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当前位置: > 所有文档分类> 高中教育> 高考> 2017年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套路讲解

2017年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套路讲解

上传者:韩立军
|
上传时间:2016-11-02
|
次下载

2017年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套路讲解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宏宏老师教你哲学主观题答题套路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⑷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⑶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认识论常用的观点

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⑴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⑵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3.如何运用真理的知识分析问题

⑴真理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绝对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⑵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⑶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⑷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总是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向前发展的,

注意: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注意: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是绝对的,具有绝对性;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即真理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

4.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⑴联系具有普遍性;⑵联系具有客观性;⑶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⑷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⑸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⑹系统优化的方法。

5.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⑵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⑶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⑷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6.如何运用矛盾的观点或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矛盾的观点主要包括

⑴矛盾即对立统一(特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法⑴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⑵矛盾的普遍性                    -法⑴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⑶矛盾的特殊性                    -法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⑷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法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

⑸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法⑷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⑹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法⑷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常用的观点

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⑵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⑶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⑷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和主体差异性的特点。

8.如何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问题

⑴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⑵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⑷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努力创造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9、认识论3、唯物辩证法19)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

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原理6

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9.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⑶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⑷从辩证法角度: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10.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⑶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3+矛盾7+创新3)(共19条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

1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4.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15.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原理内容: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6.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实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某人在社会上可扮演学生、教师、消费者等不同角色。

17⑴.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合

原理内容⑴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⑵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7⑵.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分

①【整体影响部分】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影响,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部分影响整体】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影响,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8.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3条原理)

19.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或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原理内容: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20.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识别关键词:某事物成长经历艰辛困苦的过程,最终取得了胜利或成功╱在挫折中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前进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严峻挑战╱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21.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或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作用、循环往复的结果。)

  方法论: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

Ⅲ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理)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包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应原理22和2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应原理24);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对应原理26和27);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对应原理25)。

2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或矛盾的观点

  原理内容⑴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⑵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⑶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小贴士:答题时主要运用下列表述。三种情况:

⑴矛盾即对立又统一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向有利方向转化;

⑶矛盾的观点要求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2⑵特殊原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单独使用)

实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吃一堑,长一智;居安思危。

23.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⑵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4.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

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在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26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合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6⑵.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实例:好钢用在刀刃上;牵牛要牵牛鼻子;“弹钢琴”的方法;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7⑴.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合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要全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要看到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

27⑵.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分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实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关系;防微杜渐。

2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Ⅳ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3条原理)

29.辩证的否定观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法论: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30.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1.创新的社会作用

⑴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⑵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⑶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3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⑴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是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发展(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⑵二者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⑶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4、价值观人生观6)

第一部分:历史观(4条原理)

1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合

  原理内容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树立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

1⑵.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

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小贴士:掌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⑴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⑵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6条原理)

5.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的社会价值);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还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的自我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6.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⑴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影响着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⑵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7.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或正确的价值观)的标准

变式设问2:如何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变式设问3: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⑴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⑵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8.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原理内容①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②具有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不同。③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9.人生价值的实现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承认和满足两方面。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0.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主观条件: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解除担责医生后顾之忧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资料分析练习题01.16
联考10年行测考情大观:命题科学稳中有变国考是风向标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信仰的力量
2018年421省考行测亮点:判断推理“万花筒”,让你玩转考场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模拟题03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模拟题02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中国式求人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菜市场变图书馆 建设书香社会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练习题答案01.09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互联网+让智慧城市触手可及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繁荣文化市场
面试题库: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1.9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判断推理练习题01.15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04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模拟题:“节后空巢症”怎么治?
2018年421省考行测亮点:民俗俗语入考题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数量关系练习题答案02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勿将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
2018国考面试天天练之自我认知题:介绍你自己(1月15日)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双微”电子政务的意义
面试题库: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答案1.9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专项解读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05
2018年421省考行测亮点分析之考点集中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当代国人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解读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答案:解除担责医生后顾之忧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判断推理练习题答案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解读

网友关注视频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