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当前位置: > 所有文档分类> 高中教育> 高考>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3:文言文阅读(散文)(苏教版)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3:文言文阅读(散文)(苏教版)

考点规范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装饰。

B.以志吾梦云

:记。

C.揭之楣间

:张贴,悬挂。

D.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

: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孺允兄弟数见侵侮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今去公之殁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公以言事忤天子

是时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因于园中构屋五楹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是归有光为友人的新建书屋作的记,缅怀其先人忠义之余,祝愿周氏子孙兴旺发达,克绍箕裘。

B.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先父玉岩公的意愿而建造的读书室,作者推测玉岩公以此表达其对子孙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期望。

C.作者用洞庭木叶”“芳洲杜若照应前文玉岩公谪居沅、湘时的人生往事,认为玉岩公的贬谪犹如屈原的流放。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表现玉岩公其人的人格,使本来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4.“/”给文章开头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

 (2)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谤 誉

柳宗元

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亦各有道。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何也?君子宜于上不宜于下,小人宜于下不宜于上。得其宜则誉至,不得其宜则谤至。此其凡也。

然而君子遭乱世,不得已而在于上位,则道必咈于君,而利必及于人,由是谤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杀可辱,而人犹誉之。小人遭乱世,而后得居于上位,则道必合于君,而害必及于人,由是誉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宠可富,而人犹谤之。君子之誉,非所谓誉也,其善显焉尔;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

然则在下而多谤者,岂尽愚而狡也哉?在上而多誉者,岂尽仁而智也哉?其谤且誉者,岂尽明而善褒贬也哉?然而世之人,闻而大惑,出一庸人之口,则群而邮之,且置于远迩,莫不以为信也。岂惟不能褒贬而已,则又蔽于好恶,夺于利害,吾又何从而得之耶?

孔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善人者之难见也,则其谤君子者为不少矣,其谤孔子者亦为不少矣。传之记者,叔孙武叔,时之贵显者也。其不可记者,又不少矣。是以在下而必困也。及乎遭时得君而处乎人上,功利及于天下,天下之人皆欢而戴之,向之谤之者,今从而誉之矣。是以在上而必彰也。

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如有谤誉乎人者,吾必征其所自,未敢以其言之多而举且信之也。其有及乎我者,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苟不知我而谓我盗跖,吾又安取惧焉?苟不知我而谓我仲尼,吾又安取荣焉?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各有道       道:道理,原因。

B.则道必合于君          :适合,合乎。

C.夺于利害                   :强行改变。

D.吾必征其所自         :考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

故燕王欲结于君

B.而人犹誉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则群而邮之

则耻师焉,惑矣

D.时之贵显者也

与山间之明月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针对谤誉的不同性质作了具体的辨析,不过对于不善人的恶意中伤,应当毫不怀疑地予以有力的回击,绝不能退缩让步。

B.文章从谤誉的一般规律入手,继而以犀利之笔,深入剖析谤、誉产生的根由,在于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各自谤、誉的尺度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

C.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谤、誉的失信和错位,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个人因素,并由此对谤、誉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质疑,这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胆力和卓识。

D.文章虽短,却写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对比、转折、因果、假设等多种关系复句的交互运用,更加强了行文的曲折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

 (2)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古今家戒》叙

[]苏辙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诗》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把饣贲饣喜。岂弟君子,民之父母。”②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戒》,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

:①,即序。②“《诗》曰,出自《诗经·大雅·泂酌》。泂,远。潦,指活水。饣贲饣喜(fēn chì),蒸饭、煮酒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就利也果     果:果敢。

B.不贤者不强也          :勉强。

C.能就其业                   :得到。

D.特患无以发之耳     :阐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辙少而读书

吾尝终日而思矣

B.为之号令以戒之

奉宣室以何年

C.可则谏,否则去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D.虽广之天下可也

去今之墓而葬焉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首先以《老子》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随之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论述慈之所以能勇的道理,赞扬了父母给予儿女们的慈爱之心。

B.为了说明父母告诫子女与其他人不同,作者以老师对于学生、君王对于臣子、臣子对于君王、儿子对于父亲等作比照,使人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至诚至殷。

C.作者借少时读书所记之事来描述自己的父母,把父母教育子女时那种独有的耐心诚挚、循循善诱以及满怀期望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D.本文有描写,有议论,描写生动形象,议论淋漓透彻;融描写、议论、情感于一炉,或进行比照,或引用古诗,或发出感慨,文势跌宕起伏。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2)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四、(2014·浙江慈溪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钅尃、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   卒:”,突然,仓促。

B.而不能弭皇甫钅尃、李逢吉之谤      :消除,制止。

C.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                        :重视,专注。

D.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                            :文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

秦亦不以城予赵

C.君子学道则爱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信乎孔子之言

则齐国其庶几乎

3.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韩愈历史功绩和成败得失原因的一组是(  )

A.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

B.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C.文起八代之衰……而勇夺三军之帅/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

D.在天为星辰……而明则复为人/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论述古代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看似离题,却是将韩愈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在古今先贤的排序中给韩愈确定一个合适位置,从而为评价韩愈定一个基调。

B.韩文公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

C.作者指出韩愈的成功是在于合乎天道”,因而他合普通老百姓的心,能够受到南海人民世世代代的祭祀。但韩愈却不能尽人事,因而他触怒宪宗,遭人毁谤。

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潮州人十分信仰、缅怀他,作者认为韩愈虽然在潮州任职不到一年,但他死后,神灵无所不在,也自会眷恋潮州。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2)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五、(2014·浙江杭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阅江楼记

[]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栏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饣盍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故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①这篇散文是奉明太祖朱元璋的旨意而作的。贞珉:碑石的美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     罔:无。

B.以俟大一统之君                                :等待。

C.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取得。

D.皆略而不陈              :忽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必悠然而动遐思

木遭之而叶脱

B.今则南北一家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无不寓其致治之思

不知东方之既白

D.而登于衽席者也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江楼位于狮子山上,因这里地势雄伟,景色壮丽,皇帝下诏令建造,目的是与百姓共同分享游览的乐趣,作者奉命为其写记,并给它取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叫作阅江楼

B.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欣赏管弦发出的淫靡之音,藏匿燕赵美女的,转瞬之间人们就会为之感慨。这些内容从反面议论,对明太祖暗含劝勉意,写得含蓄而隽永。

C.本文充满了大量的对明王朝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在盛赞朱元璋文治武功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劝勉皇帝励精图治,以国计民生为重,这在应制文章中是难能可贵的。

D.本文写景、叙事与议论三者紧密结合,穿插自然,语言简洁精当。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材上也取舍得当,至于其他那些如流连风光景色的言辞,都略去不写,以免对皇上旨意有所亵渎。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2)“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


考点规范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散文)

一、1.A 解析::种植。

2.B 解析: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加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见背一个词,指父母或长辈去世;C,介词,因为/介词,……身份;D,趁机/介词,由。

3.C 解析:无中生有,过度拔高。

4.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5.(1)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杏花烂漫,恍惚间就像玉岩公往年在梦中见到的情景一样。

(2)孺允兄弟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们大有作为,并且玉岩公的孙辈们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受到了《诗》《书》传家的恩泽。

参考译文: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庆初年,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

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地生活。到了嘉庆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把花果竹木种植在院落的四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恍惚间就像玉岩公昔年在梦中见到的情景一样。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

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作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考中,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用科举功名来希望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

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们大有作为,并且玉岩公的孙辈们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受到了《诗》《书》传家的恩泽。《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

二、1.B 解析::迎合。

2.D 解析:A,“”,均为介词,前者表被动,后者译为,B,“”,连词,前者表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后者为递进关系,译作并且C,连词,前者为顺承关系,译作”;后者为转折关系,译作D,“”,为结构助词,译作

3.A 解析:对于不善人的恶意中伤,对别人来说应当征其所自”,对自己来说应当不改初志,我行我素,至少要做一个独善其身的人。

4.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

5.(1)小人受到的毁谤,也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毁谤,而是他的恶行的自然表现啊。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当代国人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2018年421省考行测亮点:判断推理“万花筒”,让你玩转考场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信仰的力量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06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模拟题01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专项解读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菜市场变图书馆 建设书香社会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判断推理练习题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解除担责医生后顾之忧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资料分析练习题答案01.16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练习题答案01.09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网络文学发展面临的问题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05
联考10年行测考情大观:命题科学稳中有变国考是风向标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双微”电子政务的意义
2018山东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如何评价甘愿受累的“有钱人”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答案:解除担责医生后顾之忧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判断推理练习题01.15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解读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中国式求人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拟写一份村规民约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特点解读:命题风格稳健 针对性强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答案04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答案:繁荣文化市场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勿将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模拟题:“节后空巢症”怎么治?
面试题库: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1.9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判断推理练习题答案01.15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繁荣文化市场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数量关系练习题答案02

网友关注视频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