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当前位置: > 所有文档分类> 高中教育> 高考>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一)(苏教版)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一)(苏教版)

综合测试卷(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心病(guàn)  一场大战(chǎng)   便笺(jiān)    独辟蹊(xī)

B.太阳穴(xué) 一场球赛(chǎng)      泥淖(nào)         向隅而泣(yú)

C.和稀泥(huó) 攒三聚五(zǎn)        卷帙(zhì)         运筹帷幄(wò)

D.压轴(zhóu) 安步当(dānɡ)        蠹(dù)          湮没无闻(y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坐像   精简   心无旁骛   攻城掠地

B.幅员      惦量     神智不清     甘拜下风

C.影碟      麦杆     胸无城府     锐不可挡

D.白皙      文身     披沙拣金     形迹可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歌手》决赛当天,助唱嘉宾邓超身穿黄色西服登上舞台,他肆无忌惮地展示着自己的歌艺、舞技,全场观众都为他的表演而倾倒。

B.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于2月25日上午在好莱坞举行,台湾导演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继《断臂山》获得最佳导演后梅开二度,再次获此殊荣。

D.合并之初,土豆网高管向对口的优酷高管汇报。而日前的优酷、土豆高管调整,更让优酷网高层全体高升,土豆网则走向逆水行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名侦探柯南》1994年问世后,至今已经连载了19年,却依然经久不衰,堪称动漫界的一大奇迹。

B.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当地政府借口恢复旅游古城区内的道台衙门为名而强制要求四个单位的住户搬迁。

C.有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哭一哭是有好处的。据俄罗斯家庭心理医生舒尔曼的研究,眼泪是缓解精神负担最有效的药方。

D.法国皮诺家族将向中方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铜铸鼠首和兔首。专家表示,这是有史以来回归价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圆明园文物。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6.感动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即便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总会有一些东西触动我们心灵深处那根最敏感的神经。观察图片,写出你的发现和感受。不少于50字。(3分)

 

 

 

7.幽默是中国现行教育中的短板,但在生活中依然不缺少幽默的语言。一个学生在自己的QQ日志上写道:“‘特别能吃苦’这五个字,经过我认真思考,我发现我做到了前四个字。”试赏析这个学生这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

 

 

 

 

 

8.2012年10月20日03:18汉网《长江日报》报道:七一华源中学初中一年级12岁女生李舒曼发现《中国历史》中屈原插图衣襟穿反,官方承认失误。读下面这则新闻,请你从两个角度对这则新闻反映的现象谈一下你的看法。(5分)

“发现历史书上屈原的服装是左衽!”10月17日,网友“lishuman”在百度贴吧发帖,质疑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中屈原所穿服装出现“左衽”失误,该书为2006年6月第2版,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昨日,记者联系上了帖主“lishuman”——七一华源中学初中一年级女生李舒曼。近日,12岁的李舒曼学习了历史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我无意中发现,书中屈原插图的衣服竟然是左衽。我从小就喜欢学习历史。10岁时,爸爸就跟我讲过汉服的知识。汉服应该是右衽。”出版社余老师称,这件事是他们第一次接到问询,之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上的失误,他坦承插图确实是放反了。经主编齐吉祥调查,原因在于制版工人觉得位于该页接缝处的屈原插图,“调个”面朝左更好看;加之后面的江水不具有正反辨识度,致使屈原插图出现“左衽”。

 

 

 

 

 

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9分)

守护阅读文化的价值质点

艾 斐

所谓文化价值的质点,是指文化的原生价值、本质价值。价值质点是一切内容和形式的文化创造、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生命之腱与活力之源,是文化主体劳动绩效的凸显,更是文化对人和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体现。

价值形式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化的一种价值辐射与效能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高度自觉而有效地强化文化价值的质点,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否则,文化的本体价值和终极效能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耗,以至于使文化发生易质,变成空壳,沦为物欲化的精神尘嚣。

在精神价值之外的其他价值,对于文化来说,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衍生出来的副价值,它们既不体现文化的本质形态和主体功能,也构不成文化价值的质点,最多只是文化主体价值的衍生物与附加值。如果不是这样,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就笃定会是一张白纸、一孔涸泉了。因为历来真正的文化创造者、文艺创作者、心灵宣慰者、精神提升者、智能开拓者和文明传播者,就从来不是以牟利和娱乐为目的的。他们的一切劳作和创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开智、养心、励志、修德,是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繁昌社会。如果老子、孔子、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们所追求的不是文化的本质价值,不是文化的精神救赎,不是文化的社会效能,而只是金钱、物欲和娱乐,那就不会有《道德经》《论语》《离骚》《史记》《红楼梦》的存在。

这是中华民族的大幸。正是由于这些圣哲们在文化上做出的如此显赫成绩和重大贡献,我们才会拥有如此灿烂的文明和精神的家园。否则,我们的民族就会因为失去文化的滋养而变得形容枯槁、精神萎靡。想想看,如果没有四书五经,没有《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没有孔子、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鲁迅,中华民族还是中华民族吗?中国人又该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灵魂?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坐标又在何处?

这便是文化价值的质点,即文化价值的核心与本质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文化价值的衍生物固然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但文化价值的质点却永远不可改变,也永远不能改变。如果改变了,文化也就不是文化了。文化价值的质点一旦易质,其后果自当是不堪设想的。如果把赚钱当成了文化的唯一目的,势必就要放弃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引导与提升功能,必然要使文化陷入低俗、畸靡的渊薮。

任何事物,都只有在具有价值之后才会有意义和作用。但各种事物的价值形成、价值规律和价值质点却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在经济学中,价值主要体现在商品所涵蕴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和对物质资源的附有上。这种价值不但可以量化,而且可以转换,尤其可以用货币来标示和兑换。但文化却不行,文化价值的核心内容、终极效能和主要实现方式,始终都在于它所天然赋有并理应履施的社会性、公益性、思想导向、智能寄寓和精神内涵。文化不但要以真、善、美的方式来揭示和表现生活与人性中的真、善、美,而且要在不可逆和个性化的艺术创造中给生活增添亮色,使社会焕发光彩,让精神得以提升,促人性更臻完美。凡此种种,既是文化的社会担当,又是文化的效能旨归。正因为如此,文化价值的质点也便被赋予了独具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

文化的这一价值质点,是文化的生命线。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文化形态都不应违逆。文化一旦离散了这个价值质点,其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便会随之消失殆尽。文化的商品意义,永远都只能是和只配是文化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的延伸物与衍生品,就像在提炼石油时得到了沥青,但我们却永远也不能只为得到沥青而去提炼石油。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化的价值质点是文化的本质价值,是文化创造的活力源泉。

B.文化的衍生物与附加值过多,会削弱文化的主体功能。

C.民族的圣哲们坚守文化的精神救赎,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D.文化的价值质点是不会改变的,是不会变质的。

1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价值形式与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地沦为物欲化的精神喧嚣。

B.没有老子、孔子、曹雪芹,没有《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我们的民族必然形容枯槁,集体失魂。

C.对人和社会的引导和提升是文化的生命线,一旦离散了这条线,文化也就失去了它的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

D.文化要以真、善、美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与人性中的真、善、美,作家讲究个人利益也就失真、伪善和虚美。

11.作者质疑,“没有孔子、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鲁迅,中华民族还是中华民族吗?”请指出两个“中华民族”的不同意思。(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6题。(22分)

红泥小火炉

李晓光

①“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千百年前,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一诗,让历世历代,读过的人,在寂寥的冬日里,每一次的展卷,都有一种新意,围着它,取暖。从读过这首诗后,便喜欢上了它意境上的美,那种美,落落大方,盘根错节,长在一段日子上。是啊,“新醅酒,小火炉”,凡俗的事物,在他的笔下,生动温暖,回味无穷。最妙的,是晚来天欲雪,为这首诗,打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押韵在能否饮上一杯?在这里,诗人巧妙地直点主题。

②每每读到这首诗,便想起了久违的冬天,想起了久违的小火炉。相遇老友,也许是小时的玩伴,也许是那个同桌的你,也许是一个多年的好朋友。相牵相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分,不一定用在爱情上,它也可以潜在一段友情里。在那样一个雪夜,两个老友,一壶酒,围在一个小火炉边,浅唱低吟,在吟一壶岁月,看月上柳梢,听雪花簌簌。那种意境,一个“美”字,真够叫绝的。

③对于炉子的思念,其实,是长在一段唐诗里。更确切地说,是对于火的思念。这种思念,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心灵的回归。我发现,渐近中年的我,对于过去的一切,总喜欢纠结在心里,以至于有些耿耿于怀。电子时代的家居生活里,“火”也许是个陌生的名词了,炉子也将被送进历史的博物馆了吧?

④我三姨总在我面前说起我母亲,如果她再多活几年就好了,因为她没有住过楼房。三姨眼里的幸福生活,是赶上新时代,拥有新生活,这样的人生才值得。她为母亲感到遗憾,在她,就是要尽量地与这个社会接轨,要尽可能地享受生活,这也体现在她对那些象征着贫穷的、长在她童年里的那些粗粮的厌烦。而我的某些观点,为她所不喜欢。尽管我们的年龄,有二十年之隔。

⑤我一直盼望,在远离城市、远离喧嚣的地方能有一幢房子,有花有草,春天的时候,踏绿远足;夏天的时候,听蛙鼓虫鸣;秋天的夜晚,听山风,望晓月;深冬的时候,看窗含西岭千秋雪,在红泥小火炉边,等一个风雪夜归人,或是独钓寒江雪。

⑥我的日子常在这样的时刻沉潜。我也终于能够理解,晚年的祖母,在我们家搬进崭新的砖瓦结构的房子以后她那失望的眼神,一副落落寡合的神情,像一头神情呆滞的老牛。她不喜欢水泥地面,不喜欢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墙。她说,砖构房子凌厉,冰冷,缺少温情,连点泥土和稻草也看不到。也许,她的目光,一直还停留在坯房草盖、南北大炕、一锅一盏的温情里。以至于她经常到乡下去,总是住上很长时间也不肯回来,最后终老在那里。

⑦我踩着她的足迹,在寻一段过往。奶奶的小火炉,我是没有很深的印象的,但她的小火盆,却使我记忆犹新,火盆应该也是泥做的,那是泥土的精血,掌上心情,温润舒坦。冬天的傍晚,吃过晚饭,她就将火盆端上炕,事先已将盆里放上火炭,上面覆着草木灰,火炭躺在下面,孕育着些许温暖,在时光里一漾一漾的,有草香,也有岁月的香。几个人围在旁边,煨着烤火,闲话三国,乱侃西游,在生命里淘洗前尘旧事,反刍一段记忆。那种时刻,让人过目不忘。

⑧直到如今,尽管那些草盖的老屋已经走远,但对于火炕火炉的思念仍旧不断,某些往事像一缕炊烟,升腾着、缠绕着,某些往事,让我的记忆搁浅在那样一个冬天、一首唐诗里、一壶老酒里。

12.文章开头引用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一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久违的冬天、久违的小火炉带来的意境为什么会让人叫绝?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4.第④段作者提及三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5.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4分)

 

 

 

 

 

16.文中,作者将一些往事融入一首唐诗或一壶酒里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就此进行探究。(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7~21题。(19分)

张鲁传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修杀之,夺其众。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亭传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过多鬼道辄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雄据巴、汉垂三十年。汉末,力不能征,遂就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贡献而已。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鲁功曹巴西阎圃谏鲁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于王。愿且不称,勿为祸先。”鲁从之。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

建安二十年,太祖乃自散关出武都征之,至阳平关。鲁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肯,率众数万人拒关坚守。太祖攻破之,遂入蜀。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圃又曰:“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是乃奔南山入巴中。左右欲悉烧宝货仓库,鲁曰:“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太祖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喻。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侯。鲁薨,谥之曰原侯。子富嗣。

〔选自缪钺主编中华书局出版《三国志选注》(上)(1984年6月第1版),有删改〕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作道书以惑百姓            造作:假造,捏造。

B.陵死,子衡行其道 :奉行。

C.若过多,鬼道辄病之 :使……生病。

D.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 :原野。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皆教以诚信不欺诈 不赂者以赂者丧

B.若过多,鬼道辄病之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C.于是乃奔南山入巴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 恐年岁之不吾与

19.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鲁祖籍江苏省丰县,从祖父张陵起客居四川,一家三代靠传道为生。张鲁继承了上辈“行道”之事,但他却发展了这种“道”,使它更严密,也更有了政治色彩。

B.写张鲁借和别部司马张修带兵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却乘机杀死张修,“夺其众”,既可以看出早有预谋,又显示出他处事果决。

C.作者认为张鲁有仁义举措,诸如“教以诚信不欺诈”“作义舍”“置义米肉”“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得玉印”却不称王,让他雄据巴郡和汉中郡三十年。

D.文章用叙述的方式介绍了张鲁从出道创“鬼道”到雄据巴郡和汉中郡,再到拜鲁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对张鲁只有一次语言描写,但张鲁处世以大局为重、关心百姓的特点很鲜明地展示了出来。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3分)

 

 

 

 

(2)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22~23题。(7分)

醉花间

毛文锡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

春水满塘生,溪鸟勅鸟还相趁

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偏忆戍楼,久绝边庭信。

:①溪鸟勅鸟:一种比鸳鸯稍大一点的紫色水鸟,常常雌雄一起戏水游耍,又称紫鸳鸯。②趁:乘便,乘机。③戍楼:古时边防驻军筑以望远者。

22.“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情。(2分) 

23.赏析这首词曲折幽微的心理描写手法。(5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2)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丰草绿缛而争茂,        。草拂之而色变,         

(欧阳修《秋声赋》)

(4)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

(5)           ,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放弃一切。他赤身裸体,只有一个用于乞讨和喝水的碗。有一天,他看到一个人用双手掬水来喝,他立即把自己的碗扔了。那个人问他:“你为什么扔掉你的碗?”他答:“我从来不知道用双手掬水来喝,现在知道了,我为什么不享受那样的快乐呢?碗是死的东西,我给它装满了水,也没见它给我什么感觉。而当我的双手掬起水时,我感觉到了它们与水亲密接触,水很凉爽,充满生命能量。我的爱经过我的手进入水中,水也变成活的了。所以,我要这样喝水,不再用碗了。”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答案04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模拟题02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互联网+让智慧城市触手可及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练习题答案01.09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信仰的力量
421省考行测常识判断亮点:文史人物较多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专项解读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特点解读:命题风格稳健 针对性强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中国式求人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解读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答案:繁荣文化市场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双微”电子政务的意义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菜市场变图书馆 建设书香社会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数量关系练习题02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04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拟写一份村规民约
面试题库: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答案1.9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判断推理练习题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专项解读
2018国考面试天天练之自我认知题:介绍你自己(1月15日)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答案03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数量关系练习题答案02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解除担责医生后顾之忧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资料分析练习题答案01.16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06
2018年421省考行测亮点:民俗俗语入考题
2018年421省考行测亮点:判断推理“万花筒”,让你玩转考场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模拟题:“节后空巢症”怎么治?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资料分析练习题01.23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勿将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

网友关注视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小学英语单词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