难在枯叶中发现它,从而避免了枯叶蝶被食虫鸟吃了,有拟态行为的动物行为称为什么行为?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学习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中,知道无论是什么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㈤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开放探究。

2课时  动物的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如鸟的筑巢、求偶、孵卵等行为,鳄鱼的产卵、哺乳动物的哺乳等行为。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繁殖行为

想想议议:观察书中插图,动物和繁殖行为有哪些方面的表现?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繁殖行为?

点拨: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育以及对后代的哺育等。

2、节律行为:

蝙蝠、老鼠、蟑螂等夜间出没动物的活动,鸟、狗、兔等到白天活动的动物,招潮蟹等海边活动的动物行为。

讨论:随着地球、日、月的运转,动物表现出的周期性和有节律和行为是什么行为类型?这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随着地球、日、月的运转,动物表现出的周期性和有节律和行为是节律行为。这种行为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的环境,利于动物的生存。

3、社群行为

说一说:哪些同学可以说出蜜蜂的一些特点?

点拨:蜜蜂是群体生活的,有工蜂、雄蜂、蜂王。三种成员。工蜂数量最多,雄蜂较少。蜂王只有一只。他们各自的职责不同。

讨论::蚂蚁的群体和蜜蜂的群体相似,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对他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蚂蚁的群体和蜜蜂的群体成员一样,有明显的分工,共同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存,有利于种族的延续。

想想议议:你还知道哪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一些特征?

迁移:狼王、狮王、猴王等。

㈢灵活运用,巩固提高

1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的是什么行为?

2青蛙等动物在温暖的季节活动,冬天则冬眠,这种行为属于哪种动物行为?它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3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我们学习了动物和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时,知道各种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㈤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开放探究。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

二、 取食行为:草履虫靠摆动纤毛取食;草原上动物靠视觉和听觉发现食物;黑猩猩用草棍钩白蚁;松鼠贮存食物

领域行为:狗一路走一路排尿,狐狸散发难闻的气味

攻击行为:盘羊为争雌性盘羊斗争

防御行为:乌贼遇害喷墨;昆虫的保护色、警戒色

繁殖行为:三刺鱼产卵;火烈鸟育雏

节律行为:鸟类换羽毛;动物迁徙

社群行为:蜜蜂、蚂蚁成窝生活,非洲草原上的狮群

随堂练习:

1. 动物行为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2. 将下列动物行为与行为类型进行连线。

秋天大雁南飞              防御行为

啄木鸟给树“治病”        领域行为

蜂王产卵                  取食行为

青蛙捕捉害虫              节律行为

雄盘羊打架                社群行为

黄鼬放臭屁                繁殖行为

一只老虎占领一座山        攻击行为

教学反思:

本节要学习动物的七种行为类型,如果都用一种模式去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和疲倦,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第一课时由老师讲解,重点介绍动物这些行为的特点和如何确认区分这些动物行为的方法,在第二课时学习动物另外三种行为时,布置任务,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讲解,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讨论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既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又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觉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讲解,对动物的行为的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

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提前准备

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知识结构

科学家的案例,

教学重点

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相互攻击等行为。

议一议: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有哪些行为表现?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三刺鱼的这些行为的?可能采用哪些方法?

点拨: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观察、实验等方法。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

点拨: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的。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点拨: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阅读:读“细腰蜂运送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研究”和“雄性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资料。

讨论比较: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

共同学习,填写下列表格

类别

主要目标

方法程序

材料处理

联系

观察法

描述行为表现

直接观察

不施加影响

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

实验法

说明行为发生

实验观察

施加影响

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这种研究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是利用动物行为来获得结果。这种探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最好是:查阅资料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学习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知道了多名科学家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例,并认训到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一、 科学家的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二、 学生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

教学反思:

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帮助学生认识、掌握两种方法的基本要点,向学生灌输科学研究的态度,为提供科学研究的氛围。课堂上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十七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的内容包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国的动物资源和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三部分。通过本章的教学及各项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在生物圈中起重要作用;动物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的朋友;我国动物资源非常丰富,但同样面临着严重威胁,保护动物多样性刻不容缓。同时,在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了解动物保护政策和措施。

单元知识结构:


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通过“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3、通过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3、动物对植物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

    1、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2、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活动、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

联系学生已知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促使他们思考动物是生物圈中的作用如何,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然后,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对主题进行研究。

首先设问:动物怎样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从动物获得营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进一步设问:动物都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吗?从动物的食性上,引导学生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在学生进行“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逐渐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认识到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设计的问题有:最长的食物链是哪一条?如果没有某一种动物,食物网会如何?人类的食物结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学习动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内容,同样地,“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实验前,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除捕食和被食关系外,动物与植物之间还有什么关系?”本实验受条件限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在课堂上交流实验结果和结论。

板书设计

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三、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1、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

       2、动物对植物生活的不良影响

随堂练习:

1.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生产者,动物是生物圈中消费者,微生物是生物圈中分解者。

2. 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可以将动物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3. 解释名词:

食物链:

食物网:

教学反思

    本节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研讨,在研讨的引入、持续过程中,辅以探究、讲授等方法,特别是展示学生的探究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

教学目标:

1. 解释动物多样性的含义。

2. 说出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措施。

3. 体验对动物尊重的认识,树立动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 解释动物多样性的含义。

2. 说出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措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探索、讨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讨论动物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提供食物     提供药材      预报地震    供人观赏     

动物与仿生   伴侣动物—宠物        美化衣着的原料    

实验动物—为人类的健康而献身,动物在现代生物学中的贡献。  

引出:从进化的历史看,各类动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人类是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同时,由古代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以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有关,离开了动物,人类就无法很好地生存。

二、阅读课本, 回答问题

1.我国的动物资源状况如何?

2.我国有哪些特产的珍稀动物?

.简介我国几种典型的珍稀动物(图片出示)

1. 中国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四川、陕西的少数地区,目前仅有 1000 只左右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大熊猫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

2. 食盐兽——扭角羚

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不足 1 万头。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西藏、陕西等地。雌雄均具角,成年期角形呈扭曲状,因此得名。雌牛在孕期有个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